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2(1 / 2)

靈素入凡記 木天道境 1239 字 2021-03-23

回是花後田啊,是同東家簽了文契的,都不用自己交稅。種上兩年六茬米袋子,家里就得了六季的米糧,全數的,不用交佃租,不用交稅,這、這不是在做夢吧!

與此同時,知縣大人看了一回底下人寫的各樣文書,挑出其中幾份來道:「把這幾個人給我叫來。」

師爺出去了一回,帶回來三四個人,最大的是個主事,甚至還有不是衙門正式人員的。

知縣大人笑笑:「看了諸位所寫文書,行文極為活潑有趣。現下有件大事,還要有勞諸位的筆桿子一回。」說著就讓師爺把事情說給眾人。

師爺道,上年整個山南道種散花稻,結果成不行反大傷地力,導致許多肥田成了死地,眼看著要數年絕;只德源縣里人才輩出,早有先見,從高山上尋到適宜貧瘠田地種植的新糧作,先經過數年馴化,於去年冬糧在縣里花後田大面積推廣,並於今年得了不錯的成,大大降低了花後田地力衰竭對一縣糧產的不利影響。

且經此一季種植,眾人還發現這米袋子不止能在貧地上種植獲,且還有改善土質恢復地力之效。可見國朝山野還有許多各俱種性的新糧作待人發掘雲雲。

眾人聽完了師爺講述事情原委,知縣又問眾人聽明白沒有,幾個人都猶猶豫豫地點頭。

知縣大人又道:「這樣好事,自然該好好記錄一番。就請各位將此事照實書陳,以便將此事宣揚出去,叫人也知道知道我們這新糧作的好處。」

祁驍遠就在里頭,多問一句:「請問大人,這是要呈報府衙的么?」

知縣搖頭:「不是不是,那些本官會寫的。這些是……嗯……用來發布告、各處張貼,叫百姓們知道知道咱們做的事情的意思。」

眾人一聽說不是要往上發的心里就放松不少。不瞞人說,他們幾個寫的文書,常被上官嫌棄不夠正式,不像能落到紙上的話,叫人看得發笑,實在有損衙門公文該有的威嚴。不過既然這回只是報喜報功的布告,還是各處張貼的,想必不用那么嚴肅了吧。

於是回去各憑本事把這事情當傳奇似的寫了一回,等上來,知縣一邊看一邊樂得捶桌子:「人才啊,都是人才!這幾個要是去京里寫話本,不曉得要搶多少人的飯碗!」

師爺在一旁聽了也服了,自己當日明明說得挺正式簡潔,這幫人哪里補出來的這許多細節,還一個個說得真的一般。什么「寸草不生的田地在米袋子豐時已然綠草茵茵,當日斷定此地已死而淚流不止的老農大嘆神跡復又垂泣」雲雲。他們的腦子里頭到底都裝的些什么?!

知縣大人叫人把這些文都謄抄了許多份,沒往金寶街上尋常的衙門事務布告棚里貼,反往碼頭、填塘樓、仙人渡那些地方貼去,甚至還叫人乘了船去沿運河的幾個鎮也貼了一遍。

這么著,一邊官行在這里用稻谷敞開了兌換米袋子,另一邊小廣告在自己地盤上也敞開了貼。

沒多久,知縣大人就到了一些同僚的書信,不管說的什么,或明或暗都提到了米袋子的事情。

這里知縣大人把百雜行的人叫來問上來的米袋子的數量,嘆一聲道:「這可不夠啊!你們可以派些船往四處走走問問去,有些地方偏遠,消息閉塞,恐怕還不知道消息。不過有一點,這兌換的價兒可不能變。不能隨意增減,記住咯!」

百雜行向來在衙門里沒什么地位,辦的事務多是州府乃至朝廷下來的采買事務,這回忽然換給自己縣里張羅起事情來,不知道怎么就覺著自家更像「官」行了。連個買糧種都做出政務味道來,也是新鮮事情,上下都十分珍惜這個機會。

聽知縣大人這么說了,主管還壯了膽子多問一句:「大人?若是這東西多了,市面上的少了,價兒自然就漲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