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3(1 / 2)

,破牢而出,眾人爭先恐後想奪火蠍,交手之下才發現不對,又爭先恐後地想抽身,卻已來不及了。

那呂墳羊與丑婆婆連手,武功突然bào增數倍,打得群豪丟盔棄甲,你外祖父隔湖觀戰,堪堪身免;莫說他看傻眼,蠶娘都傻了。

」胡彥之濃眉一挑,沉吟道:「我知道久遠以前,黑道有個用毒的萬兒叫『鬼子母神』彭於子,似是女人,使的武功便叫『鬼子母拳』,事跡極少,就是個名字而已。

就算是她,也想不出同『焰摩雙王』有甚瓜葛,莫非是呂墳羊的相好?」蠶娘不置可否,笑道:「鬼子母神罕聞其行,正如你方才所說,因為它就只是萬兒,需要時才亮出來,不用了便鎖進櫃子里,還不用刷洗晾干曬太陽,比馬甲還方便。

」「…………假身分?」胡彥之來了興致:「那她究竟是誰?」「你可以說她是『焰摩雙王』呂墳羊,因為呂墳羊,也只是個萬兒。

」蠶娘解釋:「呂有兩口;墳羊者,『羯羊』也,蓋指一種雌雄同體的羊形怪物。

雙王、兩口、雌雄羊,這是愛掉書袋的窮酸書生玩的把戲,明明白白告訴你:從頭到尾,他們就是兩個人。

」胡彥之恍然大悟。

但這決計不是故事的關鍵,耿照暗忖。

不是這種文字游戲式的謎題,而是更關鍵的氛圍…………或說風格?他突然想起托付鶉衣的『覆手金銀』舍君憑,三槐司空氏保管的儒主袞衣────「舍君憑大俠是呂墳羊的陪臣,也就是說,呂墳羊本姓司空,能受袞衣,代表他是三槐之一司空氏的正統繼承人。

」耿照忽然抬頭。

「蠶娘前輩曾說,這是一樁丑聞。

莫非男的呂墳羊做了什么失德的事,與那女子有關,才破門離家?」「你說得沒錯。

那女子是他的結發妻子,也是他親妹子。

」蠶娘道:「呂墳羊拋棄門閥大業,不惜與天下人為敵,只為了和他妹妹廝守!」第二一三折、雙元鑄心,恩怨到頭呂墳羊與其妹乃一母所生的親手足,卻發生了乖逆倫常的禁忌之愛,不見容於司空家,遂逃出門閥的掌控,亡命天涯,因緣際會得到了魔宗旁支「那落琉璃院」的眞傳,不僅習得醫毒絕技,兄妹倆更雙修琉璃院一脈的鎮院之寶《凈焰琉璃功》有成,從此反客為主,再不懼世家追兵。

那落琉璃院避世既久,凈焰琉璃功之名人皆不知,莫說這一票聽聞風聲、沖著火蠍現世而來的奪寶之人難以應付,就連胤玄陡然遭遇,也絲毫討不到便宜,仗著「思首玄功」千變萬化之能,勉強脫出戰團。

眼看島上的奪寶客死傷枕藉,呂墳羊將注意力轉投柳岸這廂,欲與胤玄一清十多年的舊帳,第一一批不速之客卻於此際殺出,再度困戰兄妹二人。

雙方有來有往,非是一面倒的屠殺局面。

由裝束、兵刃推斷,這撥人馬分屬不同勢力,極有默契地放下成見,攜手圍剿,呂墳羊之妹彭於子甚於激戰中被毀去易容偽裝,烏發飛散、柳腰挺直,露出秀艷本相。

她以「鬼子母神」之號行走江湖,化名即「蓬余子」諧音,取蓮蓬多子之意,喻有多重身分;所用「鬼子母拳」,亦脫胎自三槐司空氏絕學「彌六合掌」。

司空家不涉武林事久矣,江湖名聲不顯,近百年來恃彼技闖出字號的,只一名外姓陪臣舍君憑,竟無人看破彭於子的來歷。

這第二批生力軍,全是昔日慘虧於「焰摩雙王」之手的仇家,不知從何處接獲線報,趕來討還公道。

各家高手盡出,無不對凈焰琉璃功下了死工夫,以傷換傷、玉石俱焚、隔斷yīn陽、分進合圍…………手段層出不窮,十樣里只消有一二管用,呂墳羊夫婦即陷險境,原本相持的天秤逐漸往一端傾斜。

危急之際,兄妹兩人以無比的默契,同使琉璃院與司空氏兩大玉碎之招「赫赫靈光濯大千」、「碧血騰搶海,丹寸耀汗青」,霎時間,島上宛若星沉日毀,屬性全然相悖的兩股yīn陽奇勁對撞之下,內息彷佛沾火碎磷,遇風即炸,占據上風的十三名高手之中,竟有半數爆體而亡,余者重創,呂墳羊兄妹亦受傷不輕。

就在這當口,第三撥人馬橫里殺出,五名高矮、身形不一的覆面黑衣人結成陣勢,又將兄妹倆困住,不容喘息,持續展開慘烈的廝殺拼搏…………而始終隱身暗處、抱著看好戲之心的蠶娘,終於坐不住了。

「那五個人使的,是滄海儒宗秘傳的『六極大陣』。

」蠶娘回憶起來,仍不禁微蹙起姣好的淡細銀眉,以「心有余悸」形容興許太過,卻是那張jīng致絕倫的小臉上罕見的凝肅。

「沒記錯的話,上一回儒宗使用這個陣法,最少是六百年前的事,對付的也不是人,而是沮洳山大荒澤里一種叫『鰍嬋』的巨型蛟龍。

」「合著是神話生物。

」老胡不禁失笑。

「反正沒人見過。

」嬌小的銀發女郎口氣雖淡,清澄如碧洗的美眸中卻無一絲笑意,娓娓續道:「此事載於儒門古籍,被當成神話傳說看待,務實些的,則解釋成某種古老祭儀。

然而,於我宵明島典籍內,卻有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見解。

「這六極大陣是專門用來對付鱗族的陣法,對儒門武學亦有克制之效,又稱六極屠龍陣,我曾見過做為陣法基礎的『無支祈步』殘譜,的確是一門極為jīng奧繁復的絕藝。

「『鰍輝』本指頸細如蛇的蛟龍,依儒門古籍那種迂回隱晦的脾性,怕是某位鱗族高手的代稱,眞相隱於故紙堆里,匆匆數百年過去,武功化為神通,高人則搖身一變成了妖物。

」耿照沉吟道:「這五人能結儒宗秘傳的陣勢,就算非是司空家派來的,怕也與儒脈脫不了干系。

」「不只如此。

」蠶娘肅然道:「按無支祈步的殘譜推斷,這六極大陣可以三、六、九人來推動,人數越少,困難度越高,相對威力也越強,其中的訣竅只有儒門中樞最高層知悉,絕非尋常儒宗之人能使。

」胡彥之靈光一閃。

「莫非…………是三槐、六藝還有九通聖?」「該說三公、六令、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