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53(1 / 2)

先能知道這技術,有人感興趣、試行了,見著成果,往後自然會用下去。而那些看著試用者增產增的鄉鄰們也會跟風。

祝枝山仍擰著眉問:「那我該如何寫?你要我給你寫畫本的底稿還可以,說話本子我是真從未想過要寫。」

那倒不要緊,崔家那連鎖「清茶」鋪子里有好多民間藝術家,把連環畫給他們,人家自然會改編。

崔燮微笑著說:「我何曾讓枝山為難過?這東西如何寫我已有了想法,你看著添補,總之就是要吸引人就行。」

這些農科知識,哪怕用再好的紙畫,設計得再美,印出來也一樣枯燥。他是打算把自己研究出的栽植手法摻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故事里,做一套和幼兒識字圖畫本差不多的農業知識科普畫本。

比如某貧困山民偌大年紀娶不上妻,偶爾在山中捉到幾頭小豬,便用橡子、豆粕、棉粕摻和煮熟的白菜喂豬,又每天把豬圈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圈外灑石灰以消毒。如此科學喂養、防治疫病,到年底養出了二百斤的大豬,幾年下來就成了富戶,後來娶妻生子、兒孫滿堂。

比如某山村少女勤勞能干,在家里編竹籠養雞,讓雞糞漏到竹籠下,又不許外人輕易接近雞舍,常用石灰水消毒,養雞便少生病。家中因此富貴,兄弟們能讀上書,少女也嫁給了俊美的秀才。

比如某地即將豐,卻遇上撲天蓋地的蝗災。新任知縣苦求神仙,有老神仙半夜托夢指點他滅蝗絕根之法法。蝗蟲夏日易在沼澤產卵,卵生得淺,冬日則在深地下,地表有一片片坑洞,翻開土即可掘出滅種。知縣即命人找到蝗蝻滋生之地,燒絕其卵,又與當地百姓共捕共食烤蝗蟲,平息了災荒。首輔因此看中他,把女兒嫁給了他……

不等他再比如,祝枝山就攔住了他,擺了擺手說:「這不就是志怪故事嗎?這個我雖沒寫過,看卻看過不少,比《少年錦衣衛》容易得多。只不過這樣的話本每年光在我們吳州就能出上幾十上百本,恐怕看的人不會那么多。」

說得好!祝枝山同志已經有了主動為他們出版印考慮的主觀能動性了嘛!

崔燮眼神一亮,站起身來拍了拍桌子:「枝山一言警醒我!雖然以枝山之才,再俗氣的文章也能寫得不落窠臼,不過咱們做這些是叫更多百姓們知道書中所寫的技術,那就不妨借一個背景……」

借個時下流行的三國演義、水滸、說岳或是錦衣衛背景,把這些故事加到名人身上不就行了?

故事怎么編都行,不一定要依他想的,只要能把技術實施流程插進去就行。若是祝枝山實在不知道怎么寫科普內容,就留段空白給他自己寫,最後修訂一翻就是。

翰林前輩們寫錦衣衛院本、連環畫腳本時就是這么合作的,只有祝枝山來時,趕上開新項目,始終是自己一個人做。往後有更多新鮮才子加入,他也得跟前輩們一樣,學著按人物分出不同劇情線,各負責一條或幾條線,再和同事們配合著整成書。

祝枝山想起崔燮那號稱二十萬字的農書,便真心盼著唐寅、都穆、文徵明進京,更盼著王守仁看重的李夢陽能立刻加入進來。

王守仁也不辜負他,沒過兩天便找上李夢陽,直率地問他:「獻吉兄可知西涯公的弟子,成化二十三年狀元崔燮崔和衷?」

當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