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磚和獨輪車(1 / 2)

人們對這部制磚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即使已經到了晚飯時間,還是有不少人在它身邊流連不去。他們興奮地談論這部前所未有的機械的每個部分,從水車到提升裝置,因為這份興趣,連制磚也變成了一份令人驕傲的工作。當然其中最高興的就是那些參與了整個建設過程的年輕人,這個造物出現在世界上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這種榮耀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比擬的。

在他們花了大半個白天的時間組裝這部機械的時候,另一批人也將運至此地的大量泥土用水調和完畢。於是原料充足的沖壓機始終不緊不慢地運作著,以每分鍾40塊的速度出品磚坯,在幾個小時之後,在附近的土地上已經堆垛起了四堵矮牆。不必特意說明,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些磚塊是要用於建造建築的,但在它們派上用場之前,還需要經過燒制。

負責這份工作的人聽從雲深的吩咐,將這些只是磚坯的泥塊成排地砌好,堆成一定高度的圍牆。就一般流程來說,這些磚坯應該經過一定時間的晾干,直接成窯上火是不行的,但留給雲深的時間不多,這些磚塊對接下來的工作非常重要,在經過考慮之後,他讓人在磚牆兩側升起火堆,用炙烤的方式烘干磚塊中的水分。要說燃料,經過這幾天的集,柴草已經准備得非常充分了。

火堆被人小心照看,一個夜晚都沒有熄滅。到了第二天早上,除了一部分被烤出裂紋的磚坯需要砸碎重制之外,已經有上萬塊的速成品可供雲深使用了。雲深讓人們用這些磚坯本身砌成一個不大的土窯,圍著木柴成排地將這些磚坯堆成一個立方體,在外層留出幾個通氣孔,封上泥土,一面的底下也掏出幾個孔洞,用於填充燃料。在磚窯點火之後,制磚機制造的磚坯不必再速成,而是在附近交錯堆疊成一道道土牆,用自然的方式風干。

這是第四天的早上,炭窯終於挖好了,成捆手臂粗細,鋸成相近長度的樹枝被填了進去,這份工作倒是完全不必雲深插手,遺族每年都有燒炭過冬的習慣,對此駕輕就熟。洛江帶領的架橋小隊進度還沒到一半,只是在淺水中打下了幾個木樁,因此雲深是通過浮橋來到的伐木場。

遠遠地就聽到了叫喊聲,兩兩組合的伐木工們來回拉鋸,將胸徑在五十公分以上的樹木從基部鋸到只剩一層木皮,樹冠漸漸向一側傾斜下去,嘎嘎作響,在這段時間里已經學習到了經驗的伐木工已經懂得判斷樹倒的方向,用聲音警告他人不要靠近。又一棵樹轟然倒地,等在一邊的其他人圍過去,開始用手鋸清理樹冠。雲深就是在那附近找到了默克族的族長韓德。

因為勞動,在清晨的徹骨寒氣中光著上半身的韓德族長連頭頂都在冒著熱氣,而對於雲深的到來,他一臉的意外。有些窘迫地看了看周圍的環境之後,他請黑發的術師坐到附近的樹墩上,坐下之後才問道:

「術師,您需要什么嗎?」

「我想請你們幫我制造這個。」雲深說,然後拿出了幾張圖紙。到目前為止,雖然雲深已經基本上能夠流利地使用通用語口語,文字的學習卻是剛剛起步。所幸的是有一種語言不分國籍和世界都能通用,雲深恰好又有相當程度的繪圖功底,他想讓他們制作的也是非常簡單的東西,有了簡明直觀的圖畫之後,就不必力地在多余的地方進行描述了。

韓德小心翼翼地把圖紙接了過去,一開始他看反了,受到雲深的提醒才糾正回來。這位褐發的族長看了一會兒,然後有些猶豫地問道,「術師,這是……?」

「『獨輪車』。」雲深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韓德很不順口地將這個詞重復了一遍,他們的語言沒有卷舌的發音,他到底也只能模仿到八成,「術師,這也是能動起來的東西?」

雲深點點頭,「請幫我找幾個對使用鋸子比較熟練的人過來。」

要找到這種人並不困難,韓德很快就叫來了幾個人,其中有兩個是遺族。然後包括韓德在內的這些人跟隨雲深來到了木料的堆放地。被鋸下的原木照胸徑大小堆成了幾堆,雲深上下看了一會兒,選了兩根胸徑在50公分左右的,讓他們從這兩根原木上鋸下幾個截面。

區區數天時間,要出現熟練的木匠是完全沒可能的,不過他們的優勢在於以開始就有了明確的方案和工具,而且有足夠多的原料來選擇。人們在花了大半天時間,報廢了一些木料,終於將圖紙上看起來簡單無比的東西變成了現實,一架獨輪車終於成功地立在了眾人面前。

從原木上鋸下的木輪中間被鑿出了圓孔,穿過一根堅硬的木軸,為了防止車輪在滾動中偏移,兩側的車架與車軸貼得非常近,沒有用一根釘子,梯狀車盤也是由木料之間互相榫接而成。沒有經過刨制的整車看起來實在粗糙又笨重,不過獨輪車本身對這里的人們來說也是一種新奇的存在。除了雲深之外,參與了制作的人都試過扶起車把,然後推著它前進後退,木頭的輪軸之間相互摩擦,發出咯吱咯吱的叫聲,這種聲音雖然有些滑稽,現場卻沒人會嘲笑這個。

不過雲深讓他們制作的並不是玩具,為了測試這種運輸工具的運力,雲深讓他們在車上裝載石頭,逐漸增加它的負重,看到什么程度會影響這輛小車的運行。

雲深除了帶來鑿子之類的木工工具之外,還拿來了一個500g的秤錘,利用杠桿原理在現場制作了一把木稱,結果證明,如果由一個成年男子推行,在加了車絆的前提下,這種木制獨輪車一次能運送50公斤左右的物品,而在所有部族中力量最大的遺族成年男性能負重60公斤跋涉一天,能接近這個數字已經算很不錯了。雖然現在還不能確定它的耐久度,不過這顯然是一種容易上手,而且非常適應各種環境的運輸工具。

在見識了術師昨天創造的神奇機械之後,這部小車子也給伐木隊這邊帶來了驚喜。只是這里需要運送的都是粗大的原木,平均一根需要七八個人才能抬到堆放的地點,這種小車只能用來裝載清理下來的樹枝一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