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黃金會走的(1 / 2)

「搶劫了大半個歐亞大6的蒙元帝國大汗、皇帝們在地底下是一幫窮鬼?」查理茲-塞隆瞬間一臉懵逼!

她不是只讀過美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普通西方少女,一般西方人只會認為當初的蒙古人是野蠻人、殺人如麻,但她知道得更多:成吉思汗那會就已經了不得,不僅僅統一了草原與荒漠,還打得傳統華夏區域的金國同西夏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鐵木真還在長達七年的西征花剌子模的戰爭中滅了對手,順道在古印度河、伏爾加河一帶同說突厥語的欽察國家勢力和斡羅思(俄羅斯)諸公國大戰,滅掉的小國多到歷史上都記不全!

蒙古人野蠻呀,這幫殺胚就喜歡一路滅國、屠城,可沒做歷史記錄的習慣。

在傳統的東方世界作戰先不算,當初蒙古帝國從中東、中亞一帶搜刮的財富就不得了!斡羅思的那些個公國是沒花頭,但花剌子模可是人口至少兩千萬以上,甚至有五千萬人口的大國,還長時間控制著東西方的貿易通道、富得流油,蒙古人滅了它可是賺翻了。

人口估計能差兩倍半,這也得「感謝」蒙古人的戰爭方式——屠城、屠城、還是屠城!一路破壞,什么文獻記錄都沒了,後人對花剌子模這個當初的西域大國知之不多。

如此看來死在西夏的鐵木真不可能是個窮光蛋,怎么到了地下就成了窮鬼了?

查莉覺得農博升的話不可思議,蒙蔽之後就是一臉的不相信!

看這情形,不用農博升做解釋,坐的稍遠一點的張洪富微笑著道:「查莉小姐,老農說的沒錯,蒙古大汗和元朝的皇帝們在地底下就是幫窮鬼。

不是說沒有使用黃金珠寶陪葬,而是因為蒙古人特別的葬制原因,相對於華夏歷朝歷代的皇帝們而言,蒙古大汗們帶去地底的財富並不多,而且比較單調,真是寒酸的可以。」

這是劉成軍對查理茲-塞隆補充道:「西方對蒙元皇帝下葬隨葬品數量的了解,應該是來自一名看到過蒙古貴族高等級葬禮准備工作的西方人的記錄。

當初生活在蒙元帝國東方地區,比如元大都的西方人數量非常多,其中除了少數是商人、使者和遠行的學者,其他大部分是戰爭中的俘虜。

如果沒有殺光,蒙古人喜歡將滅掉的整個國家的貴族、甚至是所有人都帶往東方,後來這些人不少成了蒙元第二等級的人,就是色目人的一部分。

這些人有些留在了華夏,在明早期的北京都還有非常多的色目人。

但也些回了西方和中東、中亞,帶回去了東方的財富故事。

我們結合一下馬可波羅的記述就能明白,當初的歐洲人對東方有多想往,中世紀的歐洲就是一幫窮光蛋過日子。

看到蒙古人准備將一些金銀器作為隨葬品就看傻眼,加上記錄中有可能的誇大和幾百年來的以訛傳訛,大半個地球都認為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將天文數字的寶藏帶入地下,其實壓根沒那么多。」

說到這,劉成軍手指了下帳篷西北方,「比那些個早上一千多年的匈奴單於帶入地底的財富多不了多少,而且蒙古皇帝們葬制特別,這會別說棺材,骨頭估計都爛完了,真不好找。」

「秘葬,這個我知道。」

查莉有張楠這么個哥哥,要是這一條都不知道、沒點對地下寶貝的興趣愛好,那這個把月在這邊是待不住的。

從12o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到1368年徐達率軍攻陷元大都、滅元,再到14o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蒙元帝國前後加起來也不到兩百年。

這其中稱帝的一共有15名,從蒙古汗國的創建者鐵木真到北元滅亡,這些元朝的皇帝、大汗們的歸葬之地就是個謎團。

這些個元朝皇帝、大汗們最擔心完蛋後遺體受到了驚擾,搞秘葬,這下葬過程、歸葬之地都嚴格保密。

到如今傳說中的葬地就有大相徑庭的五處之多:不兒罕合勒敦山、瀘溝河畔、大鄂托克、八白室和起輦谷。

目前的主流研究認為是從鐵木真開始的大元朝的每一個皇帝,他們死後歸葬的地方都在起輦谷或者杭愛山,不過後人想找蒙元帝國的陵墓,結果是連影子都沒有被找到。

只是難找?

秘葬,蒙古人將這秘葬幾乎做到了極致,連體面都不要了。

這會農博升就道:「蒙元皇帝怎么葬的,蒙古人自己其實沒有什么記載,最早見於文獻的其實是在明朝。

明代葉子奇在其《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

這個就是用金箍箍上棺木的兩頭和中間,之後掘深溝一道埋葬,

「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這個啰木應該就是楠木,元朝皇帝的棺槨深埋深度不會到十米,因為送葬隊伍不能提前挖墓穴,而十幾米的深坑不是單靠人多就能快挖成的。

估計四五米深度到頭,一般的蒙古墓葬也就兩三米,加個一倍能算深坑錯不了。

明人說掩蓋墓葬痕跡是用萬馬踏平的辦法,之後在母駱駝面前殺死小駱駝,一年後用母駱駝尋找葬地祭祀這些傳說是瞎掰,我倒是認為極有可能是事實。

就是等母駱駝老死,就真是誰都找不到地方。

而且草原上的牧草一旦長成,老牧人都只能確定大概的位置,那會蒙古人盜墓最多就是挖有地面封土的大墓的水平。

在沒有金屬探測器同洛陽鏟的情況下,要在一大片草原上現棺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更別說參與葬禮的人在儀式後估計都給派出幾千公里之外去了。」

農博升說道這,張楠插話道:「元代墓葬我沒見過,但在工地里見過晚一些的明代墓葬。

只要是滲水,但又不會常年積水的墓葬,別說棺槨,連人骨都爛沒了。

這蒙元的大汗們連磚石的墓室都不造,早爛得渣都不會剩下。」

積水有時就是相當於隔絕了空氣,因為墓穴里的水不同於流水或地表水,很多含氧量低的近乎於零。

查莉腦子一轉,道:「哥,我記得書上說最好的楠木是金絲楠木,你的名也是從這里來的。

楠木能做木結構建築里最好的梁,你單名一個楠字,說的是希望長輩們你能做國家的棟梁。」

張楠笑著道:「這都知道,誰告訴你的?」

姑娘家這些年的華夏文化沒白學,她能說出這些門道很難得了。

「是姐夫閑聊的時候我問的,就是這名字什么意思,好奇,華夏人取名字和西方人的習慣差別很大。」

張楠是在美國生活了好幾年,但他基本上保持者基本的華夏習慣,怎么著也不會變成香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