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從她的這種態度中我們能想象到,即使不能改變自己的性別,她將盡一切可能去獲取更多的男子氣質。青年人常常對男子有權過自由的性生活而婦女則沒有這種權利感到震驚。這位女研究生選擇獨身的目的是想表示她也具有男子氣質。
許多女大學生對已婚男子的喜歡則有另一種動機。有些女生有意無意地施展一切手段來吸引並不屬於自己的男子。
征服屬於別人的男子是她們最大的願望。這種願望不僅來自對生活伴侶的選擇,也來自對生活中其它問題的態度,比如她們的穿著打扮,社交和業余愛好等。當她們對自己的估計很低時,她們就需要以獲得勝利來彌補自己的自卑。
這類女大學生所征服的男子越多,其自我估計就越高。
一旦任何男子真的愛上了她們,其興趣立刻就消失了,爾後又開始在別處尋找新的「獵物」。
3。上海灘的新女牲
她是個大學生,長得並不美,也不想惹誰,但卻引人注目。她在四年中完成了結婚、發財、離婚、出國這震驚親朋四鄰的四部曲。這一部部離經叛道的交響樂,令人議論紛紛,褒貶不一……大學畢業了,她開始有計劃地四角三方「戀愛」——具體是考察。星期一、四是a;星期二、五和b;星期三、六找c。a挺會玩,騎著摩托車帶著她看戲、跳舞、上館子。
她不在乎錢,家里的一幢房子租給單位,每月房租收入就是好幾千。晤,這算什么本事!她膩了。b頗有手腕,年紀輕輕也是副經理,可她又討厭他對上司點頭哈腰,對下盛氣凌人的德性。還有滿腹經綸的研究生c。唉!他的出國名額給人擠了。他提著大包小包活動了好幾天,還是悲劇收場。她感到他可憐,真情地請b幫幫他,b答應了,只是幫了倒忙。
一天,她在舞會上認識一個經營服裝的有婦個體戶阿生,她的愛情一下子跌入「第三者」的漩渦。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給她忠告,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反對。她的父母揚言不認她這個女兒,她的單位要她檢查,她卻堅決地使她婚姻的小船穿過驚濤駭浪。她說:「什么第三者?我沒有認識阿生前,他們夫妻就已不和,鬧離婚,而且已經分居。他兩年賺了10萬元,誰有這樣事?我不要他的錢,我要的是他的本事。」
她辭職了。蜜月是在廣州販衣服的日子里度過的。阿生給她4000元買結婚衣服、買首飾,她卻全用來做了生意。
她不顧丈夫的異議,申請了自己的營業執照。她嫌南下販衣服麻煩,利保開始學習自己加工服裝,拆開買的衣服做樣子,產品頓時供不應求。
有一次,他將一批服裝的加工任務包給了一間鄉辦廠,離交貨期間還有幾天,這間工廠突然來電說,要求增加加工費,否則無法按時交貨。她回電:我已請律師,請按合同辦。過期,貨不要,一切責任與損失由你們承擔。
那間工廠不把她這個女個體戶放在眼里,打起如意算盤:我們是集體,你是個體,打官司,怕什么!不要,我們自己推銷,新式樣,熱門貨。你免費替我們設計,還怕沒人要!
她早料到這一手,馬上找幾個里弄加工廠連夜加工,出雙份的加工費。她按時提貨上市。結果,那間鄉辦廠的貨運來,她不收;賣,市場上已有她的貨賣不掉;鄉辦廠還打輸了官司,賠了錢。她卻成了遠近聞名的女老板。
因為和c的交往,因為她婚後不願要孩子,阿生開始對她不滿。再加好事之徒傳播的秘聞——某家小報在報道那場官司,把她與c的友誼寫得很有神秘色彩,這一來,阿生火了。一次,她喝得醉醺醺地對她吼叫:「我不准你和那家伙來往!」並且給了她一記耳光。
離婚,她把狀子遞到法院,於是,她又成了新聞人物。
後來,阿生怯怯地賠不是,一場風波平息了。她依然托c辦事,和他聊天。阿生開始和別的女人鬼混,還雇人把c打傷。她把阿生找來說:「我原來以為你是有本事的男子漢,我希望你支持我的事業,我想給你機會證明你是愛我的,可是你……」法院判離婚那天,阿生和她都流淚了:夫妻一場,為了什么?
