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9(1 / 2)

的文章就顯得老練當,條理清晰,不像他這個年紀的人寫出來的東西。

戚縣令不禁又在心底嘆了一聲:好好的神童

剛開始嘆,忽然又想起自己這回留下他的原因,那口氣堵在胸口,又轉而嘆息好好一個神童不懂得養望,弄出那些輕薄艷名了。

他的眉毛豎起來,教訓道:「要考舉業不光看重文章,人品也要好。那風流才子的名聲你們這些讀書人覺得有趣,擱在考官眼里就是輕浮浪盪;擱在上官眼里就是不穩重端庄,這樣的人怎能得大用?」

崔燮連忙起身自辯:「晚生不敢。晚生一向潔身自好,真的不曾做過那些事。」

戚縣令胡子抖了抖,淡淡道:「你當我說什么?我說的是你那個書印書也是讀書人風雅之舉,可要賣書也有個分寸。我看了你印的那些圖、畫箋,都是極好的東西,為何偏又要冠個崔美人的艷名?萬一將來你取中了,人家說起某縣生員崔燮為了買賣經營扮作崔美人,很好聽么?」

……冤哪!六月飛霜了!

崔燮起身辯稱:「回大人,這實在不是晚生的本意,都是誤會」

他便把重陽詩會上帶了婉寧畫箋分給書生,因當是畫箋還沒起名字,郭鏞就替他起名崔箋。可因畫上畫的是美人兒,不知怎么就傳混了,到出售後就成了崔美人箋,他家再出印的東西在外頭也被人稱作崔美人的書畫……

全是誤會!

書生誤我!

難怪太祖洪武皇帝禁止生員議政,生員們是真的不靠譜!

戚縣令坐著聽了半天,問道:「果然不是因為你書坊後面那個王家的外室?」

崔燮無奈地說:「真的不是。大人想想,我那書坊十七年大水後就典給他家了,早不曾有恁般流言出來,卻是在印了畫箋之後才出來不是?我第一次聽說這事,就是重陽詩會印了畫箋送人後兩三天時,是因為畫箋上印的是美人兒,又被郭舉人起名崔箋,那些見過畫箋的人就混著叫,結果弄出了個崔美人箋的名號。」

當初他還叫伙計和王公子辟過謠,後來這謠言就越辟越烈,直傳進京城,還不知傳到南邊兒沒有。

這就是三人市虎、曾參殺人,把他一個好好的大老爺們兒都傳成美人兒了!

崔燮悲憤不已,戚縣令也聽得瞠目結舌。他原以為是店里住了個女眷才會壞的崔燮的名聲,叫他換了房子就沒事了;卻不想流言現在已傳到外地,就是讓主人當面辟謠也辟不回來了。

原本這樣謠言就比辟謠的跑得快,信的人多,更何況是這等艷色流言。縱然後來花大力氣到處辟謠了,別人心里也還是對「崔美人」的印象深,再看他時難想起來,對他名聲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