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章 指條明路(1 / 2)

時代高速發展,生活用品日新月異,後果就是方便了生活的同時,很多傳統用品被淘汰、遺忘。

替代品更好嗎

或許是,但也可能只是因為新物品更廉價而已。

現代人中有很多一輩子都沒意識到,或者就是根本沒機會見識華夏傳統日常生活用具中的銅器之美,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銅質酒壺。

用過錫酒壺的都不多,更別說銅的;就算有,不少也是五六十年代留下來的簡易貨色罷了。

鄧老板開出20塊實誠價的這只酒壺不是簡單用銅皮卷成的「白板」貨,材質厚重不說,工藝上是先用鑄造,局部再加焊接,之後再用上了手工雕刻的工藝制作而成。

造型豐滿,工藝高超,包漿自然溫潤,一看就是百年歷史以上的清代貨色,大銅器作坊的師傅級別工匠的作品。

一看酒壺底部,果然有個作坊印記,就不知道是剡縣本地出品,還是當初外地流入的東西。

「張德記」,沒見過。

如今普通工人工資加獎金,一月也能有個200多塊,這只酒壺才20l塊,按照手工計算真心不貴。

至於將來,打工的伙計收入都能有個三四千,如果是木匠、水電工這類手藝人,一天三四百起步,這類很少碰上的酒壺在那會都還是兩三百的行價格,還不受人追捧,活見鬼了

這么個酒壺,當初一名手藝高超的銅匠師傅,一天可絕對刻不出來,人工費都得花上不少。

可惜,90年代喝瓶裝酒的人都越來越多,錢少喝散酒的人又舍不得這20塊。

至於20年後,散酒是有不少高檔貨,但幾乎已經找不到用酒壺裝酒的酒客,大雪碧瓶的倒不少。

工藝高超的古董酒壺價格上不去,這原因張楠是真有點鬧不懂,這么好的物件咋沒人追捧呢

張楠喜歡這玩意,上輩子只要自己碰上這檔次的銅酒壺,每次都會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