她回家了。
她覺得自己應該為下一步考察了。早上,她去公園學太極拳;晚上,她去進修英語。她要報考美國的工商管理專業。她知道這很難,她連洗菜的時候都戴耳機,嘴里嘰哩咕嚕念外語。
一年前,c去了美國,靠她幫的忙。她和兩位來買衣服的美國留學生交上朋友。她掏錢為她們買書,陪她們參觀旅游。她托她們替c在美國辦妥入學手續。她很高興地看到,其中一位美國姑娘愛上了c。c對她依然一片痴情,給她寄來資料,幫助她辦入學手續。她考了兩次,終於考取她給c的信中不無溫情:你真是一個小弟弟……c在信中猜道:我知道你定要嫁給個老板,美國的。
她說,她想在美國當老板。
她終於走了。登上飛機舷梯的那一刻,她淚如泉涌,阿生、c,還有她為之付出全部心血的那家小店,都成了她生活中的過客,她過去的一切已成了回憶,奮斗至今天,她實在不知道自己是得到了還是失落了……
4。「豐田」從她們心中駛過
1989年新年前夕,鄭州。霓彩閃爍的醉仙樓酒家,一桌豐盛的酒筵已經擺好。七位20來歲的姑娘翹首企望,等待著一位男士的到來。
窗外,一輛她們熟識的白色「豐田」疾速駛來。
姑娘們迎上去。他是一位年僅28歲的男青年。他的身份並不復雜,簡單到只有一句話:某單位的汽車司機。
然而,他身邊的那些女性,卻「豐富多彩」得必須對她們進行社會學的分項統計。
他是結過婚的人,她們都是他非婚的朋友。但是,那專屬於婚姻的行為卻常由她們中的一些人來做婚外的補充。他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流氓。他不威利誘,更不采用暴力。
但是,用他自己的話,只要喊一個出來,沒有不願意的——一句話,這哥們有「持幾」(辦法)。
她們絕不是從事「性專業」的盪婦,她們都是正兒八經社會組織中的成員。沒有誰以此為手段向他要錢,沒有誰撒潑吵鬧要拆散他的家庭,甚至,除了他以外沒有誰再另找男人來作為自己的新的非婚性行為伙伴。
是他的「豐田」車把她們裁入他的懷抱的。
姑娘a是和他在這車里相識的。她的單位和他的單位因業務需要聯合接待一位上海客人。她代表本單位出人,他代表本單位出車,於是,幾天之中接接送送,她和他竟成了超越業務關系的朋友。
姑娘口是和他在這車里相識的。這位女商人住在遠離城市的山區,因偶然機會搭他的便車進城,半小時一路同行,她和他互留了姓名和電話,竟成了超越萍水之交的朋友。
姑娘b也是和他在車里相識的。說起來實在讓人難以致信:夏日傍晚,她在一個路口閑逛,恰遇他停車問路,說是去郊外水庫游泳。於是,一聲客氣的相邀,她竟然欣然上車,和他成了超越陌路相逢的朋友。
幾乎全是這樣,幾乎是同一種願望——她們在回答調查時,竟是這樣異口同聲:誰不想多交個朋友?誰不想獲得友誼與幫助?誰不想在社會中結下自己的網。
這無疑不是三五個女孩子的別出心裁,這是已經深入了萬千人心的當代社交意識。
姑娘e有急事要出遠差,打電話問他能否買一張當晚的卧鋪車票。他只答了兩個半字:「沒跑兒。」居然就在行前半小時解決了難題。他開著豐田親自送她,她朝他揮手告別,一時竟無語凝噎——這,在自己「清水衙門」的機關之中,幾時曾經見得過?
這就是他在她們面前的形象,這就是她們眼中的好漢!
他能干,有門路,而且大方有錢;他熱情、果斷,而且說話必會兌現。
如此,他怎能不招現代某些新潮女孩的喜愛?
