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1 / 2)

這時公孫瓚已將呂布按賈詡計策送去的糧草消耗了大半,眼見著即將迎來冬季,忙於征戰的紹瓚雙方都未能搶到糧草,糧草的儲備就成了兩君一決勝負的關鍵,自然急得派人四處送信求糧。

趙雲作為不受重視的打醬油一員,就成了使者被分配了這個任務,離了戰況正酣的前線,大老遠地到豫州這跑腿求援了。

對這種得寸進尺、厚顏無恥的要求,賈詡與呂布的意思十分統一,都是不願理會,可在燕清不在的情況下,他們不好斷然回絕,就欲留趙雲幾日,等軍師祭酒回來再做最後答復。

被燕清一瞬不瞬地盯著,趙雲竟破天荒地緊張了起來,說話開始有點磕絆。

要是使者不是趙雲,燕清定也要一口回絕這無理請求,不說兩軍之間本就不是同盟之好,他們起初給公孫瓚軍送去糧草的意圖,也只是要讓他與袁紹死磕得久一些,平衡勢力罷了,並沒有要助他取勝的意思。

再來,錢糧就沒有人會嫌手里攢得太多的,真正一打起仗來就是個要一直填的無底洞,資本自然是越多越好。

況且如今是左右勝機的機要時刻,真叫公孫瓚大敗袁紹、勢力大漲,接下來要神對抗的,就從袁家變成公孫家了,遠不如兩敗俱傷來得理想。

至於現在……

燕清義正辭嚴地表示,豫州定然是幽州的好朋友,想買糧草,絕對好說,甚至也不趁火打劫,在價錢不揮多要,只稍微要一點添頭即可。

不過趙雲說到這里,話還沒完。原來他至豫州後沒過一日,異變又生,這回卻是皇帝劉協派來的天使傳來急詔,道西涼軍近來在陳倉一帶胡作非為,擾民傷人,王允等人以陛下之命調解不成,又懼他們趁勢攻入長安,特命呂布領軍去威懾一番,以振天威。

針對此事,價值觀上完全不同的徐庶與賈詡差點吵翻天了。

徐庶堅持既是天子之命,當去勤王護駕,賈詡則極力反對,認為這要求著實異想天開,簡直無理取鬧。

呂布的態度也非常堅決一切大事都等燕清回來再說。

於是催燕清速速回許就成了當務之急,連派數人快馬加鞭不說,趙雲得知此事後,也不願枯等渡日,自動請纓,將這送信一職領在身上,結果最後出發的他卻成了最先碰上燕清的,不是不贊他行軍之快,便如雷霆霹靂,迅捷無匹。

說實話,燕清倒是很認同賈詡的說法,莫說他們剛至豫州,一切只剛剛起步;也不提豫州與西涼離得老遠,出兵不便,需得大周章;只道「攻入長安」這說法,不過是身為驚弓之鳥的朝臣單方面猜測,真是吃干飯的沒事找事,哪有憑一些個人的臆想就出兵攻打目前兵力最強、實力最盛的馬騰韓遂勢的道理?真當有了忠君的呂布一軍在手,他們就可以橫掃天下了嗎。

隨隨便便地就出兵,本來馬騰韓遂等人無意造反,遇到這送上門來的借口,哪有不樂得被徹底「逼」反的道理。

況且別人不清楚,燕清卻是知道的,馬騰此人在三國志里,姑且算得上是個有狼子野心的投機分子,可在三國演義之中,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忠臣。

不管是哪個,要說他忙與韓遂爭權互斗,並不出奇,若說他要自持武力,出兵長安劫持天子,就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了。

但這種大實話卻絕對不能當著趙雲和徐庶等人的面說。

燕清心念電轉,很快就有了定奪,面色卻紋絲不動,又趕緊親自下馬,扶起趙雲,懇切道:「茲事體大,清不得一人做主,需盡快回程與主公商榷一番,勞煩子龍再陪清跑一趟了。」

他如此親切和善,叫趙雲心里萬分感動,凜然行禮:「可護得先生一程,乃雲之大幸也,怎稱得上勞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