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6(1 / 2)

道:「賞她。」

顏氏口不對心的恭賀舅媽:「再得一孫,皇室大喜。」

皇後故意說:「給你個頭,順道報給母後。」

顏氏不上當:「也好。」

嫡皇孫漸已長成,添個皇孫的事兒已經刺激不到皇太後的神經,命宮人前往東宮放賞後囑咐顏氏:「你有機會時常開解太子妃,照顧好琮兒第一要緊。」

顏氏無奈:「您忘了,我沒經過這樣的事兒,要開解也得您與舅媽來。」

「也對。」太後苦笑,「看我就知道,還得靠兒子。」

顏氏趁勢將校對好的《內訓》呈給皇太後:「我和舅媽勘對了三次,現在擇幾條大綱念給您聽一聽,如果沒有異議,皇後舅媽進中宮箋表,您下懿旨,教皇舅搬詔天下就是了。」

皇後起草《內訓》,高參有三個人:皇太後、顏氏、太子妃。皇太後年事已高,太子妃是兒媳,出力最大的還是魯國公主這個女權先鋒。以下是她要求補進《內訓》的邦家法典。

「從母定身法:子因母賤,私生子女不入家族籍冊」。

「庶孽禁錮法:妾不為妻,縱皇後早崩,不許立妃為後,可擇閨閣淑女嘉期迎娶」。

「嫡母獨尊法:庶子承襲家業,生母位份不變,如皇妃之子登基,皇妃為皇太妃,生母娘家推恩降嫡母娘家兩等,側室之子襲爵,生母誥封低於嫡母兩級」。

皇太後半點兒沒聽出不妥:「擬了旨來,我用印。」

一個受盡了側室爭寵苦頭的前任國母、一個擔心丈夫填充後宮的現任皇後、再加一個側室公敵魯國公主。三個女人一台戲,皇帝再剛強也不濟事,何況內心深處還是一百個認同。

群臣沒法反對,「七出」後面都跟著「三不去」,皇後也不是要推翻男尊女卑的社會秩序,而且她「老人家」還說了,自己學識有限,請博學鴻儒廣提建議,如有悖逆風俗的地方,後面可陸續修改。

《內訓》的主要內容還是規范婦德,且皇帝對自己最驕傲的一件事兒就是「嫡子紹統、名正言順」,皇後立的穩,反對了她容易引發『扶持皇長子同皇太子打擂台』的遐想。再者嫡庶有分是大義,吃飽了撐的向三個彪悍女人挑刺。

命婦們直想供起皇後來,嫡母獨尊法的細則中明確規定:側室之立,權出嫡妻;外室私生,比於路人;家無嫡子,嫡妻養庶子最尊,分產襲爵,優於長子;夫有獨子庶出,不得正室養,襲爵降等,正室別立嗣子,家產對分。

撐著半邊天的女人們高興了,丈夫有外宅的都在心里發狠:「看你這下怎么辦,再疼外面的小妖又如何?她生的寶貝疙瘩連族譜都進不去。」

連忠廉王妃都在妯娌聚會的場合誇贊皇後:「不愧是主子娘娘,想的實在周到。」

說這話時,郭王妃是不會記得自家丈夫也是庶出的。

忠恆王妃直了下腰,她沒兒子,忠恆王已經謀劃著給庶長子請封世子,這下好,宗人府直接招呼:「您先回去跟王妃商量了再說。」

記在王妃名下就能獲得爵位的優先繼承權,不很把主母放眼里的側室們甩開丈夫全往正院跑,都想給自己的兒子謀出前程來。

類似的情況許多府里都有,正室們從里到外揚眉吐氣了一把。

作者有話要說:為什么心情越不好的時候靈感越足?難得我更應該寫悲劇?

☆、嬌花生怯惹君護閨艷心仰誰憐

都知道顏氏是石皇後手底下的干將,《內訓》頒行後很是提升了她在外命婦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