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8(1 / 2)

一樣的終端,打開後可以看到課本的內容也可以拿來做筆記,鍵盤手寫都可以。

而查爾德教授讓他們聯系書寫,自然是要用手寫模式了。

但查爾德教授在看他們抄寫的時候卻說:「這次就算了,下次上課你們要帶上紙筆,以後我的華夏語課要用書面形式記錄筆記,不能什么都依靠終端知道嗎?」

祖羽深以為然,文字還是要寫在紙業上才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

但其他學生大概是不太能接受這種教育方式,他們以前的作業雖然也是用的書面形式,但不會連課堂筆記都規定了不能用終端的。

就連瘦弱青年衛華都忍不住悄悄的和祖羽說了一句:「查爾德教授可真嚴厲,古華夏語可是公認的難寫,我到現在都只寫簡體版的名字,繁體的比劃實在是太多了。」

「衛華」的繁體「」?那確實是夠多的。

祖羽想了想自己的名字,很好,不管繁體簡體都是一個樣子。

查爾德教授似乎還覺得自己的話不夠震懾,又補充道:「別只是聽到有手寫就鬼哭狼嚎的,你們的書法課還得毛筆寫華夏文字呢,等上過了你們就知道什么才是難了。」

他說這話時的樣子實在是太意味深長了,讓那些本來以為華夏史研究課很好混才選擇了這個專業混學歷/做跳板的學生紛紛打了個寒顫。

就是像衛華這樣是真的喜歡這門專業而報考的學生都有點惴惴不安的樣子。

有人已經在心里想著要盡快申請轉系了,但學校的規定要轉系至少要在所在系讀完一個學期,而且成績要靠前的學生才可以申請轉系,以古文明研究系的人數來說,就是所有古文明研究系成績在前一百的學生才有資格。

本來對自己的成績很有把握,只是高考發揮失常的那一部分學生們一開始都認為在這個一貫很冷們的系別理考出個好成績並不難。

但看到教授特意找出來給他們看的書法范本也就是毛筆字後,他們不確定了。

而那些因為高考成績不好,走後門托關系進了大學的富家學生們這時候也是欲哭無淚。

早知道古華夏文字是所有文字里最難的,而且還是要學兩套(簡體和繁體),他們絕對不會因為這個專業的分數要求最低,而且課程看起來也不多而選擇它了。

而從來沒考慮過轉系,只想拿到足夠的學分順利畢業的他們只能「混著牙齒和血吞的」把苦果吃下去了。

如果可以,求再讓我們選擇一次,我們一定不自己作死qaq

下面是愚蠢的作者因為操作錯誤而重復的一章,已經替換好了qaq

一早上的課上下來,原本還朝氣蓬勃的新生們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

華夏語,也就是漢語,對他們這個系的學生來說,比地球時期的每個學生都要學的英語還要重要,學不好英語頂多掛一科,學不好漢語,那你就等著所有的科目一起掛吧。

「據說上了大二之後,我們連課本都是華夏語的簡體版,一年級的基礎要是不打好,以後可就糟糕了。」

衛華憂心忡忡的跟祖羽走在一起,嘴里還在嘮叨著課堂上剛剛學到的拼音。

其實拼音不難,23個聲母加上24個韻母24個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一共也就63個,以聯邦基因優化帶來的高智商,稍微背上幾遍也就記住了。

但麻煩的是拼音和聯邦語的字節有少部分的重復(其實是很英語字母重復),很容易把這些重來只知道聯邦文字的外星人給帶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