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1(1 / 2)

得出壓扁的幾枚米粒透出紙背,粗紙邊緣有被菜油之類wū損的痕跡,可想見其時蕭諫紙調查凶案、宵旰勤勞,連吃頓飯的時間也不肯浪費。

粗紙之上,繪滿了園林屋舍的平面藍圖,方圓規矩,無不jīng到,與前頁信手塗鴉的瓦當想像圖截然不同。

蠶娘笑意倏凝,似被觸動了什么,但畢竟曾見風浪無數,巧妙地斂起動搖,怡然道:「看來鯤鵬學府的確有些門道,你畫畫的天分不怎么樣,做工匠倒是似模似樣。

」你要是見過曾功亮,當知這話並非吹捧,而是挖苦——老人抑住嘴角的苦笑,翻到第三幀圖紙,指著一座涼亭飛橋、曲水環繞的jīng致小院,淡然道:「在我來看,整個凶案現場,當屬此處最為蹊蹺。

小院中僅有四具屍體,陳屍處卻發生激烈的打斗,房內梁柱被劈斷、屋牆被打坍,破壞之甚,是偌大的宅邸中絕無僅有的。

」突然閉口,炯炯眸光盯著細小的銀發麗人,宛若實劍將穿。

——凶手用的是劍。

蕭諫紙沒說出口的這句話里,隱含著另一個意義。

雖與江湖往來、卻不被當成江湖人的「鄔曇仙鄉」里,藏著內力深湛、掌功絕強的高手,一路如切菜砍瓜般,當者披靡的銳劍殺手,在宅院最深處遭遇激烈的抵抗,極有可能落居下風。

「若快劍得手,屋室的毀損至多一二處。

」蕭諫紙指著繪有陳屍人形、並以朱筆圈出毀損處的平面圖樣,利劍般的視線捕捉著女郎的神情變化,一邊從容解釋:「即使現場被大火焚毀,仍看得出多處人為破壞的痕跡,顯然凶手的劍法難以一擊得手,屋內之人既有數量上的優勢,時間一長,凶手難免左支右絀,險象環生。

」指尖移至門廊:「此間的欄桿礎石上留有多處砍斫的痕跡,遍布整條長廊,若是凶手由外而內時所遺,這趟進攻的路也未免太不順遂,沒有冒險深入的必要,更合理的解釋,是他在屋里遭遇高手,幾乎失陷,奪路出逃時所留下。

」信手翻至後頁,竟以尺規畫出長廊的礎石,將其上的每一道劍痕全都記錄下來。

蠶娘倒抽一口涼氣,神情突然變得很復雜,似詫似奇,又不禁有些佩服,料不到他工夫居然做到這等境地,原本帶著些許輕佻的迷蒙眼神微凝,反倒柔和許多,遲疑不過一霎,有些話終究沒能出口,很自然地別過視線,羊脂玉色的小小手掌隨意提起,虛劈幾下,自顧自的笑道:「乍看像是武儒的劍法,骨子里卻全不是一回事。

這哪里算是質朴剛健了?簡直粗糙得要命。

」以蠶娘的修為識見,隨意瞧上一眼,即能在腦海里自行還原劍招,說不定連運使的心法都能准確推出,何須動手比劃?老人未戳破她的顧左右而言他,淡道:「我粗略研究了幾門儒劍,也覺不通。

某日靈感忽來,猜想凶手非學藝不jīng,僅得皮毛,而是儒門劍藝的質朴剛健非其所欲。

此人對劍法內含的經義辯證、天人交感等毫無興趣,要的,不過是殺人利索罷了。

我等以為他未得神髓,於那廝言,不定是去蕪存菁。

」「真是jīng彩的推論。

經你一說,好像親眼瞧上一遍哩。

」蠶娘抿嘴聳肩,又恢復那股既優雅又嫵媚、仿佛chún際咬住一抹戲謔勾人的神氣,眯眼道:「但這樣就說不通啦,凶手既落下風,倉皇出逃,仙鄉緣何又毀於祝融?」「因為買凶滅門的那人,這時終於出手。

