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4(1 / 2)

是跟三娘,若無其事地笑道,「三娘,如是,你們安心返回大寨,為夫答允你們,一定安然無恙地回到你們身邊。

」「寨主!」史進狠狠地互擊雙拳,神色間盡是憤恨和不甘。

「二郎。

」三娘輕呼一聲,神色間也盡是不舍跟憂急,卻被如是輕輕地拉住小手,低低地安慰起來,如是一面安慰著三娘一面還不忘向我投來深情而鼓厲的一瞥,脈脈情意,盡在不言中……片刻之後,史進帶著大隊人馬離了谷道,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兩名清風兵虎狼般撲了上來,不由分說將我按到在地,捆了起來,媽的,夠瞧得起我西門慶的,居然以這么粗的鐵鏈來捆我。

直到將我捆成粽子般結實,花榮才撥馬走到我面前,打量了我好久才幽幽地說道:「你果然不曾反抗,便不怕我言而無信率軍追殺你的部屬?」我朗朗一笑,長聲道:「小李廣花榮名滿江湖,乃將門之後,豈是這等反復小人!」花榮木然,神色間露出一絲異樣,深深地打量著我亦不知在想些什么。

突然間,花榮撥轉馬頭,厲聲道:「全軍開拔,返回獨龍崗大營!傳令兵,立即馳報大營,已捉到賊梟西門慶,等候王知府發落。

」想想真是好笑。

上次來到祝家庄,是以降將的身分,這次再返祝家庄,卻是囚犯的身分!不知道下次再來祝家庄的時候,我會是以什么身分?所謂事不過三,下回應該有點不一樣了吧?當然,前提是我得活下去,得有第三次的機會。

在祝家庄的大廳里再次見到了王安石,還有祝朝奉以及李應等一干老熟人。

祝朝奉這老東西深沉如海,根本無法從他的神色間看出什么異樣,望著我就像望個一個陌生的全無相干之人!簡直讓我懷疑,與我暗中勾結的根本就是另有其人……王安石望著我的神色間卻是痛惜,除了痛惜還是痛惜。

既然已經做了俘虜,我倒索性放開了心懷,沒有凳子我便隨意地盤坐在地面上,神色自若,仿佛坐的地面並不曾比別人的錦凳稍遜。

我想我應該是具備了一些梟雄的氣度了,至少,當我面對這般不堪的境況時,我已經能夠做到神定氣閑、宛如閑庭信步了。

「西門慶,林兄剛剛又傳來書信。

」王安石直直地望著我,神色間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讓我定要勸你幡然悔悟改過自新!你和林兄師出同門,同是李綱老將軍門下徒弟,怎的就是非不分,善惡不明?竟反復無常,屢次誤入歧途?」我淡淡一笑,調整了一下坐姿以期自己坐得更舒適些,然後才慢條斯理地說道:「何謂善惡?怎分是非?莫非王知府端坐高堂之上,執掌生殺大權便是善便若是了嗎?錯開今日,若有朝一日,在下擒了王知府棄於大寨之中,卻不知這是非善惡又如何區分?」「你……」王安石干指於我,語塞。

我臉上浮起得意的微笑,朗聲道:「王知府為官,追逐的不外生存於世獲取自己所需,在下為匪亦屬追求自己所需,兩者本就相同!所不同者,采取的方法迥異爾!」「罷了……」王安石嘆息一聲道,「簡直是冥頑不靈,待本府剿盡梁山賊寇之後便將你押回京城由聖上親自處置!來人,與我押入大牢嚴加看守!」兩名士兵虎狼般撲了上來,將我抬起。

王安石的最後一句話令我心里泛起隱隱的不安,莫非這廝已經有了萬全之計?怎么他的言語里盡是自信滿滿,仿佛擊破梁山不過是舉手之勞一般!怎么思量,王安石都不過是一介書生,不可能有什么高明的計謀,怎可能對我的梁山大寨構成威脅呢?或者竟然還有高人相助不成?帶著滿腔的疑問,我被關進了祝家庄的大牢。

雖然身處險境,不過我卻是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以我和祝朝奉的關系,他是絕對不會坐視不顧的!無論是落井下石還是雪中送炭,他都會來找我的。

不過我估計落井下石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既便他不介入,我一旦被押入京城,也是九死一生。

深夜時分,我從沉睡中醒來,隔著粗壯的鐵柵欄突然亮起兩團幽幽的光芒,直直地盯著我瞧,烏黑的暗影中那兩團綠幽幽的眼光如厲鬼般恐怖,饒是我膽量過人也不禁毛骨悚然,渾身的汗毛根根豎起。

「誰?」我用盡全力喝問,聲音竟輕如蚊鳴。

「是我。

」幽幽的聲音響起,一團淡淡的燈光倏忽亮起,燈光下顯出一個蒼老的身影,正是祝朝奉。

「祝老伯!」我驚喜地坐起身來,「你終於來了。

」「你別高興得太早。

」祝朝奉幽幽地潑了我一把冷水,「老夫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救你出去,只能是盡人事而聽天命!西門慶,你小看了王安石那書生了,此番他設下天羅地網,梁山覆滅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了。

」「什么!?」我悚然吃了一驚,心里的猜想果然得到了證實。

祝朝奉幽幽地嘆息了一聲道:「西門慶,你終究還是嫩了一些,熟不知,從你踏上前往清風寨的路途時起,你便已經陷進王安石的連環計中難以自拔了!可憐你身中別人計謀卻還不自知,一步步蹈入死地,可悲呀……」我倒吸一口冷氣,有些難以置信地望著祝朝奉。

這老頭是否在嚇唬?王安石有如此計謀,那真是打死我也不信!如果他有這般謀略,他的新法如何還會失敗?不可能的,絕無可能的!「我不信!」深深地吸了口氣,我用力否認。

祝朝奉嘆息了一聲道:「老夫知道你不信,不過老夫多少也能猜知一些其中的細節,你自己掂量掂量吧!據老夫所知,王安石此番片剿梁山,不單從清風寨借了五千步軍,更從登州借了水步兩軍各一千!濟州的三千官軍和清風寨的五千官軍在正面擺開,吸引梁山大寨的注意力,登州的兩千水陸兵卒卻繞道梁山泊北邊貧瘠之地,隱而不發,一旦大寨空虛便趁機襲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