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2(1 / 2)

是被他改了去:「公瑾現可有出仕,或在某侯勢中述職?」

因孫堅英年早逝,孫策的境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方才話題雖多有涉及近況,都不可避地主要在孫策身上打轉,而忘了問周瑜。

周瑜心思靈透,聞弦音而知雅意,光觀孫策神色變化,就知這問並不簡單,欣然道:「伯符怕是意不在此問。」

孫策朗笑道:「非是策有意隱瞞,而是不好貿然出口,叫公瑾為難。」

周瑜好笑地搖了搖頭,據實相告:「瑜有一從夫,現於丹陽任太守一職,瑜偶有輔其行事,卻無正式出任甚么官職。不知這個答案,可算勉強合乎伯符心意?」

他未說出口的是,叔父周尚曾屢次以重職聘他,皆被他以年歲尚淺,資歷不足拒了,一邊廣結江南名士,一邊耐心等待好友繼承亡父遺志,好在其欲東山再起時助上一臂之力。

然而局勢瞬息萬變,是周瑜也萬萬沒能預料出的。

實際上,任誰都知道前刺史陳溫的這些鄰居們,就沒一個是不垂涎淪落為無主之物,猶如大塊肥肉的揚州的。可有能力的還猶豫不決,短期內沒能下定哪怕得罪死了河北袁家也要把它侵吞下來的決心,就已經被沒這顧忌,自撕破臉後就跟袁紹處處作對的袁術給捷足先登了,只得暗自遺憾。

不想呂豫州卻魄力十足,在妙手回春,讓被連年戰亂給打得千瘡百孔的豫州煥發生機,一派欣欣向榮之余,並未甘心蟄伏不動,而是把握住這大好時機,不聲不響地就攻了袁術一個出其不意。

之前為速攻強拿壽春,袁術傾全郡之力而出,只留下個不中用的看家,結果卻便宜了等著一鍋端的呂布,順理成章地被全擒住了。被丟在後頭的、他眼中的無能之輩反倒逃過一劫,見自家主公沒能得意幾天就倒了大霉,可謂是全軍覆沒,哪兒有那膽量發兵救人。

於是眨眼間,不僅偌大揚州於實質上徹底落入呂布之手,連長安朝廷的天子也不知怎的受他蠱惑,將象征正統的符節印綬也賜給了他被封為刺史的首謀燕清,成就了名正言順。

而周尚這個丹陽太守,名義上一直以來都是受揚州轄治的,一旦涉及己身,周家就不可能似局外人般安然觀望了。

毫不誇張地說,區區一個丹陽郡的太守周尚,究竟是留是辭,只在燕清的一念之間。

因此,周瑜此行的目的,若說有九成半是為了救至交好友,那也有半成是為觀察燕清而來。

就是孫策著實不走運,剛守孝完就遭了這無妄之災,成了被失火城門殃及的池魚。但他也因禍得福,無需為反復無常的袁術出死效力,就得回心心念念的父親舊部了。

跟猛然間被這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對這份信任和慷慨誠惶誠恐,心懷感激的孫策不同,周瑜一聽他不吹灰之力就從呂布撈了份大禮,就只剩下苦笑的份了。

孫堅留下的那批人馬固是銳驕勇,始終眷戀舊主,無論是於呂布,還是袁術而言,都是個實打實的雞肋,唯有在其子孫策手里,才能發出超乎水平的效用來。

但在外人看來,初出茅廬,只於江東一帶因多結交名士而有些聲譽,又是未立寸功就得此大禮的孫策,可是蒙受了極大恩惠了。

於孫策而言,拿回父親舊部固然重要,可他投入袁術麾下,也有尋地歷練,得到大勢庇護,直至本身與時機皆都成熟後,再找由頭脫出獨立。

要是孫策所侍之主是個品行敗壞,言而無信的,日後叛出才稱得上師出有名,事出有因,要容易得多,呂布卻一點不似傳言中那般重利輕才,輕狡反復,還來這么一下以退為進若是真不重視孫家舊部,才做的順水人情倒也罷了,可要是呂布真看穿了孫策的潛質,有這份果然決斷擺著,又有那城府深不可測的燕清在旁輔佐,難出什么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