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部分(1 / 2)

拿破侖大傳 未知 5607 字 2021-02-25

升為將軍並被授予聖路易十字勛章。但是當拿破侖一回來,他就拋棄了國王。

拿破侖最初拒絕見古爾戈。而這位極富感情的將軍失聲痛哭並發誓他對拿破侖是肝膽相照的。兩周後,拿破侖「原諒了他」並冊封他為「戰地元帥(marechalcamp)」。古爾戈的個x是捉摸不定的,他十分嫉恨其他3個一起流放的同伴。

現在同拿破侖相關的所有人當中,貝特朗伯爵是最忠心、最可靠的。作為貝里的一個中產階級的兒子,他在巴黎軍校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隨後他在意大利的軍隊服役,又再次在埃及與拿破侖一道作戰,從埃及回來之後,他被提升為准將,那時他才23歲。

此後,他一直追隨拿破侖,1803~1805年間掌管聖奧馬的工兵隊,並被拿破侖任命為參謀長。1807年,34歲的他被提升為少將並娶了狄龍的女兒法妮。拿破侖送給這對新人豪華的賀禮,包括一座鄉村別墅及數萬法郎。

1809年在第二次多瑙河戰役後,貝特朗榮獲鷹軍團勛章,1811年4月被任命為伊利里安省總督。1813年迪洛克死後,貝特朗接替他,被冊封為元帥。可靠、老實、勤奮、機智的貝特朗還有法妮及他們的兩個孩子隨拿破侖一起流放到了聖赫勒拿島,一開始他是拿破侖最親近的人。是年他42歲。

拉斯加斯同貝特朗完全不同,是另一類人。1766年拉斯加斯出生於朗格多克的拉斯加斯城堡,是侯爵的長子。他在優越的環境下長大,在旺代姆學院受到良好的教育,接著又到巴黎軍校學習。和拿破侖和古爾戈一樣,拉斯加斯個子非常矮小,顯然是因為這個緣故他沒有參加陸軍而選擇了法國皇家海軍。1782年11月,他在直布羅陀同英軍作戰中負傷,最後被提升為海軍上尉並於1790年進入宮廷。後來,他和成千上萬名貴族一樣流亡英國,靠給朋友的孩子當家庭教師維持生計。

1803年他終於回到法國並發誓效忠拿破侖。盡管1809年他拒絕接收榮譽軍團十字勛章,但由於他編纂的《歷史圖集》受到拿破侖的重視,被封為帝國男爵。1810年被任命負責國會的海軍部門,後來又負責到各省催收國家貸款。盡管他可以勤勞工作,但他更愛追逐名譽地位。1814年聯軍進攻,他被任命為巴黎國民衛隊代理指揮官,同時晉升為海軍上校、國會議員,後來,他從法國逃到了英國。

百r王朝時期,拿破侖再次接受了他,同蒙托隆一道同為拿破侖的宮廷內侍。1815年6月,在馬邁松他同意和皇帝一起流放,拿破侖問他:「你知道我們要去哪兒嗎?」「一點兒也不清楚。」拉斯加斯回答道,「但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這個榮幸追隨您。」49歲的拉斯加斯拋下了他的妻子及孩子,只帶上了他正在讀公立中學的15歲的大兒子。

然而,與貝特朗不同的是,拉斯加斯並不是真正地對拿破侖忠心耿耿,盡管他確實崇拜他。他之所同意追隨拿破侖只是希望得到金錢與財富。也許是因為他已年近50歲,有過不快的婚姻,一生顛沛流離,從沒有得到過什么真正可以一勞永逸的官職,他只是想要改變一下自己的命運而已。但是這是怎樣的一種改變啊!拿破侖選擇了投機的拉斯加斯和x格不穩定、有著嚴重自卑情結的古爾戈這樣兩個抱著不同目的的人隨他流放,從長遠的觀點,特別是在壓力之下,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第四十一章英雄末路(4)

然而,拿破侖這一生中,最具災難x的個人決定就是選擇蒙托隆和他一起流放。蒙托隆出生於1783年,一出生就有了德里伯爵的貴族頭銜。他5歲喪父,母親再嫁,繼父是在巴黎頗具影響力的於格·德·蒙塔蘭·德·沙蒙維爾(huguetmontaransemonville),蒙托隆之所以能平步青雲和他的繼父多少有關,他先是參事,後來是拿破侖的大使。蒙托隆一個姐姐菲利西泰先嫁給了儒貝爾將軍,接著又改嫁給麥克唐納元帥,而後一位姐夫也成了蒙托隆向上爬的梯子。16歲時,蒙托隆到意大利軍服役,並於次年春天升為上尉,1801年起隸屬奧熱羅將軍指揮。

