第 406 部分閱讀(1 / 2)

,增設太學博士。

現在的現實問題是,私學盛行。無論是古文經學派,還是今文經學派,大儒們的私學都辦得非常紅火,這和當年北疆為了解決人才緊缺問題而鼓勵開辦私學有關,這個政策至今未改。如今選拔制度改了,九品官人法的主旨是唯才是舉,看上去儒士們都有出路了,但朝廷在選官的時候顯然不會重用研習今古文經學的儒士,所以這種情況如果直延續下去,研習今古文經學的儒士們會越來越少,最後兩種經學必定衰落,這是今古文經學大儒們無法接受的事實。

李弘很為難。大儒們希望李弘能利用自己的權勢威懾朝廷,讓今古文經學直存留於世,但李弘不想讓自己的權勢凌駕於朝廷之上,他尊重和相信朝廷的決策。

李弘想了很久,最後給諸位大儒各自寫了封言辭懇切的信。天子四年後主政,長公主也好,我也好,輔弼大臣們也好,都要還政於天子。而這四年時間內,今古文經學的地位暫時還不會遭到新經的打擊。所以官學的事,還是將來請天子決斷吧。

丞相李瑋的書信很長,洋洋灑灑,顯得心情極為順暢。他對大將軍說,新制實施後,他有絕對的把握讓朝廷的財賦在年內翻倍。

按照他的估計,十月秋收的時候,朝廷基本上可以控制鹽鐵價格,這樣就能提高谷價,來可以增加農夫們的收入,提高農夫們種田的熱情,二來可以讓朝廷得到更多的糧食。

「入粟拜爵」的律令頒布之後,各地富豪們響應積極,預計兩到三個月內,邊郡就能得到大量的糧食,而驃騎將軍鮮於輔大人也就可以對北疆遼東的叛逆們展開攻擊了,西疆各郡的形勢也能暫時得到緩解。不過,考慮到鮮卑人扶羅韓和射隆的實力比較強悍,漢軍動用的軍隊較多,三萬人以上規模的大戰還是要等到秋收之後展開為好。

李瑋對朝廷龐大的債務問題耿耿於懷。他有個設想,西疆現在人口少,地多,要想迅速恢復只有移民屯田戍邊,但短期內想遷移人口到西疆,可能性微乎其微。誰願意到那么貧瘠的邊疆去當年孝武皇帝為了移民戍邊,想盡了辦法,效果很差,最後幫他解決問題的告緡令。告緡令讓中小商賈都破產了,很多人還因為被人誣陷獲了罪,這些人和他們的家眷奴仆最後都被強行遷到了河套河西帶屯田戍邊。當然了,這個辦法朝廷不能用。

朝廷當初在賒貸的時候,曾和大門閥大商賈有個約定,朝廷可以用其它同等價值的東西償還這筆債務,可以是谷粟,也可以是絹繒,所以李瑋打算鑽這個空子,把債務全部轉成河西四郡的三十年土地租種權。

大門閥大商賈如果不去河西耕種土地,這筆債務就算他們自動放棄了,他們如果願意去種,願意派遣雇農田僮奴仆去開墾,朝廷可以給予很多的優惠,各方面的優惠。如此來,遷移人口和屯田戍邊的事解決了,朝廷背負的龐大債務去掉了,糧食和財賦也有了,舉多得。

另外,此策對朝廷堅守西疆的策略也有好處。這些大門閥大商賈為了保住河西土地上的糧食,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就必須和朝廷保持致,堅決戍守西疆,將來還要遠征西域,否則他們的錢財就煙消雲散了。

不過,這個債務轉土地租種權的事,便宜都讓朝廷占了,大門閥大商賈們短期內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只能盼望著長遠效益,卻沒有任何短期效益,而他們要想得到長遠效益,邊郡的戍防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此策若想逼迫大門閥大商賈們同意,首先就要確保西疆的穩定,這樣來收復西域的事就顯得非常急迫。其次,除了迅速穩定北疆外,還要盡快南下展開攻擊,最起碼要把徐州打下來,以便增強朝廷的威信和威力,讓朝廷和這些大門閥大商賈們商討此策的時候,可以拉下臉來威脅他們,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否則我讓你屍骨無存。

