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紫微常駐矣(1 / 2)

魚不服 天堂放逐者 2045 字 2020-07-17

宮鈞已過不惑之齡。

他內功練得不錯, 原本看起來最多就三十歲,可他刻意把自己往老了扮。

有事沒事都愛皺眉,額頭便有了紋路。每天出門前用女子畫眉黛的細筆在眼角輕輕描幾道, 留了胡須, 用偏方把發鬢染出灰白色。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今年快要五十歲了。

宮鈞這么做的原因也是不得已。

四十歲在民間可能都已經抱幾個孫子了,作為祖父輩的人, 早就退出了青壯的行列,可是四十歲在官場上卻還是不夠看。

武官們普遍年輕一些, 看看朝上的文官群體, 三十歲左右考上進士的都是前途遠大,翰林院混個七八年, 出息的再去中書省當值跑腿五六年, 然後外放十年左右, 回來就是三品四品大員。等做到宰相的位置時, 已是垂垂老矣。

資歷、經驗,都是官場上的重中之重。

年輕就容易被人看不起,年輕就意味著官職難升。

哪怕年紀是實打實的, 可是一個人「看起來」如何還是挺重要的, 畢竟同僚跟上司不會見面就問貴庚,除非想做媒。

宮鈞扮老的原因不止這個, 還有他官職的特殊性。

能做到副指揮使,自然是皇帝的親信。

皇帝已經老了, 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親信終日奔波看起來比實際年紀大, 這沒什么。可是意氣風發像是三十多歲就麻煩了, 被皇帝覺得礙眼的親信還有好日子過嗎?

宮鈞當了十幾年的官,慢慢升到現在這個位置。

他做錦衣衛副指揮使有五年了,比哪一任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長命。

宮鈞不會讓自己太無能,但也不會表現得太能干。

——不能讓野心勃勃的下屬認為自己是軟柿子,踢翻了自己就可以上位,也不能讓這些人認定自己是個攔路虎,有自己在就沒有他們的出頭之日。

老,豈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對了還要加上病,一個為皇帝盡忠盡力,落了病根的錦衣衛副指揮使,年歲也大了,日後最多就是榮養,完全構不成威脅。

如今的情況,除非現在這位指揮使突然橫死,否則他這個副指揮使的位置在本朝差不多走到頭了,知道的秘密太多,將來下場估計不太好。文官可以告老還鄉,錦衣衛的高職想要安安穩穩老死家中,難度頗大。

宮鈞從來只把忠君掛在嘴上,那位正牌的指揮使都在整天想退路,難道他會毫無准備?

只不過比起錦衣衛指揮使整天盤算著投效哪位皇子,宮鈞就顯得格外無動於衷。

——因為他哪一個都看不上!

這些皇子不是無能,就是懦弱,或者自以為是。

太子倒是有點樣子,但是太子的身體太差了,宮鈞覺得不等皇帝駕崩,太子可能就要先走一步了。

宮鈞走不了「從龍之功」的路,就只能另辟蹊徑。

他要立一個大功。

不是救駕之功,是一個讓齊朝皇室都要感念他功績的大功,然後就能安心地稱病榮養了。

什么功勞有這么大呢?那當然是傳國玉璽的下落了!

皇帝陸璋與錦衣衛周指揮使都認定楚朝有一部分珍寶包括傳國玉璽在內,是被孟戚帶走了,可是宮鈞不這么想。

他仔細鑽研過前朝留下的史料,不止是楚朝,還有陳朝的。

陸璋認為孟戚與楚元帝君臣生隙,盜走玉璽;周指揮使覺得孟戚在楚朝初立去追陳朝皇室的時候就把玉璽掉包了。宮鈞認為這些都不對,從有限的史官記載與內容詳盡的楚帝起居注看,楚朝開國君臣的關系最初是十分融洽的,那些臣子雖然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吵得不可開交,卻都是辦實事的人。

而今日文官武將各分派系,但凡政敵提出什么,一律反對。俗稱為了反對而反對,根本不管是否於民有利。

宮鈞不是那種為官為民的臣子,但他會尊敬這樣的人。

孟國師既不求名,也不要利,還深得楚元帝信重,為什么要偷換玉璽?

按照孟國師愛憎分明的性情,楚元帝殺了三公九侯之後,他更有可能去砍皇帝的腦袋而不是偷走玉璽。

所以傳國玉璽的下落,應該跟孟戚沒有關系。

至於錦衣衛從故紙堆里翻出來的那個知縣薛庭,宮鈞也不覺得傳國玉璽與前朝後裔會跟這個人有關。同為江湖人,薛庭的做法不是很明白嗎?看破朝局,嫌麻煩就跑了。

宮鈞愛錢,也愛京城的繁華。

讓他像薛庭那樣跑,宮鈞是萬萬不肯的。

他費了很大心力尋找傳國玉璽,終於被他發現,上雲山龍爪峰的六合寺有些問題。

此時天色已明,宮鈞漫不經心地審問完了這幾個江湖人,揮揮手就讓人把他們帶下去了,他在後院里慢慢踱步,老和尚心驚肉跳地念著佛。

宮鈞停頓了半盞茶的工夫,背後汗毛也沒有豎起來。

剛才的警兆,難道是錯覺?

且說墨鯉在宮鈞轉頭望過來的時候,就迅速地把孟戚的頭按了下去——武林高手對不善的目光都是有感覺的,盯得久了,絕對會被發現。

孟戚自從看到宮鈞,右手就忍不住動了三次,想要揍人的念頭很明顯了。

「稍安勿躁,有的是機會。」墨鯉忍著笑勸道。

「這人很是滑溜,跟膽小的兔子似的,一有風吹草動立刻鑽回了窩里。」孟戚語氣不忿。

墨鯉原本要說,兔子沒有跟貓住在一起的習慣,想了想卻問道:「難道他知曉你懼怕狸奴?」

「我不是……」

孟戚反駁了半句,又忍住了。

因為墨鯉替他解釋了。

「我知曉,狸奴有何懼,只是不想遇到罷了。真要有深仇大恨,別說養了八只,就算在屋子里塞滿狸奴也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