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1 / 2)

歲歲融 醬香稻 1245 字 2021-03-24

,你放開手去干」。

劉三也不說什么,低頭把錢都接了。

第37章災後重建

西關城很快恢復了正常,馬縣令帶著朝廷派來駐軍就駐扎在西關外,百姓們才放心的修繕各家的房屋,馬縣令是個有能耐的,又弄來幾十車糧。

縣上村里一片忙碌景象,秋月、趙枝兒、劉婆子來幫忙,家家戶戶都有損傷,人手少忙不過來。

馬縣令動用特權從鄰縣受災輕的地方弄來青磚,號召官兵幫助人們修繕,劉三先把田家修好,走了林縣丞的關系,把劉記鋪子修了二層,待修繕好重新做了劉記的牌子掛上。

秋二抽空來了一趟,留下五兩銀子,秋月不要,秋二道:「咱家就我和狗娃兩個,沒什么用錢的地方,你先用著,不夠二叔再想辦法」。

鋪子開了張生意不好,劉三忙的不見人,秋月急的直冒汗,打上了城外守軍的主意,秋月數著過往人數,心里有個大概,五百多人不是小數目,總得吃喝,本地遭了災,不要說白面,恐怕雜面都不夠,劉記的羊湯是做不成了,附近的幾個縣連根羊毛都不見,恢復元氣需要些日子。

來劉記吃飯的守軍不多,聽口音大多是本地人「本來在鄰縣守的好好的,偏被派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伙食連點油腥兒都不見,見天兒的菜干雜面粥,稀的都能照出人影來,就那伙食,不等土匪來兄弟們早都一個一個的餓趴下了。」

「那有啥辦法呢?咱們大人又不是沒有找過那馬縣令,你猜那馬縣令咋說呢?」

「咋說?」

「說是他們縣年前剛遭了災,還要顧著那些百姓,實在是拿不出多余的糧食。」

秋月瞅著這倆守軍,雖說日子清苦,臉上卻並不顯瘦,不像是吃苦的人,只怕是家里寬裕,能出來開開小灶,倆人點了羊雜湯,可惜方圓幾里的羊都被人吃光了,劉記備了也賣不出去,倆人失望的點了兩碗面,狼吞虎咽的吃了,是劉婆子用榆樹皮面加的雜面壓的,菜是用劉三弄回來的黃豆發的豆芽菜。

朝廷發的救濟糧只能保證餓不死,何況以後還是要還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馬縣令再有能耐也不得不愁,糧種是大事,本地冬小麥是來不及種了,唯有考慮秋了。

秋月在家琢磨幾日,想起自己以前看過的一篇關於災荒的文章,紅薯高產耐旱,自己來了後並未見過紅薯,向劉三提起,劉三道:「好像聽南邊來的客商說過一種吃的和你說的這個挺像,叫什么來著……叫番薯」

秋月只是個提議,沒想到還真有,催著劉三趕忙去縣衙獻策去。

劉三也不居功說給了林縣丞,馬縣令派人去南邊探查,還真有,一斤雜糧六文,還是他托了關系,番薯一文錢能買六七斤,還是這時候能種的,若運回來,糧種和糧食的問題也解決了,馬縣令命人加緊購回,直到二月底幾十車的紅薯和幾個會種番薯的老農進了城,人們這才不餓肚子,馬縣令被一眾鄉民帶了高帽子喜滋滋的,連帶林縣丞也得了贊賞,對劉三更高看幾分。

秋月用劉三帶回來的紅薯做了粉條出來,調上酸醋油辣子做酸辣粉,拌上燙熟的豆芽菜,價錢不高還美味,城外的守軍都愛這一口,劉記的生意又好起來。

劉三陪著秋月去桃園看了一圈,小黑見兩人來了,直搖尾巴,秋月百感交集的摟著它掉眼淚。

老李頭道:「年前災荒,桃家園幾個要把它殺了吃肉,它撒腿就跑,那幾個攆不上就算了,誰知這災剛過去,又跑了回來,這狗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