李弘哈哈大笑,眾人都很奇怪地看著他。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李弘高興地把李瑋的書信遞給賈詡傅干等人,「仲淵太厲害了,怪不得現在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賈詡匆忙掃了眼,拍案稱絕,喜笑顏開,「好計,好計啊西疆的事解決了,河西的事也解決了,這個辦法太好了丞相大人真是天才」

李弘郁積在心里的憂愁和陰霾掃而光,他很激動,有些失態地把摟住坐在身邊的小天子,鄭重其事地說道,「陛下,你要記住,大漢可以沒有臣,但絕對不能沒有丞相大人。大漢的中興大業能有今天的成就,丞相大人居功至偉。」

小天子很鄭重地點了點頭,「朕記住了。大將軍,既然丞相大人才智超絕,他為什么不是朕的老師」

「這個」李弘抑制不住興奮,大聲笑道,「因為他太聰明了,得罪了很多人,仇人太多,個個都想殺他。如果陛下也像他樣,將來還如何出京統率大軍征伐西域」

「哦」小天子摸摸腦袋,「原來這樣,那還是笨點好。」

眾人開懷大笑。

「看樣子,丞相大人又要遭人刺殺了。」蔣濟放下書信,擔心地說道,「現在恨他的人太多了,朝野上下人人稱其為本朝第佞,此策若出,恐怕」

「我會想辦法的,如果仲淵出了事,大軍至少三年內無法征伐。」李弘連連點頭,指著傅干笑道,「告訴丞相大人,陛下和我們都同意了此策,讓他即刻實施。」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三節

六月上,大漠。

大漢天子和大將軍李弘統率虎賁羽林營胡騎營西部鮮卑鐵騎共萬五千人進入大漠。

十幾天之後,大軍到達紅公牛沙漠今烏蘭布和沙漠東北端的屠申澤。屠申澤是個大湖,湖水由黃河而來,碧水藍天芳草萋萋,甚為美麗。這里從大秦開始便是河套帶主要的屯墾戍邊地區,北疆軍收復朔方五原等北疆邊郡後,重開屯墾,十幾年過去了,如今這里已是人丁熾盛,牛馬布野。

朔方郡太守張逸奉旨送來了糧草和牲畜,並帶來了長安最新的消息。

大司馬徐榮太尉張燕書告大將軍,北疆局勢日漸緊張,請他盡快趕赴金雪原,會同漠北都護鐵鉞鎮制大漠胡族諸部,伺機攻擊彈汗山,幫助驃騎將軍鮮於輔攻殺扶羅韓。

自從去年南部鮮卑王射墨賜和東部鮮卑大人彌加辭世後,大漠局勢度混亂,柯比熊射虎射纓彤等大漠中南部的大小王先後被趕出了大漠。而大漢對此籌莫展,除了威脅和警告外,至今沒有看到支鐵騎和鮮卑人正面對抗,甚至在扶羅韓率軍越過長城後,他們依舊忍而不發,竭盡全力在胡族諸部之間斡旋調停,這大大助長了叛亂部落的氣焰,增加了他們重新奪回大漠的信心。

鮮卑人扶羅韓射隆加漠闕機素利等部落大首領多次會晤。他們仔細商討後,認定大漢在歷經多年的戰亂後,實力已經遭到了重創,即使大將軍李弘和他的北疆軍依舊驍勇善戰,但如今大漢的主力軍隊被牽制在了中原南方和西疆兩個大戰場上,他們已經無力調集重兵戍守大漠和北疆。這從燕無畏統率風雲鐵騎南下晉陽,鮮於輔坐鎮幽州屯兵死守就能看出來。大漢已經失去了控制大漠的實力和自信,他們已經萌生了棄守大漠的想法,現在正是鮮卑人重新雄起於大漠的最佳良機。

大將軍李弘和遠征西疆的軍隊遲遲沒有出現在大漠上。從各渠道得到的消息可以證實,李弘和他的軍隊雖然在西海擊敗了羌人,但同時也被垂死掙扎的羌人打得奄奄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大漢軍隊為了恢復元氣和戍守西疆,很長段時間內都無力北上征伐大漠了。

鮮卑人喜出望外。扶羅韓以大鮮卑王的名義,向大漠上所有的鮮卑部落派遣了使者,試圖說服他們背叛大漢,結盟共抗大漢,把漢人趕出大漠,重建大鮮卑王廷。扶羅韓的使者們日夜馳騁在大草原上,很多鮮卑部落開始動搖了,其中部分人在無法預測未來局勢發展的情況下,秘密和扶羅韓結盟,腳踩兩條船,以確保部落利益。