如此,這新一代不少女性的擇偶觀念發生了向享樂主義的目標趨近時,他又怎能不成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姑娘a在發覺受騙而嚎陶大哭之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自己心上人的處境別太尷尬,姑娘d在知道了他是已婚人之後,不過淡淡說了一句:「算我對不起你愛人了。」c女性離婚四年,長期和他曖昧溫存,不僅不要同他結婚,反而暗示他:「就這樣挺好……」這究竟是怎樣一種人際社會心理呢?「
有人說,這是一種進步,因為主體竟盪滌了我們民族盲目祭奉了1100余年的所謂「貞節」觀念,使女性不再為此自卑,自縛和自我封閉。
有人說,這仍是種落後,因為主體竟只是解放了婦女的性,而並沒有真正賦予她們不依附於男性的獨立人格;它使男子可以完全在無道德譴責的條件下,更為方便地玩弄女性,把原來侮辱女性的不道德行為,變為兩廂情願的。「相互行動」。
他信奉了斯諾的人本主義。他手里有錢,所以他大有想入非非的閑心。他並不討厭自己的妻子,但是,用他自己的話:「餃子好吃,還能頓頓都吃?」所以他總企圖更新感受,一飽風流……至於其它,信念、理想、民族與國家的命運等等,似乎跟他無緣。
「不信好聽話,只信好干家!」這是她們對現存社會規范的疏遠。
也許,是今天我們合於規范的英雄太少了,也許是今天我們本來的英雄得不到合乎規范的尊重與實惠。於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一輛小小的「豐田」車竟載去這許多渴慕壯烈的姑娘。
「豐田」從她們心中駛過,既留下了觀念更新的印痕,也揚起了心理失范的迷塵。
5。強烈的虛榮心葬送了她
她是1985年考入上海x大學的,和所有的女同學一樣,她也十分愛美愛打扮,愛照鏡子,愛參加集體活動。在女同學當中她也算得上是個佼佼者,但唯一不足的,是父母給了她一對單眼皮的眼睛。她認為眼睛長得遜色可是姑娘們最忌諱的事。她也知道「人不是因為美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但她仍常常為此苦惱。看到別的同學個個都是雙眼皮,她只好望「眼」興嘆,還到處秘密打聽有沒有變雙眼皮的靈丹妙葯。
1986年夏天,她在一個小報上看到一則廣告,吹得天花亂墜,說什么不用一星期,一次成型,可使單眼皮變雙。
看到這則廣告,她決定試一試。因此,她請假一周,背著同學到這家醫院做了手術,幻想著一個星期後,她的眼睛將以另一副面貌出現在同學的面前。好容易一個星期過去了。可是等待她的不是出現了什么奇跡,而是奇怪,她的單眼皮確實變成了雙眼皮,可眼皮紅腫下垂,比以前還要丑。醫生說是手術反應,過一個月就會好的。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學校,可是一個月後,眼睛不僅沒好,反而更糟糕,眼皮紅腫上翻,難看死了,吃了好多葯都無濟於事。從此她怕見人,連課也不敢上,常常一個人躲在宿舍里傷心流淚,同學們知道後,沒有取笑她,都來安慰她,叫她不要著急,學業要緊。輔導員老師也叫她不要胡思亂想,一邊學習一邊治療。老師同學的話都有道理,可她是個虛榮心很強的人,如今已變成一個「丑小鴨」,她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她決定離開這個世界。
一連幾個晚上,她獨自在圖書館樓頂上徘徊,望著滿天的繁星和校園里點點燈光,想到自己高中的拼搏和父母的溺愛,老師同學的關懷,取消了一次又一次自殺念頭。但她畢竟是一個弱者,終究沒有抵制住死亡的誘惑,在一個昏沉沉的夜晚,她留下短短的最後一封信,穿上平時最喜愛的白襯衣黃裙子,一口氣又奔上了圖書館的樓頂,縱身一跳,永遠地閉了那雙「不爭氣」的眼睛。
第十四章快樂的悲哀
當女大學生闖入愛情王國,也就是說,你第一次發現有個小伙子向你投來含情脈脈的秋波,於是你產生一種想法,「可能也就是『他』吧。」他未必就是「他」,你還確定不了——誰知道往後會發生什么事?但是,即使你還沒有把他放在心上,但已產生一種微妙的感覺:有如嚴冬剛盡送來的一縷和煦春風,天上灑來猶帶余寒的陽光。有千萬個人,就有千萬種戀愛。有些人把腳趾浸在愛河里試試溫度如何,逐漸適應水溫,有些人卻莽撞地一頭扎進水中。
1。有些人的戀愛一帆風順
未和他一起玩爸爸,媽媽的游戲,躲到汽車房換上去舞會的夜禮服,帶上一瓶葡萄酒,酒瓶上放一根蠟燭,再放在野營的桌上。
當代女大學生興沖沖地和男友們騎上自行車,在外面宛若小爸爸。小媽媽般地玩個夠,然後分手回家。他們的爸爸媽媽——真正的爸爸媽媽——躲在窗簾後窺伺著他們。這些20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很晚才回家。
她們實在令父母頭痛。她們不再在學校飯堂吃飯,卻跑到快餐店的角落,吃炸土豆、漢堡包,一面與異性朋友脈脈含情相對,願待多久都行,他們是自由的。
今天為人父母的很注意孩子們的自由問題,包括性方面。他們盡量遷就子女們的行為。性革命浪潮還未過去,有些少年躲在廁所里偷偷抽煙,把薩特的小說《惡心》藏在抽屜里讀,都相信人們不久將親若兄弟。城里有避孕九,但禁止吃。膽大的新潮女子偷偷到計劃生育處弄到這些葯丸,小伙子買避孕套,到店里買橡皮球,還向婦女要葯。
大伙都夢想進大學,以便結交異性朋友,小伙子偷偷溜進姑娘的宿舍……做父母的早已忐忑不安,惶惶然抓緊時間管教子女。青年們悄悄交談男女做a的奧秘,講究夫婦義務的時代已經過去。
女大學生在父母的管束下,不是偷偷地流產,便是堂而皇之地結婚。她們一見鍾情,隨便做a,不是在校園的山上而是在床上做,多好玩!好像施了魔法,瞬間就從少年變為成人!
