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傳第138部分閱讀(1 / 2)

平安傳 未知 4945 字 2021-02-28

張寧回到內閣書房反思自己。徐文君仍在這里,他一時興起便將今天講述的內容又對徐文君說了一遍,不料文君一聽就懂了。他頓時醒悟,大概是某些武將思維過於頑固的原因,並不是自己的問題。

徐文君見他高興,便趁機說道:「今天我見到羅姑娘了,她有事相求。」

張寧隨口問道:「在哪里見到的」

「就在內閣,她不知怎么進宮來的,也許是跟著楊大人,也可能是找到了春梅,我沒問。」徐文君道,「羅姑娘說有辦法救蕭青的父親,就看王爺是不是真願意幫她。」

張寧聽罷,說道:「她有事求我,不自己來,卻讓你來說。」他踱了幾步,想著羅幺娘以身相許,自己連這點小事都不願意辦而且也確實答應過蕭青要救她的父親,只不過當時沒好辦法而已。

想罷他見天色還早,干脆就趁今天把事兒辦了。當下就傳辛未出宮,把羅幺娘和蕭青請到楚王宮來,問她們是什么法子。

等了一陣子,羅幺娘等二人就到內閣書房來了。她們猛一下見張寧的穿著打扮,不禁愣了愣,羅幺娘玩笑道:「王爺這是要唱戲,唱哪出戲呢」

張寧這才意識到剛從軍校那邊回來,沒換衣服,也不想多費口舌,便道:「我倒想問你們想唱哪出,聽文君言,有好辦法救蕭太醫」

蕭青一聽對羅幺娘的斗嘴毫無興趣了,忙道:「上次內侍省拿我作餌抓的那些朝廷刺客,里面有個女的,我忽然想起來可以拿她和陸僉事換人。」張寧沒插嘴,只是認真地聽著。果然她又繼續說道:「被抓的那個女刺客,原本是個倭寇,名叫望月紅櫻;她還有個姐姐叫望月千雪,現在應該在陸僉事身邊。這兩個倭女是雙胞胎姐妹,從小就被倭寇收養,不僅精通伏擊刺殺,還會媚術陸僉事很喜歡望月千雪,常叫她侍寢。現在紅纓在王爺手里,千雪一定很想救妹妹出來;這時候如果通過千雪的關系,陸僉事一定願意想辦法拿我爹來換這個人。」

張寧皺眉道:「陸僉事願意為了一個倭寇去詔獄打通關系」

蕭青使勁點點頭:「陸僉事對千雪非常寵愛,只要能把交換的意願告訴她,她一定會急著幫我們周旋。我在武昌出賣了錦衣衛的人,如果不盡快想辦法,我爹」

「既然如此,好歹應該試試。」張寧大度地說道。他確實做得也夠仁慈了,不僅對蕭青不計較,現在又要拿另一個刺客去換人。

在大明朝還沒遇到過外國人,他聽說被抓的刺客里有日本人,一時也產生了興趣。而且他對日本國也很有興趣,聽說那邊的重金屬非常豐富,大明朝現在還沒和美洲建立貿易線路,海貿主要還是做日本貿易線,進口的金銀大部分來自日本。

當下他就叫辛未去找內侍省常侍春梅,她有權限提審刺客,正好一塊兒去見見那倭寇。

一行人到得內侍省關押犯人的院子里,周圍戒備森嚴,張寧等先在一間廳堂里坐著等內侍省的人把人提出來。就在等候的時候,春梅靠近張寧身後,悄悄說道:「王爺今天見那女倭寇,不該帶這么多人來,不然有好玩的。」

張寧隨口問:「什么好玩」

春梅笑嘻嘻地小聲說道:「這種倭寇,在大明和倭國都不受律法保護,一旦抓住了,想怎么對待就怎么對待,你可以盡情凌辱折磨她而不必有任何責任。一般抓住的都是男寇,只能殺掉,抓住了女的卻是難得。」

正說話,就聽見一陣鐵鏈子拖在地上的嘩嘩聲,不一會兒只見一個嬌小的姑娘被人帶進了廳堂。那姑娘個子小,看起來似乎只有十余歲的樣子,但或許不止,古代日本人長得矮,所以看起來小罷了,不然也不會被稱作倭人。這娘們應該就是之前說到的望月紅纓,大眼小嘴,長得確是還不錯,上身被繩子五花大綁,胸部因為捆綁更加顯眼,看起來發育得不錯。