與此同時,扶羅韓射隆等人想方設法拉攏白山的烏丸人能臣氐,加漠和沙末汗也主動向遼東的烏丸人樓班伸出了援手。白山的烏丸人和遼東的烏丸人越打越瘋狂,戰局越來越激烈。

烏丸人都在大漢境內居住,烏丸人之間的自相殘殺導致邊郡形勢愈發惡劣,迫使漢軍不得不出面干涉。這樣來,幽州的軍隊幾乎都被卷進了白山和遼東兩個戰場,根本無力顧及中東部大漠。而漢人為了盡快穩定邊郡,平息烏丸人之間的戰火,只好向鮮卑人低頭,希望他們不要公開插手烏丸人的事,導致局面失控。

鮮卑人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扶羅韓要求大漢天子立即承認他的大鮮卑王地位。有了大漢天子這個承諾,扶羅韓可以名正言順地統領大漠胡族各部,可以暫時擺脫大漢軍隊對他的威脅,給自己穩定大漠諸部和發展實力贏得時間。旦自己羽翼豐滿了,可以和大漢正面抗衡了,自己就能脫離大漢的控制,重霸大漠。

鮮於輔的態度讓鮮卑人非常不滿,他邊讓鮮於銀在上谷戰場上和射隆胡攪蠻纏,拖延時間,邊派出軍隊支援遼東,和遼東都護李溯東西夾擊烏丸叛軍。

鮮卑人決定還以顏色,順便試探下大漢人的底線。

五月上,東部鮮卑王加漠渠帥成律歸和沙末汗率軍渡過大遼水,突襲玄菟郡,三天之內攻占了郡治高句驪。大軍隨即渡過小遼水,圍攻遼東郡郡治襄平城。遼東郡太守公孫度據城死守,並派人渡海趕到青州,向青州刺史張郃求援,並向長安告急。

此刻李溯和公孫續正率軍在醫無慮山的西麓昌黎陽樂帶激戰,兩人聞訊大驚,急忙回援遼東。襄平旦失守,大軍的糧草供應就被切斷了。隨同李溯撤回遼東的還有遼東烏丸大單於頓傑的軍隊。

李弘神情冷峻,望著案幾上的地圖沉默不語。

「按照朝廷原定計策,呂布將軍將在七月率軍南下攻伐徐州,但現在因為遼東局勢突變,不得不做出調整。」傅干手拿著長安的書信,手指著地圖說道,「大司馬和太尉大人決定放棄攻打徐州,轉而全力支援遼東。朝廷已經下旨,拜青州刺史張郃為鎮護大將軍,持節鉞,領管亥昌豨兩營萬大軍渡海支援遼東戰場。遼東戰場上的糧草輜重將由海路運輸,分別從青州的東萊郡和幽州的漁陽郡兩地送到遼東,這樣可以大大節約運輸途中的消耗。」

「我們的糧草軍械呢」祭鋒問道,「大軍攻打彈汗山,需要大量的糧草軍械,朝廷何時才能把這些東西送到金雪原」

傅干搖搖頭,苦笑,「丞相大人曾經說過,供應給上谷戰場的糧草輜重,要到十月秋收之後,所以」

「上谷」祭鋒攤開雙手叫道,「大漠,我們是在大漠打仗。只要我們打到彈汗山,扶羅韓就會撤過長城,上谷哪有什么仗打」

「我們自己想辦法。」李弘揮手說道,「沒有糧草輜重難道就不能打伏了這里是大漠,大漠上有的是牲畜。雨季過後就是秋天,正是牲畜長膘的時候。等到牲畜膘肥體壯了,我們就可以出兵。」

「那也要到十月之後了。」蔣濟皺眉說道,「現在大漠形勢瞬息萬變,胡族諸部人心惶惶,左右搖擺,未必願意遵從朝廷的聖旨,把牲畜送給我們做軍糧。」他指了指傅干手上的書信,「而且,大司馬和太尉好象也沒有下旨征繳的意思,他們顯然也是擔心這樣做會激怒胡族諸部,加劇大漠形勢的惡化。」