面對這種危機,做父母的采取兩種態度,一種是不得不違心地為子女們張羅婚事,准備好兩個房間,因為這對小夫婦很快就要生兒育女啦!
另一種是呵斥子女:「讀完書再談戀愛,不要虛度年華,理智一些!」但這種鴕鳥政策是危險的,他們不久便發現兒女們長大了,木已成舟,只好將就啦,幸而一切都已准備就緒。
早婚的那些女大學生過早地失去青春,雖沒經過戰禍,卻備嘗鍋、盆、碗、碟、奶瓶、n布之苦。
她們指望志同道合,攜手前進,但眨眼之間幻想宣告幻滅。他們擺脫了父母管束卻被自己的兒女束縛……初戀的美夢碰到現實便化為泡影,夫婦共同生活10年。
15年之後,還能存下多少幻想!
美國巴特里克。巴佛爾·德爾伙寫的第一部小說《黎明的孩子》描述的就是一對早婚夫婦,男主角特里斯當,女主角卡米爾,年齡15至17歲,他們相愛,由於孤獨和無聊,他們的戀情迅速發展。當時他們正在療養所治療肺病。他們太不謹慎了。不久,卡米爾懷了孕。她明白自己不久於人世,這個將出生的孩子將是使她話下去的希望,而他也不想她失去寶貝。孩子生下來,卡米爾死了。特里斯當獨立撫養孩子。他對生活失去興趣,小生命常使他憶起已死的初戀。他過量酗酒而中毒,他無法駕馭自己的命運,終於自戕了事。
作者巴特里克是四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尚在幼年。他談論他是怎樣構思這本小說的:我創作的小說以初戀為主題,我早就醞釀這個主題了。
青少年時期已撰寫了初稿,現在不過是朝花夕拾而已。
我十分了解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對青少年來說,生活是不好對付的,誰也難料自己會出什么事。尤其是感情生活、愛情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對於他們都是新鮮的。他們缺乏生活經驗,父母的勸告又聽不入耳,時常瞞住父母胡作非為……我是在書堆中度過青少年時代的,我生性膽怯、內向、靦腆,沒有朋友,不和任何人來往,我只和小說(那時流行袖珍本小說)里面的人物聊天。
我不了解外界的生活和人情事故,在女孩子面前噤若寒蟬,拘謹笨拙,但又熱衷於狂飄式的生活,走向極端,多愁善感,幼稚。
卡米爾不是這種年齡的化身:她年紀輕輕就懷了孕,身體孱弱,重病在身。我認為懷孕的婦女很值得描寫,有些男子為此狼狽不堪……,我覺得這個主題不錯。此外,我喜歡孩子,喜歡做父親。
我的書又是描寫生與死的,主人公的生活經歷跌宕曲折。卡米爾去了,愛情完了,特里斯當萬念俱灰。他認為他們的初戀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強烈的感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只是憑主觀願望培養孩子,方法生硬古板。他疾病纏身,把性a看得高子一切,他不像成年人那樣恐懼死亡,卻盡知及時行樂的重要。
女主人公卡米爾在六十年代初期算得上是很開放的女性。她預感在世之日無多而早熟,那個時候未婚生育是聳人聽聞的非同小可的大事,她可真是個反叛性格的女性,現在對這類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城里人對此仍認為是愚蠢的,軟弱無能的表現……)過早體驗人生對青少年是有害的,早婚的女大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造成種種惡果的不乏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