「松綁。」張寧吩咐道。侍衛忙道:「王爺,她是個倭寇,可得小心。」

張寧笑而不答,別說是倭寇,就是後來的忍者,他不信能帶著腳鐐飛天他生性並不殘暴,願意先禮後兵,只要這紅纓合作配合,也不必用嚴刑逼迫。

紅纓瞪著一雙大眼睛,注意力立刻被張寧吸引,滿屋子就他一個男的,而且被叫作王爺,很明顯是個有權力的人。

張寧好言道:「錦衣衛要謀刺我,但你們只是他們利用的工具,我並不必和你們過不去,拿工具出氣。你聽得懂漢話」

紅纓開口道:「回大人,我聽得懂。」她說話還很流利,雖然口音有點怪。

而張寧腦子里頓時浮現出僅有的幾句亞麻跌之類的話,不由得笑了笑,接著漸漸收斂,先隨口問:「日本國如今是什么狀況,你知不知道」

「大人想知道哪方面的」紅纓小心對答。

張寧道:「是幕府將軍統治內部的大名能不能被幕府約束,還是各自混戰」

他實在對日本古代史了解甚少,根本搞不清楚日本戰國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只記得德川家康豐臣秀吉之類的人物名字。

紅纓道:「現在的征夷將軍是足利義教,幕府第六代將軍小人不懂國事,只知第六代將軍上位還不久。日本國以前分南北朝,不過幾十年前就統一了,大名應該是要聽從幕府的吧;只是小人在船上也密聞一些事,關東地區的鐮倉公方和九州大內氏不是很歸順。」

張寧點點頭,從一個婦人口里也聽不到什么全面的描述,只能在片言只語中猜測,現在的倭國好像並沒有內亂,屬於幕府將軍統治全國的局面。當然他只是撞見了機會隨口了解,暫時並非有窺欲日本國的打算,如今張寧的首要目標是解決內戰,奪取大明的政權。

第五百零一章 朝回佩馬草萋萋

從內侍省出來,張寧和羅幺娘在人工河邊的一座涼亭里停留。夕陽西下,春風輕拂中水面上閃耀著夢幻的光澤,如非現實。宮廷里的一切山水都是人工雕琢的,看起來綠意蔥蔥自然清新,實則人世間並非天生如此。河岸鋪著鵝卵石,讓水看起來干凈清澈,若非人為搬運了卵石裝飾,這里應該是長滿了雜草的淤泥,而不是眼前這番美景;林間石徑幽靜干凈,每日都有人清掃,宮牆將喧囂隔離在外,否則鬧市地段如何這般清雅

「你最好讓蕭青做好心理准備,我覺得這事兒很懸,恐怕不能成功。」張寧沉吟道。

羅幺娘道:「我們能幫她的已經幫了,況且也不是沒有機會,只能看天意了。」

她打量著面前的男人,這就是將來要相處一世的人今天他的打扮有點怪異,但總得來看還是很順眼,這本來就是當年自己選中的人,當然各方面都能接受,唯一不太滿意的是要和別的女人分享;羅幺娘二十多歲了,年齡越大見識越多,反而越挑剔,要是剛長成人十余歲的時候楊士奇隨便給她安排個夫婿或許都能接受,而現在反而很難遇見面前這樣的人了。

張寧還穿著水師制服,青色的上衣淺灰色的下褲,本來單色的料子比較朴素,但金線刺綉的領子花紋以及其它配飾增添了幾分華麗花俏,腰帶是盔甲常用的卡簧腰帶,整體是黃金打造,側腰的短劍劍鞘上鑲嵌著珠寶和黃金,身上各處都有金屬的厚重;手上戴的白手套有種做作的感覺。

在這樣一個鎏金瓦涼亭中,周圍都是古典的園林風景,站著一個好像不同時代的人,身邊一個穿著鵝黃低腰襦裙的身材婀娜的女子,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場景。連張寧自己都感覺幾百年的時光,也許只是幻覺。

也許是環境的幽靜,張寧顯得很有耐心,他說道:「錦衣衛軍官恐怕不會為了一個婦人做什么事,大明朝的婦人地位很低,難道你還不懂么」

羅幺娘微微皺眉道:「但蕭青說陸僉事很寵愛望月千雪,難道為她做一件小事也事也不願意」

張寧搖頭微笑道:「你以為世間所有男人都像我這樣,很認真地把女子的事真正當成一件事來辦」

羅幺娘沒好氣地斗嘴:「王婆賣瓜也不至於這么沒臉沒皮罷就算你說得對,那也是因為好色,若非好色之徒怎會到處沾花惹草」

「並非如此,若只是好色之徒,定是把女子當玩物,我何曾如此」張寧道。羅幺娘順著意思問道:「那你是怎樣想的」張寧踱了幾步說道:「我覺得女子是可愛又可憐的人,她們或許想要過好日子,有漂亮的衣裳,有人喜愛有人關心,這並沒有什么不對。咱們打天下,如終有一天得到了權力財富卻失去了可以心甘情願付出和分享的人,豈不遺憾」