」蕭諫紙指著長廊盡頭的照堂,一一解釋。

「其中三具屍體雖在後院房中發現,但我以醯醋潑於火場地面,不見血溶,反在照堂中驗出大量血跡,可見四人均絕命於此,其中三具屍首被拖至後院藏匿,布置成後來火場的模樣。

」蠶娘撫掌道:「台丞不愧青天之名,斷案如神,宛若親見。

但據此推測還有其他凶手,未免武斷,難道這幾具屍身之上,留的不是劍痕?」「致命的創口無不被利器砍得亂七八糟,說是劍痕,原也沒錯。

」蕭諫紙捋須哼笑。

「只是這欲蓋彌彰的手法,稍嫌拙劣,我猜致死的武器長不及劍,卻比劍刃略厚,挺劍搠個透明窟窿猶不能掩,須得多砍幾劍。

」說著舉起了一根食指,意思再明白不過。

蠶娘沉默不語,俏臉上的笑意卻有些僵冷,看著十分怕人。

蕭諫紙似欲待她心情略復,才要繼續開口,女郎卻抬起銳眸,無形壓力撲面直進,絲毫沒有接受施舍的打算。

老人心中暗嘆一口氣。

「……另一具屍體,卻被拖到小院門牆外,此人身上有多處傷痕,連那幕後的yīn謀家亦不能一擊取命,端的是條好漢。

」「四具屍體分拖兩邊,不嫌費事么?」「為釣大魚,須得好餌。

」蕭諫紙的指尖從院門、照堂、長廊,一路移到後進的小院里,在院中四角以及居間的涼亭上各點了一下。

「這幾個地方,留有燒毀的不明木柱,我掘開院中地面,找到刻有符籙的埋石,以及活祭用的jī犬殘屍。

我對陣法無甚研究,靠著證物按圖索驥,總算不是一無所獲;以這個排場來看,能夠逃出生天,實屬萬幸。

」停得片刻,才低道:「有心算無心,那並不是你的錯。

縝密的yīn謀布置之前,縱有通天之力,不免有難以回天的時候。

」小小的銀發女郎低垂眉眼,仿佛入定一般,也不知過了多久,彎翹的濃睫輕顫幾下,輕聲說道:「儒門秘傳的六極屠龍陣,號稱專破鱗族武學,須以三、六、九數推動,他藉助陣法,妄想以一人之力行之,野心未免太大了些。

「那個陣法沒能拾奪下我,我豁出性命不要,終是打傷了他……該說是兩敗俱傷罷?在殺我和搶奪寶物之間,他選了奪物。

這些年我始終在想:總有一天,要教他後悔莫及。

」說著整襟斂容,朝幾後老人盈盈下拜,行了個庄重的大禮。

「蕭諫紙,我要好生謝你。

謝謝你收埋鄔家庄上下一百卅七口的遺體,謝謝你為這些素昧平生的苦命人主持公道,花費如許心力,三十年來從不曾放棄。

我到現在才明白,你與鳳東祐氏的『白發劍讀』祐雲關隔空筆戰,辯論《六極劍法》之種種,非為口舌之爭,而是為了那頁長廊上的劍痕。

」銀發女郎曾向耿照述說收埋故人、勘驗遺體等善後,實是將蕭諫紙所為,換成自己而已——她在鄔曇仙鄉遭受重創,好不容易拖命逃出,復自宵明島渡海重回東洲,已是數年後的事。

之所以如此宣稱,除當時沒必要對少年講明細節外,亦須考慮蠶娘yīn晴不定、如醒發面團般伸縮自如的敘事耐性,當然還有意識深處,女郎對於沒能親手收埋故舊的遺憾與渴望。

蕭諫紙深深明白這種痛悔難當,微一讓過,未敢直受蠶娘之禮。

「也可能是我做人失敗,或想瞧瞧祐老兒氣急敗壞的模樣罷了。

」女郎一怔,料不到他也有說笑話的時候,不禁抿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