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3(1 / 2)

臣已經討論官員入職考試和接下來依托於科舉制度的武科之事。

劉蕁聊了一會兒,嘆氣道:「以前和羅朗聊過此事,他見解不錯,可惜現在他在下面考試呢。」

作陪大臣笑道:「今日之後,陛下又可以盡情差使他了。」

劉蕁又嘆氣,搖頭道:「今日之後,他就要去揚州走馬上任了。」

有大臣不帶惡意的反對道:「羅家畢竟有罪在身,臣並不是不相信羅朗的忠誠和才華,但讓他再去羅家之地,是否不太妥當?」

劉蕁道:「這才是對他的考驗。」

大臣瞬間明了。

皇帝陛下這是用這個敏|感的位置來考驗羅朗,看「放虎歸山」之後,這老虎會如何做。

他是想重新拉起羅家的勢力,還是一心一意為皇帝陛下做事。

若是前者,皇帝陛下也好早做打算。

不過這雖然存著考驗之心,也證明著皇帝陛下心胸寬廣。揚州富裕,土地廣闊,若讓一個有異心之人去擔任州牧,對皇帝陛下的政權傷害是十分巨大的。皇帝陛下既然讓羅朗去揚州,是真的信任他。

大臣們心里又是感慨敬佩皇帝陛下的胸懷,又是擔心,一時間小聲討論起來,都有些拿不住注意。

劉蕁道:「許和也會和羅朗同去,再選些信任的武將,即使他心有不甘,也無事。」

大臣們這才同意。

不看忠誠,只說利益,許和肯定是向著皇帝陛下,羅朗即使對他有推舉之恩,也不值得他投靠。有許和輔佐,若羅朗無異心,他們兩配合一定十分默契;若羅朗有異心,以許和才智,也能穩定局面。

再加上只忠於皇帝陛下的武將,兵權在手,羅朗也翻不出花樣。

劉蕁繼續補充:「而且羅逡將回來,在朝中任職。」

大臣們這下徹底沒意見了。

以羅逡目前立下功勞,高升入朝是理所當然。而羅逡在朝中,對於羅朗而言,也是一種牽制。

父子兩不全部外放為封疆大吏,也是朝中自古以來的習慣,他們也不會覺得皇帝陛下的所作所為不妥。

劉蕁本來沒想到這件事,還是司俊提醒了他。

雖然劉蕁信任羅家父子,但父子兩人都為啊封疆大吏,的確會惹人微詞。

何況朝中需要人才總攬大局,羅逡年齡和資歷都足夠,現在又有在雍州的幾次大勝,功勞也已經足夠。羅逡理應入朝為官,總攬一部。

以羅逡在雍州表現,兵部尚書的位置還是很合適的。

兵部尚書並不掌握兵權,而是武官任命選派、軍械兵籍、地圖車馬等事,勉強算得上專門為軍隊設立的後勤管理部門。羅逡熟悉軍隊制度,和將領處得不錯,自己又有文官習氣,和文官也很融洽,很適合作為軍隊和文官集團的緩沖劑。

他若在兵部,定會一心一意為軍隊著想,省下劉蕁許多事。

於是劉蕁才給羅逡下了密旨,讓他漸漸移交權力,當羅朗中進士的報喜來的時候,就跟隨報喜官一同入京。

羅逡在得知兒子要擔任揚州牧的時候,就已經准備好了離開現在的崗位。

誰都知道,父子兩不可能在不同的地方擔任封疆大吏。比起讓兒子仕途坎坷,羅逡已經習慣為兒子犧牲了。

比起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他更希望自己寵著的終於脫離家族桎梏的孩子能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