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9(1 / 2)

假鳳虛凰 星海拾貝 1248 字 2021-03-19

權豪勢要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商榮與他冰炭不容,他必不吝一切手段阻止對方登上周國的權力巔峰。

三日後皇後的懿旨乘快馬傳到正在返回的送靈隊伍中,命趙匡胤、韓重?、楊光義諸將在返程中分段駐軍,以防御遼軍。

大軍撤退時已在邊關留有足夠的守軍,商榮明白符皇後此舉真正提防的是他,范質、王溥兩位丞相認為最高權力交接的這段敏感時期確實不宜在京城附近集結重兵,建議商榮接受皇後的命令。

於是大軍被分為三部分,分別留守要津關隘,趙匡胤護送靈柩朝臣來到距京城三十里的陳橋驛,率五萬人馬在此駐扎。商榮指揮剩余的兩萬禁軍返回開封,五日後召集百官為郭榮舉喪,年僅七歲的郭宗訓在大臣太監的攙扶下來到萬歲殿,登上御座。

滿臉稚氣的小男孩面對座下烏壓壓下跪的朝臣如坐針氈,小腦袋焦急搖晃,尋找求助對象。商榮以攝政王的身份侍立駕前,見狀從容俯身,在小皇帝耳邊低語:「陛下,大臣們已行完大禮拜,您讓他們起來吧。」

郭宗訓慌忙點頭,向下脆生生叫道:「眾卿平身。」

他像跨過了一道關卡,朝商榮感激一笑,前天大臣們簇擁這位俊美的大哥哥來到東宮,對他說:「殿下,這位是梁王郭宗范,您的異母哥哥,先皇已冊封他為攝政王,以後由他協助您處理朝政。」

幼小的太子還沒從父親暴卒的打擊中回過神來,對陌生人滿懷戒懼,他從沒聽說自己還有位哥哥,去問母後,母後諱莫如深地告誡道:「先皇的旨意你先照辦就是,少和那梁王說話,他若對你說什么做什么,你都要即刻告訴我。」

郭宗訓感覺母後很不喜歡梁王,受其影響也對他保持戒心,這幾天和商榮打過三次交道,聽他稟報治喪情況,覺得此人學識淵博,頭腦明,初次接觸宮廷禮儀,辦事卻樁樁件件細致妥當。對他不刻意討好親近,態度和藹得體,流露出自然的親切,很有長兄風范。

郭宗訓對商榮暗生好感,便有了金殿上那一笑,不止他,與商榮接觸過的大臣也對其贊不絕口,說他文韜武略樣樣出色,堪做朝廷的主心骨。

商榮每日勤於政務,百忙中擠出時間閱讀郭榮生前的起居注,臨終訣別那一幕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幡然扭轉了他的態度,現在他無比渴望了解父親,斯人已逝,只能從故紙里尋找父親的生平。

在那厚厚的書冊里,他看到了一位銳意進取、勵圖治、任人唯賢、開疆拓土、勤政愛民的君王。在位短短數年,郭榮對內減稅、興水利、通漕運,重視國計民生。對外屢次御駕親征,每次臨敵都馳騎於陣前,先犯其鋒,獎懲嚴明,不避親疏。

比起戰場上的雄姿颯爽,他在生活上的儉朴更是催人淚下,即位以來一直以身作則地崇尚節儉,曾在宴會上曉喻百官:「朕在宮中吃美味佳餚,深愧無功於民而坐享天祿,既然自己不能躬耕而食,那就只有親冒矢石為民除害,才能略感心安。」,他嚴厲打擊貪污,處死欺壓民夫的官吏,主持擴建開封城以求為萬民後代謀福祉……所言所行無不體現著愛民如子的仁心,使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無偏無黨,王道盪盪,當得起古今一帝的美譽。

商榮感慨萬千,每每掩卷落淚,經過這么多挫折磨難,悲歡離合,他像學會飛翔的鳥,擺脫狹窄的視野,來到高空,俯瞰遼闊大地,親近無邊天幕。

地無言,四季循序漸進,天無言,日月自然輪替,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一人之身心,唯有感悟一途,通一道,而齊萬道。

他終於領悟了真正的「天道」。

成聖之路險阻重重,在他「悟道」同時,驚天動地的大浩劫正悄然醞釀。

攝政王佐政兩個月後,關於他是契丹奸細的流言傳遍全國,好事者和奸險之輩加油添醋,以訛傳訛,使得朝野上下很多人對商榮產生質疑。

京城守將王審琦和石守信也聽到了傳言,他倆素有雄心,說白了都屬於不安分的人,先皇晏駕,幼帝臨朝,特殊情況下人心思變,他們的野心也似鬧春貓兒一般受到撩撥,只不過對自身能力不自信,沒有帶頭起事的魄力。

這日二人相約在石守信家喝酒,不覺聊到朝中局勢,石守信問王審琦:「三哥,你前天跟趙霽套出話了嗎?那梁王真在遼國做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