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撥,右一撥,上一撥,下一撥,將白衣女子刺來的四劍盡數撥開。白衣女子凝目看他出手,這綉花針四下撥擋,周身竟無半分破綻,當此之時,決不容他出手回刺,當即大喝一聲,長劍當頭直砍。紅衣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拈住綉花針,向上一舉,擋住來劍,長劍便砍不下去。白衣女子手臂微感酸麻,但見紅影閃處,似有一物向自己左目戳來。此刻既已不及擋架,又不及閃避,百忙中長劍顫動,也向紅衣人的左目急刺,竟是兩敗俱傷的打法。這一下劍刺敵目,已是跡近無賴,殊非高手可用的招數,不過這招卻讓紅衣人的攻勢有所一緩慢。

白衣女子當下展動長劍,盡往他身上各處要害刺去。但紅衣人的身形如鬼如魅,飄忽來去,直似輕煙。白衣女子的劍尖劍鋒總是和他身子差著數寸。紅衣人冷哼一聲,右臂一縮便將白衣女子的jīng妙招式化解無形,跟著他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拈住綉花針線,左一撥,右一撩,飛走的綉花針不知從何處疾刺而來,直取白衣女子咽喉。

白衣女子知道今日遇到了平生從所未見的強敵,只要自己稍有破綻,立時便性命不保,當即抖擻jīng神,全神應戰,左手指不停運勁彈走綉花針,但對方上一撥、下一撥,便重新刺向他人身要xué,中招即廢,白衣女子左手守住門戶,配合著玄妙身法,擋住紅衣人閃電快攻,這時候金發大漢也完全恢復過來,大吼一聲,也是猛的沖了上來圍攻紅衣人,同時使出了八成功力向紅衣人擊去,隨著他的出掌,周圍的空氣被他人的功力帶動,竟產生了巨大的轟鳴之聲,當真不負霹靂掌之名!

秦紅棉有些詫異的道:「武當,這人妖里妖氣的,武功卻當真奇異狠辣,怎地一根細針竟如此厲害,平生從未所見,那是勞什子門道武功?」

武龍脫口而出道:「葵花寶典!」

武龍想起以前在書中看到,《葵花寶典》是前朝由宮中宦官所創,但到底為何這樣的一個高手會擔任宮中太監,卻無人得知。《葵花寶典》雖然jīng奧,當中卻下不少難題留待後人解答,但這部秘笈如何流到民間,卻是不得而知。寶典中所載的武功,卻是jīng深之極,寫成後三百多年來,始終無一人能據書練成。

數百年後的大明朝《葵花寶典》流出後,江湖人士互相爭奪,引起無數血雨腥風。百余年前,這部寶典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其時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乃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依照他的武功悟性,該當練成寶典上所載武功才是。但他研究多年,直到逝世,始終沒有起始練寶典中的武功。

後來華山派氣劍兩宗的祖師(舊版為閔肅和朱子風、二版後為岳肅和蔡子峰)偷閱寶典。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閱遍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人讀一半,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不料二人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二人都深信對方讀錯了書,只有自己所記的才是對的。華山的劍氣二宗之分由此而起。

紅葉禪師不久發現此事,他知道這部寶典所載武學不僅十分厲害,且蒹凶險之極。這最難的還是第一關,只消第一關能打通,到後來也沒什麽。第一關只要有半點岔差,立時非死即傷。紅葉當下派遣得意弟子渡元禪師前往華山,勸論岳蔡二位,不可修習寶典中的武學。

渡元禪師上得華山,岳蔡二人對他好生相敬,承認私閱《葵花寶典》一面深致歉意,一面卻以經中所載武學向他請教。殊不知渡元雖是紅葉的得意弟子,寶典中的武學卻未蒙傳授。當下渡元禪師並不點明,聽他們背誦經文,隨口加以解釋,心中卻暗自記下。渡元禪師武功本極高明,又是絕頂機智之人,聽到一句經文,便己意演繹幾句,居然也說得頭頭是道。

不過岳蔡二人所記的本已不多,經過這么一轉述,不免又打了折扣。渡元禪師在華山上住了八日,這才作別,但從此卻也沒再回到莆田少林寺去。不久紅葉禪師就收到渡元禪師的一通書信,說道他凡心難抑,決意還俗,無面目再見師父雲雲。渡元後來易名「林遠圖」,以《葵花寶典》為基礎,創出林家七十二路「辟邪劍法」,打遍天下無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