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謂曰太京(1 / 2)

魚不服 天堂放逐者 1666 字 2020-07-17

太京南有青江, 北倚群山。

渭水穿城而過,有千棵柳、百里亭。

官道驛站繁忙不休, 路上人來人忙,隨處可見車輛與馬匹。除了商隊,還有游學的士子, 出來踏青的貴介子弟。

楊絮似雪, 飄飄盪盪。

春梅已謝,滿枝翠芽, 土發新綠。

車轍的印痕一道壓著一道,渭水兩岸是一片片的花林,還可以看到織錦圍成的步障,從里面傳來動人的笑聲,天上飛著一兩只紙鳶。

「太京快到了?」

墨鯉看著路上越來越多的人, 猜測這些都是要趕著入城的。

雖然天色還早,但是人們不敢貪看春色,都怕耽誤了行程。

「不錯, 你我能用輕功的路已經結束, 這里距離太京已經不足二十里,到處都是人。」孟戚笑了笑, 他看著附近的景色,覺得每一處都能跟自己的記憶對照上。

「大夫, 你看這些柳樹。」孟戚走近道旁。

墨鯉早就注意到了, 這些柳樹很奇特, 主干有大半是焦黑的, 只有小半煥發著新嫩的綠色。這種只在臨水的半邊生有枝條的情況,像是遭遇過什么劫難。

「……當年楚軍與陳軍在青江展開水戰,炮聲隆隆,江面上一片濃煙,甚至兩艘戰船不靠近都無法辨別敵我。」

墨鯉一愣,因為這不是孟戚的聲音。

他轉頭望去,便看到一個書生站在前方,對著同伴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這一戰,整整持續了兩天一夜,當時楚軍有四十萬,陳軍有八十萬,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青江水飄滿了戰船的殘骸。雖然沒有涼津之戰屍橫遍野的慘狀,然而這一戰死去的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都沉入了水底。哎,屍骨成沙,青江水冷!」

「……」

剛游過青江的墨大夫有話想說。

不冷,真的。

「兩軍有一百二十萬?」墨鯉問孟戚。

他倒不是很在意青江里有多少屍骨,因為那已經是將近一甲子前的事了,天下哪有不死人的地方?如果什么都要避諱,估計只能待在自己家里,別想出門了。

墨鯉在意的是孟戚當時的情況。

四郎山的礦坑里埋了幾千人,對四郎山龍脈造成的影響就很大,墨鯉曾經以為青江不屬於太京龍脈的地盤,現在根據靈氣看來並不是這樣,至少青江這一段跟地脈靈氣是有聯系的。一百二十萬人,就算只陣亡十分之一,也是一個駭人的數字。

「當然不是,這是北方,哪兒來的這么多水軍?陳朝沒有,楚軍也沒有!」

孟戚皺眉,像是終於找到了一個人可以傾訴,抱怨道,「行軍打仗都是這樣的,要吹噓自己的兵力,不知道這是哪朝哪代傳下來的毛病,基本上都這么干。即使不用來嚇唬敵人,也得安慰自己人,鼓足自己的士氣。否則聽說對面有八十萬人,還沒打呢,底層兵丁就要嚇得睡不著覺了。」

那書生講古被打斷了,面現怒色。

「這位兄台,楚軍四十萬,陳軍八十萬,史書上記載得明明白白!」

「可那書上寫的明明白白,還有『號稱』二字。」旁邊車隊里有個公子哥兒也來湊熱鬧。

書生臉色漲得通紅,他忽略那兩個字,是為了令聽者更加感慨,然後他借勢抒發一通再做首詩。誇大其詞怎么了,詩篇里面的千啊百的,也不是個具體數目。

「陳朝當時背水一戰,楚軍迫不及待要攻下太京,雙方都壓上了全部兵馬,這場大戰沒有一百二十萬人,也有八十萬人參與!」

面對書生的振振有詞,孟戚嘆了口氣。

他為什么要跟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辯駁?

書生把他的無奈當做詞窮,便義正辭嚴地說:「如此慘烈之戰,難道因為死得不夠多,就不值得嘆惋了嗎?八十萬與一百萬有何區別?戰火連天,逐鹿權柄,而後家家舉喪,豈不痛哉?」

有墨鯉在旁邊,孟戚覺得這次不開口不行了。

——他不想跟這個書生一般見識,可是對方不依不饒。

「你可知青江寬幾許?一艘戰船長幾許,可載幾人?八十萬大軍乘上戰船,在江上一字排開,能延綿多少里?如果僅限太京這一段水域,陳軍與楚軍陳列完畢,兩軍能相隔多遠?」

那書生瞪圓了眼睛,想要說什么,卻實在找不出話。

「這世上有人博覽群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安.邦.定國,然而有人就只會背背上的數字。」公子哥哈哈大笑,還叫了附近不少人也過來看熱鬧。

書生頂不住壓力,黑著臉說:「閣下說得這般頭頭是道,想來是知道答案了,我願洗耳恭聽。」

「不敢。」孟戚沒揭露答案,只是說,「有心人去查,想得出答案並不難。青江不是長江,它沒有那么寬,如果八十萬水軍登上戰船。這場大戰就要從水戰變成了陸戰,因為這段江面已經被擠滿了,船挨著船,不分彼此。」

「閣下如何確定船只大小與長短?」書生極力掙扎,強辯道,「難不成當時你在不成?」

「我自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