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1(1 / 2)

他家尊大人是戶部郎中,忽然想起自己剛剛順口說了他家境貧寒。而崔郎中的家境,就他進京這兩天打聽到的,似乎並不是很貧寒?

至少並不是崔燮剛到遷安時所表現出的那么清貧。

父母住在朱門綺戶,家中呼奴使婢,有不少妻妾;兒子卻偏居外縣,只得一老一小兩個男仆陪伴,得親自經營店鋪才得糊口,還要受家中惡仆欺辱。當初他只覺得那個仆人跋扈欺主,現在想想卻有些心驚萬一欺辱他的不只是仆人呢?

他微一遲疑,堂上兩位掌印官卻以為他是忘了那人的名字,便叫他不必再想,回驛館聽候結果。他們要趕在初十前審完兩京十三布政司,各府州縣來朝的三千五百二十三員首領官的事跡,在戚勝這里已經耽擱了不少工夫,實在無暇等他想下去。

戚勝從吏部出來,便知道自己這回八成可以留任了。可他還是有心事縈懷,和同僚分手後,獨自悄悄地走了一趟崔郎中府,從外面看著那座粉飾致的大院。

崔家二公子此時正好出門,帶著一群衣裳鮮明的奴仆,前呼後擁,意氣洋洋地騎著馬從他眼前路過,連個眼風都不曾給他這個青衣小官。

他也不想多看一眼這等紈絝子弟,驕奢人家,轉身回了驛館。

正月十一,吏部大計結果終於出來,呈報給了天子。戚縣令不只沒落進罷黜的八目,還落了個「長於教化」的考語,平平安安地度過了這回大計。

之後吏部還要推升府同知以下官員,以填補那些黜落官員的空子。不過戚縣令估摸著自己的資歷、宦績還抵不過眼下這場震災的影響,也不再留京鑽刺,大計結束後就快馬揚鞭地回了遷安。

其實大部分震區官員都想這么走,但很少有真能像他這樣騎回去的因為他瘦。體力好。經常游山玩水,騎慣了。

大部分外官還在京郊拖拖拉拉的時候,他已躍馬揚鞭回到了縣治。

好在震中在更靠北的邊關一帶,遷安沒受什么災,只是有些棚戶在地動中震垮,還有幾間房子燒著,幸而那天正有大雪,火勢沒蔓延開。

災民們被田縣丞就近安排在關帝廟與宣覺寺里,有衣有被,還有縣大戶舍粥,災民的臉色倒還能看。戚縣令長舒了口氣,吩咐人到大戶勸驀米糧,還打算上書戶部,請求開倉救災。

田縣丞便跟他說:「地震時就已經勸驀過一回了,得了五十幾石谷,百十匹舊布,兩十車炭,如今天氣已不甚寒了,再叫災民自己去城外砍些柴,也夠熬到仲春的。」

戚縣令握著他的手,感動得眼眶微紅:「天幸使我有有田兄相助,不然我在京師,鞭長莫及,這些百姓又當如何。」

田縣丞道:「這本是下官份內之事,何敢當大人贊譽?天幸我遷安受災不重,若如永平邊衛那樣,下官縱有通天的本事也管不過來了。」

兩人互贊了一陣,戚縣令便跟著他去看了僧舍里住的災民:看那舍的粥稠不稠,災民身上的衣裳厚不厚。正看著下面人做事,院子里忽然走進來一個穿著青斗篷的人,其身材算不上高挑,但腿長,步子跨得大大的,行動帶風,側面露出雪白微翹的鼻尖,十分亮眼。

一個名字驀地涌上戚縣令的舌尖。

「崔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