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番外8(1 / 2)

魚不服 天堂放逐者 1999 字 2020-07-17

要說活得太久有什么不好, 自然是「分別」的時刻了。

飛鶴山龍脈,是打死不化人形的。

山雀原來就不想跟塵世牽涉太深, 也不喜歡外面那些復雜的事,只樂意躺在家里睡大覺。興致來了就變成山雀到處溜達, 不高興就沉在山澗崖底,神龍見首不見尾。

就是這樣一只沒心沒肺的快活山雀,終究還是為宿笠的「離去」傷心了一場。

宿笠雖然滿心滿眼都是自己的刀, 只想摸索傳說中的刀法至高境界,但是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 那只山雀還好端端地繼續蹦躂,饒是刀客這樣的人都覺察出不對了。

小禽鳥究竟能活幾年,刀客說不好,可是再能活的鳥, 也不能十幾年都毫無變化吧!

宿笠當然有懷疑,最初他是不願意去想, 生怕揭破了這個秘密, 山雀就再也不會出現,於是一直裝糊塗,直到自己須發都開始變白,而山雀跟偶爾溜達來看望自己的孟戚墨鯉身上怪事層出不窮(墨鯉是嚴格按照時間給自己變老的, 怎奈孟戚沒個輕重,有時兩人不察,在變年輕的時候被武功越來越高的宿笠看到),刀客終於恍然大悟, 敢情這三個都是妖怪。

妖怪就妖怪吧,只要不吃人,也沒啥大不了的。

大概是山雀平日里太沒心沒肺了一點,唧唧喳喳地歡脫,加上它還有「妖怪同伴」,宿笠更沒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在宿笠越來越不好的時候,山雀灌輸了一通靈氣不見好轉,就慌張地飛出了山。

歷經千難萬險,被鷹追被貓抓還被人類小孩用彈弓打——因為離了飛鶴山它就是一只普通的鳥,什么都不會——等到了太京,已經灰頭土臉,毛掉了好多。

山雀倒是想去岐懋山,可它根本不認識。

太京就不一樣了,好歹大,知道的人也多,還能偷偷躲在運貨馬車的車頂上。

好在飛鶴山龍脈的運氣沒有差到家,墨鯉那陣子正好在太京,為文遠閣的一位宰輔看病,那是永宸帝在位時最後等來的棟梁之才,能架住破屋的那種棟梁。

時光流轉,就連這位棟梁也老了,墨鯉得變成更老的樣子才能入京。

孟戚見到這只山雀的時候差點沒認出來,灰撲撲臟兮兮,再也不見神氣活現的樣子,身上還能看到爪痕,明顯是幾次被抓又幾次掙脫折騰的。

然而山雀這樣努力,終究不能挽回它放在心上的崽。

隨著年歲增加,宿笠經脈內的靈氣逐漸消耗殆盡,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即使有墨鯉在,金針度穴加上各種靈葯滋補,也只堪堪放緩了衰敗的速度。

在山雀帶著墨鯉回到飛鶴山的第三個月,宿笠還是離開了。

他抱著自己的刀,被葬在了深谷山澗的一株杏樹下。

宿笠沒有徒弟,他也不會教弟子,原本他給自己准備的墓穴在蘆葦盪深處,可那里年年浸水,實在不是什么好地方。

飛鶴山龍脈就這樣沉入深谷,足足悶了一百年,就連山中的靈氣都變得沉滯。

傷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連山雀自己也說不清,三百多年後它呆呆地站在枝頭,偶爾也能救幾個誤入深山凍餓昏迷的驢友,還救過被歹匪綁了的小孩,至於失足摔傷的山民,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反正誰都不會注意一只小小的普通山雀,那些人醒來後都以為是自己命大。

在這些人里面,不是沒有孤苦伶仃的孩童,可是山雀仍舊提不起勁。

誰都不是它的崽。

它的崽只有一個,誰都不能替代。

墨鯉很擔憂這傷心到極點的傻呆山雀,亦很惆悵。

這樣的事情他一樣在經歷,且比山雀更多,更早。

只是他有一位好老師,很早——甚至在不知道墨鯉身份有異的時候,就察覺到了墨鯉與這世間的若即若離,跟誰都親近不起來,於是期望墨鯉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舉案齊眉相伴一生的人。

這樣即使到了秦逯撒手人寰的時候,他的弟子也不會太過傷心。

秦逯活了一百零七歲,就算放到三百年後的今天,都是罕見的長壽,那時不管在太京還是平州,誰不稱一聲喜喪。

墨鯉不愛聽這話,哪有什么喜喪。

喪事就是喪事,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喜個什么勁。

在鄉親鄰里看來,德高望重福壽雙全又無病善終的老人,來生必然有好運道,會投個好胎,沒准還會成為帝王將相,小輩哀哭悲慟反倒是阻了老人去投好胎。

可是在墨鯉看來,這套說辭純屬自欺欺人。

根本沒有陰曹地府也沒有六道輪回,人死了就是死了。

一道智慧的火光熄滅,就不會再亮起,天穹有千萬顆星子,但哪一顆都不會是死去的人。

所謂的無病善終,就更讓墨鯉難受了。作為大夫,他再清楚不過,無病善終根本就不存在,其實只是病沒發現老人也沒受什么罪罷了。

要是沒病怎么會死?老也是一種病,臟器衰竭,無力繼續負荷這老邁的軀體,按照民間的俗話,這就是時辰到了。

秦逯本來武功就很高,活得比別人長些,平時也吃吃自己煉制的補葯,可是事情總有一個極限。當墨鯉發現情況不好的時候,還想灌輸靈氣吊命,被秦逯拒絕了。

秦老先生覺得,早來遲來,都有這么一天。

他活得已經夠久了,看著小徒弟都成家立業了,唐小糖的女兒他也抱上了手。不止平州竹山縣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過,就連這里帶出去的糧種,都在南邊種開了。平州外面的世道更是一年一個樣,變化顯著得連見多識廣的人都咂舌不已,吳王荊王的地盤被小寧王麾下的程將軍一統,小寧王卻隨著商隊跑去出海了,海路商貿被盤活了,而齊朝的永宸帝駕崩後,齊朝愣是搞出了兩個攝政王,誰都不肯登基,做宰輔的文遠閣諸臣不知道為啥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