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1 / 2)

反應過來,伸手一指伯爵怒道:「應伯爵,你休要信口雌黃,誣陷本官!本官與大相國寺一案毫無關聯,這幕後指使之人如何便是本官?」群臣終於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開始紛紛竊竊私語起來。

卻沒有一個人對伯爵的話表示異議。

高求臉色一變,出列向趙佶道:「陛下,開封知府應伯爵濫用職權,誣陷朝庭重臣,其罪當誅!微臣懇請將之交由大理寺嚴加查辦。

」趙佶蹙緊眉頭,向高求道:「高愛卿暫且退下。

」高求張嘴欲言,終是縮回了到嘴邊的話,默然退下,末了還不忘狠狠地瞪伯爵一眼,極盡恐嚇之能事。

看這情形,這刺殺案倒果真有幾分是他策劃的樣子,莫非當真是這廝指使的?只是沒想到被我擊斃了他的侍衛高手,才導致行動敗露?「應伯爵。

」趙佶神色凝重地盯著伯爵,凝聲道,「你有何證據能夠證明大相國寺行刺一案乃是高求幕後指使?」「陛下,諸位大臣且稍待!」伯爵淡淡一笑,回頭大聲喝道,「來人,上證據!」兩名神情嚴肅的公差抬著一具屍體很快便登了金鸞殿,一些膽怯的官員便紛紛閃避,便是龍椅上的趙佶亦是蹙緊了眉頭,有些不悅地問道:「應伯爵,你抬一具屍體上殿來做什么?莫非他便是證據?」伯爵微微一笑,答道:「陛下說得沒錯,這果然便是證據。

」我再看高求,這廝的臉色在頃刻間變得煞白,望著安放在殿中的屍首發起怔來,我將目光下移再次落在李綱身上,李綱冷肅依舊,神色波瀾不興……「陛上,諸位大臣。

」伯爵臉上帶著自信的微笑,繞著屍體走了兩圈,朗聲道,「此人身前乃是刺客之一,在刺殺行動中被當今駙馬爺、安樂王西門大人當場擊殺!後因高人出現,其余刺客倉皇遁逃,不及帶走屍首,所以才留下了寶貴的破案線索。

此人姓牛名高,乃樞密院都指揮使府上虞候。

」伯爵突然轉身面對高求,厲聲喝問:「高大人,是也不是?」神情恍惚的高求被伯爵一喝叫,渾身一顫,下意識地答道:「是……」伯爵神色一正,冷聲道:「樞密院都指揮使高求大人,曾於三年前率兵至清河縣征討青峰山賊寇,私帶小衙內高強於軍中,因強搶民女潘金蓮與當時身為平民布衣的西門大人起了爭執,後西門大人出於自衛失手殺了高強!高求便懷恨在心,百般陷害西門大人,致使西門大人明珠暗投,上了梁山落草為寇。

所幸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蔡丞相的指引下,西門大人重新步入正途,只是高求,身為當今一品都指揮使,卻因小失大,不顧朝臣大義,斤斤計較於個人恩怨,無意中獲知西門大人及公主殿下將陪伴蔡夫人進大相國寺進香,便指使大相國寺武僧法心,掩護刺客一行七人秘密潛伏羅漢殿,又將西門大人隨同護衛的史文恭、花榮二將阻於門外便於行刺!案情清楚明了,罪證如山,恭請陛下聖斷。

」伯爵鏗鏘之音落下,整個大殿里鴉雀無聲。

便是我,亦不禁為伯爵如此義正詞嚴的一番陳述所震懾,心忖這幕後指使之人果然便是高求!「不!不是!」高求臉色劇變,幾乎是連滾帶爬地撲在金階之下,可憐巴巴地望著趙佶,慌聲道,「陛下,微臣沒有,真的沒有指使牛高和法心啊,真的沒有啊……」「帶法心!」伯爵斷喝一聲,跪伏在地的高求便渾身一顫,頓時噤聲。

不一會,兩名全副武裝的大內侍衛已經押著一名全身纏滿鐵鏈的武僧上了金殿,武僧渾身血跡,神色灰敗,顯然曾經吃了不少苦頭,望著高求的眸子里亦盡是愧疚之色,戚色之色溢於言表……「高大人!」武僧掙開侍衛的束縛,托地一聲跪在了金殿之下,悲聲道,「法心對不住你,對不住您啊……」「唉……」高求神色霎時變得木然,長長地嘆息了一聲,軟綿綿地癱坐在金殿之下,仿佛全身所有的力量都在頃刻之間離開了他的身軀。

我游目望著百官,這些勢利的家伙果然如伯爵所預料的那樣,牆倒眾人推竟沒有一個人出來替高求說話!便是右相司馬光,亦是縮著腦袋絕不敢吭一聲。

終於有人上前替高求說話了,卻是李綱。

「陛下,高大人也是愛子心切一時糊塗所以才會鑄成大錯,顧念高大人一心為朝庭效力,兢兢業業數十載,沒有功勞亦有苦勞,還請陛下從輕發落。

」「請陛下從輕發落。

」有了李綱的帶頭,終於有幾個武官出列替高求求情,我心下凜然,知道高求替人北黑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至此,再沒有人有能力替他翻案了……趙佶長長地嘆息了一聲,眸子里似有不忍之意,猶豫半晌掩面走了,徑是半句話也沒有留下,只有群臣留在大殿上呆若木jī,在沒有得到趙佶的退朝令前誰也不敢貿然散去……不過,很快便由童貫傳來了趙佶的旨意。

高求愛子心切,利令智昏,其情可恕,其罪當誅!顧念其數十年來替大宋朝立下汗馬功勞,特免去一死,官降六級,貶至老家臨安任通判一職。

高求神色灰敗地謝旨,脫下頂上烏紗,步履蹣跚地去了。

第六卷汴梁尋美第八章山雨欲來(中)我心下浮起莫名的yīn雲,停似乎不太像是高求的作風,他竟然不替自己辯解一句話便認罪伏法?這也太反常了吧……我心下再沒有半分欣喜。

宋朝的朝堂上去了高求這個草包,對我西門慶的大業非但沒有半點好處,反而大有壞處!而最現實的危脅莫過於隱於暗中的真正指使之人,尚未露出水面!在沒有解決這個威脅之前,我半點馬虎不得,行事定要如履薄冰……我真想一走了之返回山東,卻又恐朝中局勢最終落入李綱之手!如果讓李綱統領了大宋朝的數百萬軍隊,對梁山無疑是滅頂之災。

大相國寺行刺一案終於告一段落,草包高求不幸成了替死鬼,轉眼間樞密院便樹倒猢猻散,府上的虞候門客散了個殆盡,樞密院也斬時由李綱打理……這無疑是個極其不利的消息,因為李綱已經事實上成為大宋朝的兵馬大元帥了。

後來也與伯爵商議了幾次,但還是毫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