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新的台階(1 / 2)

最長的一夢 魚聯盟 2124 字 2021-02-23

三天以後,江之寒就要離開中州。去體驗一個全新的地方和全新的生活。曾幾何時,大學生活是一個多么夢幻的未來。現在的江之寒雖然對它的期望值不再那么高,但幾分期待總是有的。

讓江之寒高興的是,在他離開之前,終於看到新項目的正式啟動。

暑假過了不到一半的時候,江之寒就找到溫校長現在正式的頭銜還是溫代校長,但去掉那個代字應該就是這幾個月的時間了,向他展示了一個龐大的開計劃。

從某種角度說,江之寒和他的敵人,前任寧校長有著一樣的看法。中州七中位於市區最繁華的地域,離市中心商業中心不到十分鍾車程,離市委市政府也不到十分鍾路程。這些年來,七中在中州市區和近郊的重點中學中一直只能算二流,最多不過是准一流,與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不符。

中州市區和近郊的重點有很多種說法,曾經有人稱五大重點,這些年最流行的是說「七大重點」,包括一中,師大附中,實驗中學,育才中學。北山一中,八中,和七中。在這七所重點中,一中,師大附中,和育才中學通常被認為是第一檔次的,而七中不僅在第二檔,還通常被認為和八中一起是敬佩末座的。

在這個高考掛帥的年代,大學升學率,重點大學升學率,國內頂尖大學錄取人數,和文理科狀元通常是衡量一個學校水准的在主要標准。這幾年數學物理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影響力漸大,競賽獲獎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考衡量標准。無論是哪種標准,七中都穩定的排在五到八名,一直被其它的幾個學校壓得抬不起頭來。

寧校長以前談起這個問題,一針見血的指出,為什么我們落後於一中那幾個學校,因為我們沒有頂尖的老師,也沒有頂尖的學生。而長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或者是良性循環。學校的升學率越高,聲譽越高,初中考高中的中考中,最頂尖的學生就更多的涌向那些學校,他們的錄取線就更高,總體來說收的學生平均基礎就更好,三年下來,很可能升學率就會更高。

要改變這個趨勢。寧校長提出的觀點就是,七中需要最頂尖的老師。頂尖的老師可以把差不多的原料做出更好的菜。在他的觀點基礎上,江之寒加了一點:我們需要最頂尖的學生。如果有了更好的原材料,再加上更好的廚師,做出更好的菜的機會就會大大的增加。

怎么從其它的頂尖學校手上去搶這兩樣最稀缺的資源:頂尖教師和尖子學生江之寒提出的建議很簡單:錢。

就一個字,錢。

要把最好的老師從其它學校挖過來,七中唯一能拿出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就是更高的報酬,而經濟刺激是最現實的也應該最有效的。現在的制度並不禁止老師的跳槽,江之寒沒有提太多具體的建議,因為在這方面溫校長顯然是真正的專家,他知道哪里有可能挖到最好的老師。

用同樣的辦法,江之寒建議學校可以引誘中考的頂尖學生選擇七中,采取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種類不同名稱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家庭經濟環境一般或者較差,一定數額的獎助學金對他們會極大的吸引他們。從教學環境來說,七中比其它頂尖學校也許差點,但差距並不是那么明顯。

這兩件事情,理論上都可以提高學校的升學率,但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學校用什么來平衡這個支出呢江之寒提出一個配套的商業開計劃來支持。

江之寒告訴溫校長,他看一些美國的資料。受到一些啟。在美國,有兩套中學教育系統,私立中學和公立中學。平均來說,私立中學的教學水平更高,因為無論是硬件投入還是軟件的教師學生比例都遠較公立中學優越。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國人沒有財力送孩子進私立學校,只能選擇學費低很多的公立學校。美國的公立學校水平參差不齊,最後導致了一個商業現象:好的公立學校附近的房屋比一個區域同等條件的其它房屋要貴很多,比例可以從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一百。

分析起來,個中緣由並不難理解。美國的小學和中學入學並不以成績高低錄取的,而是劃分地域錄取的。住在某一個地區,就有資格去分配給這個地區的學校。很多家庭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花大錢送孩子去私校,又害怕他們得不到好的教育,所以都垂青於好的公校。久而久之,在市場的力量驅使下,校區質量成了決定房地產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江之寒分析說,在國內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視。第一,中國人一向講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在教育的投入比例上比西方國家應該不會低。第二,溫校長提到過,義務制教育已經開始施行,以後可能會進一步的深化。到時候,一個可能的趨勢就是小學甚至初中的入學都采取地區就近入學的標准。

如果是那樣的話,學校周邊的地產房產的附加商業價值會非常高,而現在大多數人現在並沒有意識到。七中有一個相對大面積的校園,校園四周還有一些山坡荒地之類的。

江之寒提出一個全面的學校商業開計劃,先是盡可能的向外擴張校園的覆蓋面積,然後是在校園內進行房產開。開出來的房產。一部分作為教師的集資住房福利房,另一部分作為商業房向外銷售。如果以上的分析是正確的,這部分商業房應該可是賣出很好的價錢,因為它有重點學校的附加值在里面。

當學校的名聲進一步提升以後,江之寒認為學校可以開辦所謂的高價班,對離中考分數線差一點但查的不多的學生收取「助學費」。譬如說,差5分交5ooo元贊助費,差1o分交1萬元,差15分交2萬元。當然,太差的學生也不能要。這一批高價學生相對的素質可能會差一點,但在好老師的調教下,應該也不會太影響最後的升學率。現在學校也收極少數的關系學生,但並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而且多數是掌權者寫條子塞進來的。

總的來說,在江之寒這個計劃中,核心的創收手段就是賣房子和開辦收費的高價班。他總結說,如果這個循環可以啟動,最後很可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校升學率提升,名聲更大,教師待遇大幅度提高,吸引更多的頂級老師,然後就能有更多的創收。再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而學校的名聲越大,條件越好,反過來又會推動校園房產的價格,和高價班的收取費用。

而在這個改造計劃的初始,學校需要啟動基金來開始這個循環,而且通常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來看到顯著的成效。由誰來提供這個啟動資金呢需要一個公司的介入和合作,而江之寒很顯然願意擔當那個合作者的角色。

這個計劃成型以後,最困擾江之寒的還是資金問題。房地產開所需要的資金比他以前涉足的生意又不在一個層次上,他主要的資金還集中在股市里,暫時還沒有撤出的意願。

初見馮家老二的時候,江之寒就有意願拉他進來。後來。隨著股市的表現良好,加上顧望山似乎和馮老二很投契的樣子,江之寒就提交了一份正式的商業計劃給他,邀請他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