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7(1 / 2)

美聞,自是人們愛聽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還做了無數藝術加工,卻成全了發生這段佳事的書館,幾乎是每個自認是匹無人識得的千里馬,希望能被燕清這伯樂看中,從此官途亨通的人,都必定勤逛的地方。

燕清從郭嘉口中聽得這段軼事後,實在是哭笑不得。

這些想太多的人,幻想是注定要破滅了,他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哪兒來那么多時間去外頭閑逛,發現遺珠?

況且馬是真的千里馬,他卻是假伯樂。

不論如何,對這一屆科舉取士,頂著極大壓力一手辦下來的燕清,還是抱有極大期望的:那些從學舍里學成出來、綜合素質具都極佳的那一茬茬好苗子姑且不說,單提沒了察舉制的年齡限制,科舉制下的陸遜和諸葛亮,可是能夠同時下場的。

有年歲雖輕,卻完全稱得上學富五車、智冠群英的卧龍和陸大都督撐撐場面,就足夠秒殺一大片人。

莫說這是科舉制提前現世的第一場,光是有雙璧爭輝,就絕對值得載入史冊了。

其實諸葛亮此時已隨他義父呂布更名為呂亮,而陸議則隨了燕清的姓,成了燕議。

偏偏燕清潛意識里認為,呂亮這名字實在平平無奇,根本比不上諸葛亮來得睿智英明,於是盡管外人如此稱呼,他與呂布在私底下提及二子時,還是習慣性地喚其舊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出乎燕清意料的人的到來,也引起了他的注意:河內聲名顯赫的「司馬八達」,竟是一口氣來了三個,可惜司馬懿不在其中;去往江東避難、家中漸漸衰落的臨淮步騭;鳳雛龐統,與其師龐德公之獨子龐山民……

等呂布帶著一身疲憊回了宅邸,就難得見到近來忙得昏天黑地、廢寢忘食的燕清待在內廳,卻是拿著陸遜的文章細細品讀,很是贊賞。

呂布面無表情地坐下,拿著那溫溫熱的茶壺,也不倒杯里,直接咕嚕咕嚕地就著壺嘴往口里灌。

燕清這會兒才注意到他,很是與有榮焉地笑道:「主公不妨看看,議兒這文章,可是越寫越好了。」

呂布扯了扯嘴角,勉強裝出一副感興趣的模樣,接來一目十行地閱完,隨口附和道:「的確不錯。這么說來,亮兒的也頗有長進。」

燕清心里微哂。

呂布是個不折不扣的實用派,於詩詞歌賦之道可不通,哪兒能評得動諸葛亮所寫文章的好壞了?

卻非常通情達理地不揭穿呂布的裝模作樣,而是笑容燦爛道:「哦?可否容清一觀?」

呂布撇了撇嘴,以很是嫌棄的口吻道:「我難不成還得隨身帶個毛孩兒的作業?」

燕清:「……」

他默默回想了一番,出自陸遜之手的作文,似乎就被自己開開心心地貼了一整面書房和里堂的牆,以便隨時可以欣賞寶貝兒子的大作。

要不是向來對他堪稱誠惶誠恐的陸遜,在這點上難得地表示出強烈的羞窘,以至於到了在飯桌上不得不鄭重提出反對的地步,燕清是絕無可能放過這些可以更好地對來客進行炫耀的廳堂的。

只是松了一口氣的陸遜有所不知的是,燕清憋了幾天後,卻多了個新毛病將客人都帶進里堂里溜一圈,含蓄地提上幾句,等他們聞弦音而知雅意,將陸遜一頓狠誇後,才感到心滿意足地開始討論正事。

效果倒是立竿見影,不出一個月功夫,全天下都知道燕清獲了個喜歡得不得了的義子,對其何止是視若己出,完全是當作珍寶,自己捧還不夠,得身邊人都跟著捧才行。

燕清如今對陸遜是一百個滿意,聽呂布對諸葛亮這般潦草放養,頓時忍不住道:「你對亮兒未太生疏冷漠了些。孩子還小,應該多與他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