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造幣廠庫存(1 / 2)

張楠在罵人,這樣房間里的好幾個人不解,特別是屠海波。

箱子里沒第二層包裝,整整一箱子的銀晃晃、略微帶點紅黃色氧化的銀幣,看著都還挺新的,有可能都沒使用過,就像是在造幣廠里就直接裝箱了一樣。

屠海波不解,伸手拿了幾個看,似乎整箱都是同一品種,「老板這是銀元吧,178o年,挺早的。」

上邊正面一個女性帶胸頭像,還有紀年,老板說是「大-奶媽」,看著是挺大的。

但這可是銀元,怎么是該死的呢?

他想不通了。

不光是屠海波想不通,雅克布、劉文棟等人也想不通。

張楠心里無語,但伙計們既然有疑惑,他還是得解釋一下。

「這是瑪麗亞-特雷西亞塔勒,就奧匈帝國產的,在華夏至少叫了它上百年的大-奶媽。要說什么銀元最沒用、最廢,就這大-奶媽!

沒有之一,就它最沒用……」

「噼里啪啦」一堆,似乎都有點略微泄的味道:上輩子剛接觸銀元那會被坑過唄。

一次比銀價貴了不少的價格收了一批,還以為占便宜了,結果後來才知道那個年份都是騙人的,這玩意才值了個銀子價。

數量多了怎么辦?

直接拿秤秤重量交易都沒問題,反正不值錢,太多了。

而且不光張楠自己曾經被坑,連他的好友也被坑過,話說金錢損失是小,面子損失是大,兩輩子都記得!

張楠對銀元都有點略帶偏執的喜好,但這玩銀元,打死不玩大-奶媽!

誰玩誰二逼!

當然不會和伙計們說上輩子的遭遇,但只聽張楠說完什么叫大-奶媽,大家就似乎明白他為什么這么討厭這種銀元。

大奶-媽,含銀量也就83.3%,能算是世界貨幣史上最著名且流通范圍最廣的銀幣之一。

而且她還很奇葩,不僅僅含銀量低,更不知道在里面摻了什么成份,連熔化掉打銀器都不頂用,絕對是個廢物!

上輩子也被坑過的那個朋友是開打金店的,有一次收了八個大-奶媽,最後現不僅僅是個銀子價,更過份的是連銀子價賣都沒人要之後,那哥們火大了,干脆把8個大-奶媽丟店里當老銀用。

一般銀元化了打制銀器是丟了西瓜撿芝麻,但不得不說老銀元打制的銀器有它特別的光澤:含銀量是沒法同純度99%的新銀比,但就是漂亮。

可這大-奶媽卻是老銀元中的異類,一旦在坩堝里融化後就變一團渣,要提純再提純,不然壓根就沒用。

而且就算耗費了大量時間、汽油和力氣提純了,它加工出來的老銀制品也是渣,光澤都還比不上光鮮點的白銅。

數量還多得要死,因為它都生產了兩百多年!

1773年開始在奧地利的古茨堡造幣廠鑄造,不久便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成為穩定的地方性貨幣,特別在非洲東部、北部以及近東、中東流行。

結果瑪麗亞女王,就是那個「大-奶媽」死了之後,都還斷斷續續地從1781年鑄造了差不多兩百來年。

上輩子張楠都聽說到了21世紀,都還有造幣廠在小規模的鑄造大-奶媽,這感覺就是只要地球一天不爆炸,大-奶媽就還得繼續往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