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聽。君不見唐太宗之表范?」

趙煦聽著武龍的話,怒氣漸漸平息下來,尤其最後那兩句,心中便還有怒氣,也努力的壓了下去。因為他是立誓要做一個好皇帝的,便如武龍話中所言,如果自己連幾句逆耳之言都聽不進去,何來做到納諫如流,怎么能成為一個好皇帝。而且武龍說的對,難道太祖皇帝便不能犯錯嗎?想到此處,他心中已對太祖所立那「重文輕武」的規矩抱有了一絲懷疑態度。不過轉眼又想自己竟然懷疑太祖,當真是大大不孝不敬。心中嘆了口氣,他搖了搖頭,暫拋開這些想法。長出一口氣,平靜下心來,向著武龍一抱拳道:「是我過激失禮了,還請武兄勿要見怪!」

他的膽氣倒是有,把四大侍衛全部趕了出去,武龍這期間卻是仍坐著沒動,也未轉過身來往門口看上一眼。待得屋內所有人退了出去,只剩他與趙煦李師師三人時,武龍才再度開口問道:「你對大宋周邊諸國的形勢有何看法?」

「這個請先生指點。」武龍一口干下杯中酒水,乘著酒興說道:「先說遼國吧!大遼雖強過大宋,但內部卻已是矛盾重重,只要大宋能撐過一段時間,等其矛盾爆發,遼國的威脅就會徹底解除。西夏雖然民風彪悍,但終歸只是一小國,國力不強,在宋遼之間能自保就已經不錯了,想要有所作為,實在是難吶!吐蕃之民大多尚未開化,亦不足為慮!至於大理跟遼國一樣,自身危機重重,況且大理的歷代國君,都沒有什么野心,從他們願向大宋皇帝進貢稱臣便可以看出。所以大理同樣對大宋沒有威脅可言!可就是這樣,大宋卻仍然無法進區取,就是因為大宋重請武,我剛才那么一說你就這么生氣,你是皇族之人吧?」

趙煦也不隱瞞,直接答道:「先生所料不差,學生姓趙單名一個煦字!」

李師師再也忍不住叫了起來道:「你是當今皇上?」

說完路出惶恐的神色,就要跪拜,卻被武龍用潛力阻止,武龍本來就有幾分懷疑,一聽頓時了然道:「原來你就是那個原名叫做趙佣,被他nǎinǎi垂簾聽政的窩囊皇帝了!」

聽了趙煦的話後,趙煦先是一愣,隨即不由得苦笑起來,說道:「先生所言不錯,學生就是那個窩囊的皇帝了!」

武又喝了一杯酒,道:「其實太祖所立的規矩也不算錯,因為那個規矩是為了適應當時的情況而立的,也適用於太祖當政的那一朝。但錯就錯在,後代當政者不知變通,只會死守著規矩不變,且還變本加厲。再加他們沒有太祖的英明、氣魄、神武與膽略,如此而往,自是一代不如一代,積弱難返!」

趙煦細細品味,覺著他這話大有道理,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然後期待地問道:「若我大宋朝想要振興變強,不知武兄以為該當如何?」

「還是一個字,武!」

武龍將重音壓在了最後的那一「武」字上,顯得特別突出震耳。「文治武功,兩樣皆不可少。大宋朝歷代的皇帝就是太注重文治,而忽略武功了!」

趙煦又點了點頭,正要仔細詢問請教,忽然間外面敲門聲響起,讓他眉頭大皺,剛要出聲喝罵兩句。外面一侍衛的聲音道:「公子,是送酒菜來的,已經全都做好了!」

「嗯,送進來吧!」

趙煦舒了口氣,沉聲道。

「是!」

外面回應。隨後房門「吱呀」響處,三名伙計一人提著個大食盒走了進來,一人將桌上收拾了一番後,便打開食盒將菜色一一擺上。擺弄了好一番,三人才躬身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