「非要聖旨嗎」李弘冷笑,「等我平定了大漠叛亂,僅戰利品就足以償還各部落的損失。」他轉頭看看祭鋒,「派人急告胡族諸部,讓各部落的大小王都到金雪原覲見大漢天子。」

祭鋒躬身領命。

「書告匈奴大單於劉豹先零羌王狂風沙,想方設法給閻柔將軍籌備牲畜和草料。」李弘稍稍停頓了下,對傅干說道,「書告閻柔,請他領長水營急速趕到代郡攻殺修武盧。再告冀州吳雄,請他率軍出飛狐要塞,配合閻柔將軍,把修武盧給我殺了。」

「殺了代郡的修武盧,等於警告扶羅韓,叫他立即給我滾出長城。」李弘眼含殺氣,怒聲說道,「如果他繼續留在上谷,我就把彈汗山燒成把灰。」

六月中,遼東。

五百多艘大船浩浩盪盪進入遼東灣,泊岸於遼河口。

鎮護大將軍張郃和遼東都護李溯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面了,兩人親熱地聊了會兒,李溯馬上問道:「大將軍呢大將軍是否到了大漠」

「我也不知道。」張郃說道,「聽說他在西海大戰中身負重傷,不知道是否好了。如果傷勢嚴重的話,他現在可能還在河西休養。」

李溯沒有說話,臉顯失望之色,旋即低聲說道:「麴大人留在西疆了嗎」

「是的。」張郃笑容漸斂,黯然說道,「聽說,大將軍把他葬在龍耆了。當年他是西部都尉,駐守龍耆很多年,那里曾經是他戍守疆土的戰場。」

李溯抬頭望向遠處的山林,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盧龍塞。

「如果我戰死了,你把我葬在盧龍塞。」李溯突然說道,「你不要忘了。」

張郃詫異地看著他,「你我兄弟多年沒見了,怎么見面就說這種話」

「公孫度大人戰死了。」李溯悲聲說道,「十天前,他戰死於襄平城。」

張郃駭然心驚,「襄平城丟了」

襄平城如果丟了,遼東郡和樂浪郡今朝鮮半島的西部的門戶大開,大軍若想從遼東灣方向展開反攻,難度非常大。

「沒有,公孫大人的兒子公孫康和公孫恭還在繼續堅守。」李溯說道,「鮮卑人和烏丸人已經聯手,我們兵力嚴重不足,很難救援,襄平城岌岌可危。」

張郃濃眉深鎖,急尋對策,「扶余人和高句麗人可有動靜」

「沒有,他們至今尚未出現在遼水河附近,不過從遼東形勢來看,只要襄平丟,他們必定舉兵叛亂。」李溯恨恨地說道,「去年,我曾威脅他們,叫他們嚴守中立,不要自尋死路。他們還算聽話,在鮮卑人的威逼利誘下,沒有背叛。」李溯接著憤怒地手指西方,激動地叫起來,「遼東出現今日的危局,都是朝廷策略的錯誤。我曾三番兩次上書,要求盡快結束遼東的戰亂,把樓班烏延和蘇仆延都殺了,但朝廷就是不同意。說沒有糧草,說先讓他們自相殘殺,我們好坐收漁人之利。現在好,我們不但沒有坐收漁人之利,反而把遼東葬送了。長安都是幫白痴,白痴數千兄弟就這樣白白死了,公孫大人更是死得不值啊。」

張郃急忙勸阻。

「你不要替他們說話,難道我眼睛瞎了嗎鮮卑人殺進了遼東,遼東守不住了,朝廷這才給我們糧食,讓我們把胡人趕出去,但他們現在知道叛胡有多少嗎鮮卑人和烏丸人加在起有四萬多人,我才萬多人。即使加上頓傑的烏丸軍隊,我手上也不過只有萬六千多人,你讓我怎么打你讓我怎么殺過遼河」

「子逆,你冷靜點。」張郃苦笑道,「七月,朝廷准備讓呂布將軍率軍攻打徐州。這批糧食軍械本來是用來打徐州的。」

「打徐州」李溯兩眼血紅,扯著嗓子大吼道,「那幫蠢豬,他們難道不知道,北疆如果亂了,打下徐州又有什么意義曹操只有幾萬軍隊,巴掌大的塊地方,什么時候不能打為什么非要現在打胡人呢胡人會從幾千里長的邊界上展開攻擊,大漢為此要耗費多少兵力財力才能保住北疆」