蒙托隆在聖赫勒拿島上聲稱他參加過一系列戰役並榮立戰功,實際上完全是虛構的謊言。例如他說自己曾在霍恩林登戰役中獲得過「榮譽之劍」,但1800年12月,他非但沒有出現在霍恩林登戰場上,而且因無能差點被軍隊開除。多虧了包括他姐夫麥克唐納在內的那幫有影響力的朋友,蒙托隆才再次得以在軍隊立足,並成為麥克唐納的參謀長。由於他頗具影響力的繼父沙蒙維爾在他的好朋友陸軍大臣貝爾蒂埃面前美言了幾句,1804年11月,年僅21歲的蒙托隆盡管以前從未帶兵打仗,卻被破格提拔為中校。然而沙蒙維爾對其在軍中混了兩年半時間的繼子的這一軍銜並不滿意,又一次同貝爾蒂埃以及國務大臣馬雷兩人商量了他繼子的問題。這兩人便親自向拿破侖推薦了年輕的蒙托隆。拿破侖看了蒙托隆的記錄後,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說:「這名軍官還不夠軍隊要求的服役時間。」因此,蒙托隆只得再次回到麥克唐納軍中。1809年,靠繼父及姐夫的四處活動,蒙托隆終於晉升為上校,並成為新建王國的貴族(沙蒙維爾伯爵),在偷來的漢諾威的財產的基礎上,每年享受4;000法郎的國家津貼。自然,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取得這一切是頗為費力的。26歲的蒙托隆以「因長年在軍中服務,積勞成疾,無法再勝任軍官一職」為由,在杜伊勒里宮成了拿破侖的宮廷內侍。而他呈送給拿破侖的記錄是一連串美麗的謊言:在耶拿戰役負傷(不是真的),在海爾斯貝格戰役中單槍匹馬營救了薩瓦里師的幾個營(那時,薩瓦里的師根本就沒有在海爾斯貝格)。對此他還不滿意,膽大包天的蒙托隆又說他曾在艾克繆爾戰役中帶領騎兵沖鋒陷陣,在馬德里帶領海軍奪回彈葯庫,也沒忘記提到他曾在瓦格拉姆任指揮官——一切都是謊言,但卻非常動聽。只是蒙托隆忘了提及一事,雖然他是陸軍上校,但從未因戰功而得到過任何提升,這即使在當時也的確是個不同尋常的記錄。

1811年、蒙托隆被任命為帝國駐維爾茨堡大公國的全權大使,年薪40;000法郎。28歲時,他對上流社會的舞會和r復一r的接見工作感到厭倦了,1812年5月;我們的「英雄」離職(未經許可)回到了巴黎,娶了一位名叫羅歇的夫人。可惜;他沒有請拿破侖出席婚禮儀式,拿破侖為此很不快;此外,拿破侖不贊同一名世家子弟居然娶離婚的婦人:這開了一個壞的先例。結果29歲的蒙托隆被革去了宮廷內侍和全權大使的職務,年俸和可觀的賄賂全都沒了,這對於嗜賭成x、揮霍無度的暴發戶蒙托隆無疑是個極大的傷害。外j大臣的一名官員通知他:陛下「認為你的婚姻令你的家族名譽蒙羞」。這事發生在1812年10月俄國戰役過程中。接著,第二件事又來了:不久以後,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很明顯與結婚時r不符。這讓拿破侖(他自己有兩個私生子)和外j大臣忍無可忍了,下令讓這位前士兵、前外j官回到他在維尼森河畔諾讓的田庄,從此不得再在巴黎露面。

然而,在災難x的俄國戰役之後,拿破侖需要動用一切能用的人。因此1813年4月,絕望的陸軍大臣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又將蒙托隆召回巴黎,任命他為第二輕騎師的參謀長。但當時的危機對於30歲的蒙托隆而言是太可怕了,他回復道:「我十分抱歉,由於我以前所負的傷,我不能騎馬了。」並將送來的命令丟進火中燒掉了。那年12月,陸軍大臣再次寫信給他,任命他到潮濕多霧的荷蘭去擔任一項不用騎馬的職務。時值冬天,在那里過冬和打仗都是件苦差使,於是蒙托隆又另找借口推卸:「如果我不是因為發高燒卧病在床的話,我肯定遵命前往。」命令又丟進了火堆。後來,對他這套把戲十分反感的於蘭將軍再次命令他回軍中服役,蒙托隆仍然找理由回絕了。果然,蒙托隆的耐心得到了報償,這一次是杜伊勒里宮直接下發了一道命令,令他統率盧瓦爾軍,進行法國的保衛戰。機會越來越好了。

