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6(1 / 2)

制不住想買一本瞧瞧。

不封頂的預售鏈接,在華大出版社的發行部主任後台數據中,第二天數據更是破了紀錄,賣了五萬本。這就不全是陶瓷的功勞了,而有大量的路人涌入看稀奇,價格也便宜,就順便買,還帶動了大楚斷代工程的其他書籍銷售。華大歷史博主,也順利給嫡系學弟學妹們買到了書籍,完成了導師交代的任務。

這時候一直忍著的陶瓷終於可以發聲了,她們先是在官方後援會官博上,又把陶清風的書認認真真地介紹了一遍,然後宣傳輪轉發起來,讓很多不加群的散粉們也心潮澎湃了一把,然後盡情地在評論里揮灑著自己的歡喜之情。

「清風哥哥太棒了!」

「我怎么粉了這么多才多藝的偶像,吹爆清風哥哥。」

「清風哥哥是才子,但更是學者,他寫的東西是對學術研究有價值的。」

「好好學習,清風保佑我考上理想學校。」

粉絲幾家歡喜幾家愁,之前那位小清新歌星的粉絲,早就驚得臉色慘變。對比起來,他們偶像就是寫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片段,不好聽來說,就是無病呻|吟的囈語,連「文學」都很勉強,更不要說「學術」。說過「陶清風文盲劣根性」等等的黑子,現在的臉簡直腫得像是被蜜蜂叮咬過。更多的人則是默默黑轉路人,甚至黑轉粉。

在這過程中,星輝娛樂公司一直沒插手,得被人安上營銷的帽子。陶清風也沒有發聲,卻在消息出來後,被經紀人通知接到了十幾個采訪。除了娛樂圈的媒體之外,還有高校記者團、有地方台的生活頻道采訪,竟然還來了中央台的新聞采訪。

第122章入圍

新聞,講究的就是一個現實傳奇性。不尋常的事件,不尋常的人物,都是新聞的土壤。這次陶清風被各家媒體采訪,其根本原因是,大家好奇一個學歷低微、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人,究竟為何能年紀輕輕,自學成才?

所有采訪都無例外地想挖掘陶清風背後的故事。

然而他們無例外獲得的版本都是一樣的,無論是他們調查,還是陶清風自己承認,都是個窮山村出來的打工小子,酒吧駐唱沒上過學,長大後自學。

這更增添了傳奇性。有記者反思:可見人的成就,並不完全取決於學歷高低。還有記者用「梅花香自苦寒來」去形容該事跡。雖然古往今來,逆境超拔的能人輩出,並不鮮見。但是每一次出現,都會重新點燃社會的關注點:無論是平民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命運,抑或是平民通過社會關系(比如婚姻)改變自身階級,都給普羅大眾不斷注入強心針:認為那些上升的通道並沒有關閉,他們也分外認可這些人,就像是在認可自己的夢想。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陶清風雖然穿越過來,用了原身前半生的經歷來掩飾,但他前世的奮斗,本質更能印證這一點。所以那些褒揚之於他,並不算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