羅幺娘沉吟片刻,脫口問道:「以前我們家悔婚,你真不計較了」

張寧搖搖頭,顯得很豁達。

世間尚有人為了別人的事費心費力,但真正對自己關切著急的還是最親近的人。張寧可以為了交換人質,親力親為專門釋放了一個錦衣衛軍隨回去報信,但事情是否能成功他會額外關心關心蕭太醫死活的人只有蕭青;關心望月紅纓的人只有她的姐姐。

蕭太醫很快就被處死了,交換的妥協輕易失敗,陸僉事身邊的那個倭國女人悄悄離開。

陸僉事當然不會為了一件「玩物」去交換人質,雖然這件事他願意的話可以辦成。詔獄是北鎮撫司管,陸僉事是南鎮撫司的官,但他在錦衣衛內部總有一些好友關系,那蕭太醫的案子並不是什么要案,對於這種人物打通一下關節找個理由悄悄弄出來也是可能的。但關鍵在於設計刺殺湖廣湘王的事在御前提過,如今謀刺失敗,蕭太醫的事與刺殺有關聯,陸僉事根本沒有猶豫就拒絕了交換人質以免節外生枝給自己造成一些不可預料的麻煩。

他甚至尋機在皇帝面前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經過稟報了,以示忠心。

皇帝朱瞻基似乎並不太在意這樣的事,只問了一下結果就不再關心了。前陣子東廠錦衣衛和一兩個文官有模有樣地設局圖謀刺殺,但朱瞻基現在似乎也明白過來,這些小道並不值得寄托太多希望,要獲得勝利只能通過實力碾壓。從小在永樂大帝身邊的見聞到做世子皇帝的經歷,讓朱瞻基心底認識到了這個世道的真正規則,只有正大光明的強弱力量才是王道。

陰謀失敗讓陸僉事在皇帝面前抬不起頭,悄悄看一旁站著的英國公張輔,似乎對自己也有譏笑的意思,當初決定這事的時候,張輔就是極力反對的人。

果然張輔說道:「古時荊軻刺秦王,近十步內需付出燕國上將首級和一大片土地的地圖,最後尚未成功。何況今番廠衛只是倉促准備若是刺客這么容易得手,又何須勞師動眾數年未平湖廣」

朱瞻基道:「錦衣衛還是有功的,對賊寇的動靜探聽詳實。據報叛匪在九江大肆造船招募水軍,他們真打算要走長江進攻南京」

張輔忙進言道:「臣早有此猜測。」

朱瞻基忙問:「英國公有何良言與朕說」

「叛賊占湖廣江西地小力薄,以建造大船和四處征丁的形勢看來,他們得傾力而為,絕非為了誤人耳目的障眼法。以臣之見,叛匪明目張膽要取南京。這種動向確實也很合叛匪之利,自上游攻下游得地利,且一旦取得南都則能成氣候,朝廷不得不防。」張輔苦口婆心的口氣,「事不宜遲,朝廷必得早做定策,當下以保南京為要,諸事以此大事為准。」

朱瞻基道:「英國公之意,我朝如今要轉攻為守當如何保南京萬無一失」

「先從雲貴廣西聚攏南路大軍,兵分幾路在湖廣南部靖州永州附近威脅其腹背,若叛匪不作防備,則北上收復長沙諸地,若作防備便能牽制其兵力,命令各路不得冒進。另四川荊襄諸路繼續在岳州北岸對峙,再度牽制賊力。湖廣之地四面重兵環視,此時叛賊要抽調兵力東下,大軍未動力氣先被削弱;我軍精銳京營余部宣府邊軍自遼東南調的邊軍會同長江水軍則沿江堵截,與之會戰。當前應以防守圍堵為主,而不應繼續輕敵進剿。」英國公張輔而談。

朱瞻基轉頭看向新任首輔楊榮,「卿意下如何」

自楊士奇走了之後,楊榮的資歷威望可擔當首輔,加上如今兵禍常年未息,楊榮又夙知兵事防務,順理成章做了內閣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