這一次,「蒙托隆將軍」於1814年3月12r到達了蒙布里森以組織軍隊保衛當地。在接到命令要他帶領他的4;000人的前去支援位於山區波內特城堡的奧熱羅將軍後,蒙托隆出發了,但在半道上,他拋下了軍隊同他的妻兒團聚,卻通知陸軍大臣說,奧軍進軍神速,已攻占了聖艾蒂恩納,為此他已做「戰略x撤退」以保存兵力。後來,他雖返回到軍中,卻在聯軍迫近時離開盧瓦爾軍,撤退到聯軍大炮s程外的克萊蒙費朗,4月16r,他徹底拋棄了約8;000人的隊伍,落荒而逃——不是為逃避敵人,而是為了躲避他欠下級官員的賭債。

第四十一章英雄末路(5)

後來,蒙托隆寫信給拿破侖稱他在里昂被奧熱羅出賣,因此被迫撤退,但他現在要帶整整一個旅前來支援拿破侖。「我對陛下您忠心耿耿,」他這樣告訴拿破侖,「為了陛下,我願犧牲一切。」然而,就在同一天,蒙托隆又另外寫了封信,這一次是給路易十八手下的官員,信中說,「在拿破侖政府手下毫無顏面極為屈辱地忍耐了18個月以後」,他想效忠波旁王朝——「請允許我要求成為您忠誠的准將。我將像我的祖先待奉亨利二世和弗朗西斯一世一樣忠心地侍奉您,我的國王陛下」。他現在自稱為「蒙托隆侯爵」,在後來的信中,他又補充道:「我為了我的國家曾參加了13次大的戰役和10次戰斗,在此期間,我光榮負傷3次,歷盡危難,我的數匹坐騎都遭敵軍s殺。」滿篇謊言,包括他的新「侯爵」頭銜。

當然,國王是不會放過這等「優秀人才」的,於1814年8月24r,將他任命為波旁王朝軍隊的准將。但羊皮紙上的墨跡未g,蒙托隆的謊言就被揭穿,他不僅從未立功和負傷,可笑的是他不僅曾被軍隊革職過,而且還曾克扣軍餉。因此逮捕「准將」的通緝令下達了。惱羞成怒的蒙托隆立即提醒國王別忘了他「對國王長期而優質的服務」(而實際上他在波旁王朝任職僅只有7天而已),並申辯他扣發士兵軍餉是敵軍近所致,而在過去的4個月中他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給他們發餉。

蒙托隆這次看來是難以逃脫罪名了,因為曾被蒙托隆誣陷為「里昂叛變」的奧熱羅將軍下令組織軍事法庭對他進行審判。只是在最後一刻,由於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圖瓦公爵(以後的查理十世)的g預,蒙托隆才得到解救,阿圖瓦公爵撤銷了起訴,但命令蒙托隆回到他的田庄,再也不准公開露面。

因此,當1815年3月拿破侖在杜伊勒里宮露面時,對於一事無成的蒙托隆而言簡直是天賜良機。蒙托隆察顏觀s許久,直到6月初,才最後正式寫信給陸軍大臣達武,要求軍中的一官半職,接著又於6月5r給拿破侖本人寫了封信,信中他這樣懇求道:「陛下,由於我對您無限的忠誠(寫了滿滿兩頁前面提到的『功績』),我渴望您能授予我在您軍中服務的機會……委我以重要和光榮的職務。」但是,陸軍部和杜伊勒里宮對此並無回音。蒙托隆不死心,又繼續在他的回憶錄里編造故事稱拿破侖曾任命他為副官並在百r王朝時期將他提拔為少將,拿破侖對他的軍事才華十分賞識雲雲。

就這樣,在滑鐵盧戰役之後,蒙托隆再次騙取了伺機有朝一r東山再起的拿破侖的信任。在馬邁松城堡等待著和拿破侖一起流放聖赫勒拿島。

現在,在離馬邁松城堡約4;400英里遠的朗伍德,在一片浩渺大洋中的孤島上,蒙托隆最後總算成功地排擠了中心人物貝特朗,成為拿破侖的參謀長和最心腹之人,這當然使得一頭霧水的貝特朗、歇斯底里的古爾戈以及憤憤不平的拉斯加斯心懷嫉妒。拉斯加斯針對其受到古爾戈和蒙托隆辱罵一事同拿破侖大吵一架後,在記錄完自他1815年來聖赫勒拿島後拿破侖私下同他的談話及其他的種種回憶之後,於1816年11月憤然離去。已是自身難保的古爾戈攻擊拉斯加斯,說他來聖赫勒拿島的目的只是為了回法國後「有閑談的資料」,為了「寫些軼事,從中漁利」(事實上,拉斯加斯在拿破侖死後不久發表了8卷本的名為《聖赫勒拿島回憶錄》的書,該書記錄了他同拿破侖的數次長談)。蒙托隆對於能趕走神經緊張的拉斯加斯非常高興,現在他和拿破侖之間就只剩下兩人了。

