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7(1 / 2)

要是一下就讓馬忠獨領一軍,哪怕對他百依百順的呂布肯定不會反對,也會擾亂軍中秩序,叫不知情者心生嫉妒,並不服氣,那隨時亂套,反倒不美。

燕清明白不能揠苗助長,便忍下心急,干脆將馬忠派去鄴城,命他設法將沮授或是田豐抓來。

然而哪怕是深知馬忠能耐超群的他,也沒想到對方如此高效,這才去了兩個多月,就順順利利地從那灘濁水里,逮來了沮授這條暈乎乎而不自知的大魚。

燕清願意這么一番功夫,將沮授逮來,非是想勸降於對方;與這恰恰相反的是,他既然采取了這種手段,一開始就不能指望對方能為自己所用了。

充其量是想著保住這因明珠暗投,而最後令人惋惜的不降受死的智士,且大幅度削弱袁紹的實力。

具體怎么安置他,就跟荀程昱等人的待遇差不多:好吃好喝有書看,養而不用,直到大局落定。

沮授這人頗有文人氣節,也有不愛變通的迂腐。只侍奉過兩個主人,一為前冀州刺史韓馥,二便是綉花枕頭袁紹了。明知道袁紹志大智小,色厲膽薄,忌克少威的缺點,在他不肯聽自己勸告,執意去涉險地時,預料到此行凶多吉少,也只是黯然散盡家財,然後陪其孤注一擲。

等袁紹於官渡慘敗,面對好聲好氣勸他投降的曹操,沮授卻是心灰意懶,寧可選擇領死不降。對光明正大地擊敗他們的曹軍姑且如此,現燕清所用的手段可謂卑鄙,袁紹又看著暫還有救,沮授又怎么可能願改投呂布,另擇主公?

這些大才,是注定暫時只能砸在自己手里頭了既不能,也不敢去用。

盡管難感到惋惜,可一想到失去他們的曹操和袁紹所蒙受的損失才叫巨大,燕清的心里就平靜多了。何況就目前看來,萬分值得慶幸的是,呂布營中謀士稱得上夠用:就跟拔蘿卜似的,名士為友人舉薦的益處逐漸體現出來了。

原先稀缺的治理內政的人才不知不覺就網羅了一大堆,那些個空缺總算是安插完了,拿下兗州後,換掉那班人馬的動作也當小心緩慢,斷急不得,省得觸碰各階級人士的敏感神經,是以不算著急。

就是在多線作戰後,才暴露出了一直存在的問題:能獨自領兵打仗,智勇雙全的將才還是太少。真打起仗後,身為兩州州治的許縣與壽春就各需一名堪獨當一面,又足夠忠誠穩重的大將看著,披荊斬棘的頭陣倒可以交到新人手里,起到磨煉的效果。

帳中如今陣容異常華麗,猛一眼看去,就有諸多在後世廣為人知、金燦燦的名將,譬如剛完成充當呂布替身使命不久的虎痴許褚、有周亞夫之風軍紀嚴明的徐晃、匪氣未脫得連自家主公都給烏龍射傷的甘寧、從母之令投來的神射手太史慈、出神入化的狙擊手馬忠,被譽為江東雙璧的孫策周瑜……

哪怕因目前可被放心委以固守後方的極大重任的,只得高順、張遼和趙雲三人,多少有些煩惱,可跟無人可用相比,著實是幸福無比的了。

好在戰事頻頻,升遷得也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雲,不過一年功夫,就從公孫瓚麾下默默無聞的跑腿小將,經呂布副將的位置後備受重用,一躍成掌控三萬騎兵的大將之一,可謂平步青雲,不知得多少人欽羨。

在拿下之前在揚州作亂的那一干黃巾後,呂布就立即上折,請小皇帝同意他給諸將所表的官職。等燕清最近問起,才知道趙雲已經超過了他在史上的長坂坡、七進七出救下劉禪後才得到的牙門將軍,這一雜號將軍的官銜,直接跟高順、張遼等追隨呂布已久的舊人一起,正式位列重號將軍之一,是為鎮南將軍。

燕清雖知呂布在他的頻頻勸說下,變得愈發重視論功行賞,賞罰分明,也沒想到趙雲如此賣力,以至於立下的戰功異常之多,著實稱得上飛黃騰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