張郃本想再解釋幾句,但覺得朝堂上的事太復雜,兩句話根本說不清,即使說了李溯也未必能明白,「子逆,你不要叫了吼了,我既然來了,帶了兵,又帶了糧,那么你我兄弟就齊心協力,把遼東守住,好不好」

李湖吼了幾嗓子,郁積在心里的怨憤也發泄了點,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樂浪郡還有軍隊嗎」張郃問道。

「樂浪郡大約還有五千多人,但我不敢征調,陽儀大人也不會給。」李溯說道,「樂浪郡的東面是馬韓,東北面是高句麗,南面是韓濊,旦我們把樂浪郡的軍隊都調走了,誰敢保證這些蠻狄不會乘機突襲樂浪郡有六萬多戶二十多萬人,如果出了事,我們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張郃躊躇良久,慢慢說道:「子逆,遼東只有我這萬援軍,沒有第二批援軍了,如果要想在最短時間內結束遼東戰爭,兵力的確不足。這樣吧,我們冒充五萬大軍來援,先把士氣鼓舞起來,然後給襄平城輸送糧草軍械,幫助他們守城,和鮮卑人持久對峙。」

「從目前北疆形勢來看,鮮卑人重霸大漠的信心明顯不足,這從扶羅韓想方設法威脅朝廷,要求陛下承認他的大鮮卑王地位就能看出來。所以我認為東部鮮卑人出兵攻打遼東,其目的是想牽制幽州的兵力,其根本用意還是為了要挾大漢。所以,他們攻打遼東是假,逼迫朝廷承認扶羅韓的大鮮卑王地位是真。只要我們死死守住襄平,鮮卑人寸步難進,久戰無功,在冬天來臨之前必定會撤走。」

李溯微微皺眉,稍加沉吟後說道:「扶羅韓最怕的就是我們出兵打他,為了避免族滅之禍,他不惜切代價想讓陛下承認他的大鮮卑王,繼而逃避舉兵叛亂和占據中部鮮卑的罪行。但問題是,東部鮮卑的闕機素利等人都是縱橫大漠幾十年的老家伙,在他們眼里,扶羅韓狗屁都不是,怎么會幫助他」

張郃笑笑,神情很苦澀,「在大漢人的眼里,他們都是蠻族,但幾百年來,我們和誰打仗匈奴人羌人鮮卑人烏丸人,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很多英雄人物,他們也有理想和志向。檀石槐曾經帶領鮮卑人雄霸大漠,這是鮮卑人的驕傲,也是鮮卑人世世代代的夢。但現在這個夢給大漢擊碎了,破滅了,鮮卑人不得不屈辱地低下了頭顱,但他們心里的夢不會破滅,他們把驕傲藏在心里,時刻等待著爆發的天。」

「大漠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家園,無論多么貧瘠,他們都不會丟棄,他們都會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

「為了大漠,為了家園,為了夢想,為了大鮮卑,鮮卑人會毫不猶豫地放棄仇恨,會緊緊地站在起浴血奮戰。」

張郃伸手拍了拍李溯的肩膀,「尊重自己的對手,才能戰勝自己的對手。這個世上沒有蠻人,只有勇士和懦夫。」接著他用力揮了揮手臂,大聲吼道,「拿出大漢人的勇氣,戰勝他們,我們戰無不勝。」

李溯和幫遼東將領聞言大振,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願隨將軍誓死血戰」

當天晚上,大軍在汶縣今營口附近扎營。

遼東軍斥候飛速回報,扶余人出現在小遼水,高句麗人出現在大梁水,鮮卑人的援軍到了。

眾人心情沉重,大帳內的氣氛很壓抑。

「現在的高句麗王是誰還是伯固嗎」張郃盯著地圖看了很久,忽然問道。

「他早死了。」李溯說道,「當年我們平定遼東之亂後,他就死了,後來高句麗爆發了王位之爭,伯固的三子伊夷模做了高句麗王,他的另外兩個兒子拔奇和涓努氣之下,帶著三萬戶高句麗人投奔了大漢。」

「這些人現在在哪」張郃驚喜地問道。

「他們居住在沸流水。」李溯奇怪地看看張郃,問道,「怎么離間計讓拔奇和涓努乘機去攻打高句麗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