事實上,哈德森·洛最初命令拉斯加斯離開朗伍德是因為他了解到拉斯加斯曾奉拿破侖之命賄賂一名仆人替他們給歐洲送過兩封信。但不久之後,當總督表示允許拉斯加斯再次回到拿破侖身邊時,拉斯加斯卻懇求讓他搭船回法國。由於受盡蒙托隆和古爾戈在拿破侖唆使下對他的羞辱,拉斯加斯再也不願見到這位偉人了。

朗伍德r益嚴酷的環境並不是因為那里長期y雨、多風的y霾氣候所致。拿破侖經常對這寒冷、死氣沉沉的天氣反應過度。因為這只會加重他的孤獨感,只會讓他與詹姆斯敦甚至島上的居民愈來愈疏遠。自從拿破侖命令他的全體隨員同英國人保持距離後,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下每個人備感神經緊張。

女眷是最先有所反應的,盡管哈德森·洛為她們提供了打橋牌的桌子、一架鋼琴、數百冊書,但女眷之間常常發生爭吵,天天都有摩擦發生。漫長的r復一r的夜晚,她們玩的無害的惠斯特牌戲,常常演變成口角,法妮·貝特朗愈來愈無法忍受「那個女人」——臭名昭著的蒙托隆伯爵夫人。即使偶爾她們和拿破侖湊在一起玩牌或下棋,也因為拿破侖的作弊(拿破侖在馬邁松就是如此)而被攪得興致索然。對於古爾戈來說也許更糟,因為與貝特朗、蒙托隆不同,他既沒有妻子也沒有孩子。

。AK小說最好的網

第四十一章英雄末路(6)

當然,拿破侖自己的情況也一樣,生平頭一次他沒有自己的女人,甚至也不想女人;因為他的內心越來越壓抑,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我並不是很喜歡女人,」他在朗伍德說,「或任何一種游戲、或是另外什么。我看我是個純政治生物。」他對於那些眼下在法國受到他的政治風潮波及的人也毫不同情。當得知百r王朝時曾給他大力幫助的兩個人——年輕的拉貝多耶和內伊被捕和處決時,他並沒有惋惜或是稱頌他們的貢獻,相反,只是朝古爾戈笑了笑,說:「一個人永遠不應該自食其言……我輕視叛徒(他們在回到他身邊前曾宣誓效忠路易十八)。」古爾戈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坐在那里目瞪口呆。這難道就是他用生命和事業為之鞍前馬後的大英雄嗎?如果他對這兩個自願為他而死的人都這么評價的話,一旦他古爾戈有個三長兩短,他又會說自己什么呢?至於說到拉斯加斯,蒙托隆和古爾戈兩人都對他的離去感到高興:古爾戈稱拉斯加斯是「j詐的小人」。拿破侖對拉斯加斯的離去好像只感到一點遺憾,那就是他的英文課無法再繼續了。拉斯加斯曾努力輔導拿破侖的英文,但進展不大,這一點從拿破侖給拉斯加斯的最後一封英文信中就可以體現出來;信中,他承認學語言是件十分困難的事,必須趁年輕時努力才是。

拉斯加斯走後,古爾戈受到貝特朗和蒙托隆更猛烈的攻擊,他現在常常喃喃自語「走了,走吧」,而拿破侖卻躲在後面偷笑。和假軍人、新貴軍人蒙特隆爭寵的古爾戈發現他的對手在拿破侖王國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他。現在,蒙托隆甚至拿古爾戈曾在布里埃納救過拿破侖但拿破侖一口否定之事對古爾戈進行揶揄取笑。但那事是千真萬確的。古爾戈大怒,向蒙托隆提出決斗。但欺善怕惡的懦夫蒙托隆退縮了,拿破侖進行了g預,禁止決斗,並批評了古爾戈,卻沒有批評蒙托隆。

這是最後的羞辱了,古爾戈請求拿破侖讓他離開該島,並很快就獲准離去。拿破侖對古爾戈還有一點不滿,他在給他母親的信件中將島上的生活說得很好,說哈德森·洛給他們的待遇十分慷慨。其中的一些信件落入巴黎官員手中,這些描述和此前拿破侖對島上的描寫截然不同,引起嘩然。

1818年2月13r,古爾戈離開了朗伍德,在總督官邸附近的一間農舍里待了幾個星期,等下一艘船到來。拿破侖拒絕支付他按理應該給的錢,使古爾戈身無分文、窘迫萬分,直到總督洛自掏腰包給了他100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