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引起江湖群雄的爭奪,掀起一番腥風血雨。如今自己得到了他完整的下部,就算沒有上本的總綱及其內功心法,下卷記載的絕學也是足以讓天下人瘋狂。

李軍這些年來已經考慮了許久,配合自己古怪的體制,他已經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他不需要上本真經,那武學總綱太深奧了,而且是梵文根本就沒有多少人懂,李軍想了幾年,已經想到了辦法,他要憑借著外家橫煉《金鍾罩》和下本經書中的武功由外而內,練成絕世武功!李軍握著經書發誓道:「半本九yīn也足以讓我笑傲天下!」

學館,十分有威望的理家儒學大師程成正在給一群學生講解,大部分學生都在認真聽,只有李軍意外,他的思緒早就飛出了窗外,仔細的回想著九yīn真經下策的內容,想到自己有一天武功大成後的風光,想到現在還十分小的黃蓉等美女,心中熱血沸騰起來,心中想道:「蓉妹妹,我來了,嫁給我比郭靖幸福【性福】多了,念慈妹妹你的命運將不再悲慘,莫愁妹妹跟著我可以,不要那么容易吃醋殺人哦。小龍女太小了,不過調教ló lì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要像偉大的ló lì控國父偉人【孫中山】學習!」

「李軍!」

想到得意處李軍幾乎笑出聲來,「有!」

李大俠正意得爽,驟然聽到老夫子一聲大喝,急急忙忙地站起來,將面前的玩具似的矮桌挨椅撞得七零八落。周邊立時響起一連串清脆的孩童笑音。

李軍晰惡狠狠地橫掃身邊端坐的一群七八歲的小書生。那群家伙早跟他熟絡萬分,個個吐舌眯眼做鬼臉。

「李軍!」

「有!」

李軍晰立刻挺直脊背,姿勢立得如一絲不苟的軍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何解?」

坐在前面大桌子上的程涵老夫子停止搖頭晃腦,冷冰冰地喝問這個自稱從泰西這個蠻夷之所歸來的不思進取的學生。

「孔子說: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並且時常溫習,不是件很愉快的事嗎?」

李軍晰恭恭敬敬地回答。

講心的一句,李軍晰對老夫子是敬畏有加的,不單因為他是救命恩人,還因為他算是老夫子的弟子。只有在古代才知道師徒的名份有多大的份量。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弟子這個稱法,意味著老師對於學生,看成自己的兒子一樣,是要負了一輩子的責任的。弟子對老師,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一個學生縱然中了狀元,官作得很大了。回到家鄉,看見老師,而老師既沒有功名,也沒有地位,學生對他一樣的要跪拜,和當年從師一樣。

後世明朝的方孝孺,後來永樂帝要殺他的時候,他為了要作忠臣,不怕死,他說充其量滅我的九族,而永樂偏偏要殺他的十族,加上的一族就是他老師的家族,認為老師沒有教好。

李軍晰出身在這種「師道jīng神」早已泯滅的後世,對此的感觸不可謂不深刻。不過,老夫子的另眼相看也不是好受的。若不是老夫子一力堅持,李軍那里有心思在這里學習什么論語,早就去修煉九yīn真經去了。

《論語》在這個時代是一部用來啟蒙的兒童讀物。當初宋太宗要升趙普為相,有人譏笑他學識淺薄,只識得一部兒童讀物《論語》而已。太宗以此問趙普,趙普反駁中帶有自嘲之意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後世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時代只是個有趣的閑話,直到南宋朱熹一力推舉,彎曲事件本意,奉之為經典,朱熹死後又有後人據此抬高《論語》的地位,北宋時期的兒童讀物到了後世變成一句話頂其它書籍百句的真理名言。

程老夫子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沒一絲下垂,帶著八方帽,象一個bī真的木雕,此時臉上稍稍露出一絲笑意,轉而即隱,酷著臉示意李軍晰坐下,又做補充:「學乃誠心求教。習是溫習所學。悅者,心中愉快矣。

誠心求教甚么?聖賢之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凡人不可缺,須學才知之。

如何學?人之初,性本善,真純不偽,就名曰「道」。禮記中庸篇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