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個路人打聽了下洛陽城內有名的客棧,便先牽了馬去投宿。一切安頓妥當,洗了把臉喝了杯茶後,便出了客棧獨自一人在這洛陽城內逛了起來。他也沒什么目的地,只是興之所致,隨意亂逛,大街小巷地胡亂穿chā。此時的洛陽卻是已從隋唐時期的坊市分離制嬗變成了坊市合一制,坊中居民面街而居,沿街成市,處處都顯得甚是熱鬧。不過也有特別安靜轉載的街巷,到得這些地方時他便不會多逛。或原路退出,或路過到另一邊熱鬧處。逛到了正午時分,感覺到腹中已有些飢餓,他便轉回了主街之上,准備找個大酒樓去飽餐一頓。

轉到主街上,信步往前而行。抬眼瞧前之時,瞧見前面十幾步遠處有一灰衣僧人,瞧身形體魄與那顆在陽光下有些發亮的光頭來看,應是一年青和尚。此處洛陽離少林甚近,出現在這里的和尚多半會是少林寺的,因著少林之名他便多注意了兩眼。瞧那和尚腳下行步來看,卻是練過武的,只是以他判斷卻是不高。不過瞧其腳步穩健,應是下盤功夫比較扎實,乃是扎馬步這一基本功練多的故。

這和尚在前面走路,卻也不時左顧右盼。瞧其眼光所望之處,卻是與他一樣目的,都是在找吃飯的地方。但這和尚轉頭幅度卻是不大,因此武龍在其身後卻也瞧不見他面貌,只能瞧見其小半邊臉。他心中想要瞧一瞧這和尚面貌,便轉到了街面的另一邊,斜跟著那和尚。這樣和尚再往這邊轉過臉來時,他便可借此斜度瞧一瞧這和尚是何模樣。

剛轉到這面街邊不久,那和尚的一顆光頭便往這一邊轉來。武龍定睛瞧去,面貌沒瞧多大清楚,卻是當先一眼便瞧見了這和尚有個鼻孔外翻的朝天鼻。正要在轉開來瞧其面貌時,和尚卻又已轉過了頭去。不過這和尚那鼻孔外翻的朝天鼻卻給了他極深的印象與鮮明的特點,使得他想起原著中的一重要人物來。心中一動,便跟在了這和尚身後。走出了一二百步後,跟著其走進了一家小巷子拐腳處的小飯店。

他進去的時候,那和尚已端坐在座。他選了一張斜朝著和尚的桌子坐下,斜眼仔細打量這和尚面貌。只見這和尚約摸二十來歲,除了那張鼻子外,其它地方長的卻還算端正。唯一不美處,便是正中間的那張朝天鼻破壞了相貌。他心中微嘆之際,小二已過來上茶招呼。

武龍瞧這家小飯店的門面估計沒什么好東西,不等小二報菜名,便直接說揀店中最好的上。最好的通常都是最貴的,小二一聽連忙欣應一聲,高興去了。這時那和尚轉過臉來往這邊瞧了一眼,武龍看著小二離去後卻也正轉來往他處瞧。兩人互視一眼,和尚微微一笑,點頭示了下好。

武龍回笑了下,開口道:「請小師父過來一敘,可否?」

和尚微怔了下,低道了聲「阿彌陀佛!」

起身走了過來,武龍早已為他拉開了一條凳子。和尚頷首謝過,坐下後問道:「不知施主叫小僧過來,卻是有何吩咐?」

武龍給他倒了碗茶,問道:「小師父可是少林寺僧人?」

和尚憨笑了下,道:「小僧正是在少林寺出家,乃寺中第三代弟子,法號虛竹!不知施主如何稱呼?」

「果然是他!」

武龍心道了句,同時奇怪,看樣子,他似乎沒有和葉二娘相認,為什么?難道二娘遇到了什么麻煩?雖然對葉二娘沒有太大的感情,但是對自己的女人,武龍一向是一視同人,心中暗自決定早點找到葉二娘。當下轉了個話題道:「在下聽說少林寺的武僧,下山之時都是需得闖過什么十八羅漢陣和十八銅人陣的。小師父既能下得山來,想必是武功十分厲害的高手。小師父年紀輕輕便已如此厲害,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在下實是佩服的緊!」

他說罷,還拱手向虛竹見了一禮,表示自己極是佩服。他嘴上說佩服,心里卻是瞧著虛竹被自己誤會面上神情尷尬在兀自偷笑。

虛竹面色尷尬,武龍話音一落,便慌忙搖手道:「施主有所不知,小僧此番下山,並不是武功已窺門徑。只因寺中廣遣弟子各處送信,人手不足,才命小僧勉強湊數。小僧身上攜有十數張英雄貼,正是要送往這洛陽一帶的武林人士手中。現下小僧卻是早上剛從少林出來到得這洛陽,身上的貼子一張還未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