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1 / 2)

詭三國 馬月猴年 2172 字 2020-06-02

晏平元年秋。

京兆尹閣台一場大火,雖然水龍盡力搶救,但是依舊燒毀了存放各類文檔的三間倉庫。

次日,收到了消息的三輔士族便匯集到了長安,以各種理由,反正只是探友,順路,湊巧,剛好,走到了閣台失火的左近,親眼看一看那些被燒通了房頂的庫房,那些依舊還冒著殘煙的漆黑梁柱,那被煙熏火燎的石牆石壁。

「真燒了?」杜幾坐在席上,給韋端斟了些酒水,然後問道,「昨日某去查勘藍天霸水水道,結果一回來就聽聞了此事。」

杜幾和韋端相對來說比較熟悉,因此韋端也沒有藏著掖著,點點頭說道:「確實是走水了,簡牘絕斷,令史當場就癱了,已經被龐使君下令投入獄中刑訊嚴查。」

令史就是官吏閣台這些檔案的長官,負責對整個檔案庫房管理。閣台除了問題,自然是難脫其咎。

漢代檔案管理,承於秦朝,加上從劉邦開始,在蕭何的建議之下,就展開了對於秦朝關中的文書資料的嚴密官吏,因此到了漢代後期,大量的簡牘檔案已經是汗牛充棟,堆積如山,自然也就需要一定的檢索方法。

漢代簡牘檢索,首先就是公文編聯,就跟後世發什么通知,都有一個通知編號的意思差不多,然後再加上一些簡短的篇題,就編連成冊了。

然後對於某一件重大時間,就從單根或是單卷的簡牘,進行整合立卷,按照一卷一文一事,然後在此項基礎之上再加上大量的「檢」和「褐」,進行分類整理,「檢」就是標簽,用來進一步細分簡牘檔案的標識,還可以用作發布公文的題頭,而「褐」則是一些帶有特殊花紋的小木樁,有的「褐」中間還有小孔,可以穿繩用來懸掛。

因此有了大量的簡牘檔案,對於這些以木竹為主的材質保護也就成為了令史重要的工作項目,一般在庫房之類,除了用木架隔離地面以免受潮之外,還會加入草葯進行避蠹,原本在雒陽的蘭台,就是因為皇家才用了昂貴的蘭草用來避蠹而得名,一般的庫房則是用芸香草居多。

然後為保證檔案的安全,多數都會用石料作為檔案的庫房牆體,然後在石牆之外又挖水渠導水,只留一橋進出,既可以防火,也可以防盜……

但問題是,再好的庫房,也會潮濕。

在秋日氣候干燥的季節,便會開啟庫房通風,搬出簡牘到戶外通風去濕氣,然後重新更換用來防蟲避蠹的草料袋子等等,而這個時候,這些被搬出來晾曬的檔案就不是在嚴密封鎖的重重石庫之內,而是在相對來說安全等級較差的一般庫房之中。

這一場蹊蹺的大火,便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正常來說的是,在庫房周邊肯定是有水渠的,方便就近取水用火,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大火燃燒起來的時候,水渠竟然沒有多少水流,導致來不及搶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火災擴大,最後將庫房燒毀。

令史自然第一責任人,當場就被抓了起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其實一個小小的令史根本不是這一場大火的關鍵,重點的是那些被火燒毀的三輔地區的各種檔案。

「那么傳聞田畝資料,便於此次盡毀……」杜幾皺著眉頭,說道,「韋兄可知傳聞所言是真是假?」

韋端沉默片刻,說道:「清點簡牘正在進行,此事,也尚未有定論……只不過,所焚毀的這一部分簡牘,皆為農事之『檢』……」

說完兩個人都沉默下來。

忽然院外一陣喧囂,杜幾說道:「來人,去查看一下,何事喧嘩……」

不多時仆從來報,說道:「龐使君令人張貼行文,說是庫房原本三輔田畝檔案已在大火當中損毀,讓田主持文書,於一月之內,至府衙之處,重立文牒,未立文牒者,皆為無主之地。故而眾人嘩然……」

「重立文牒?」杜幾愣了一下,然後揮揮手讓仆從退下,搖了搖頭說道,「龐使君真是……這把火著實蹊蹺啊……」

韋端呵呵笑了兩聲,說道:「此事,原本某就覺得有些不對,當下看來,定然是欲擒故縱之計……」

杜幾點點頭,說道:「若是以往,遇到此事,肯定是多多益善,虛增田數,將周邊畝地恨不得全數改入自身名下,但是眼下……」

韋端接著說道:「眼下正值上繳秋賦之時,若多增田畝,便需多繳納秋賦……若是隱匿,屆時只需順水推舟,就真成為無主之地了……」

漢代士族,也並非純粹得只懂得盯著上面的經章,對於這些權變謀略多少也是懂得不少,若是純粹的傻白甜早就被人連皮帶骨全數吞下了,哪里還能活到當下?

杜幾目光閃動了幾下,繼續說道:「更何況,若是未曾走水,又當如何?又或是焚毀文檔並非田牒,虛報者又當何罪?」

韋端搖頭說道:「雖說如此,世間終有利益熏心之輩,鋌而走險,可奈何之?只不過如此處心積慮,設計陷害,未免令人所不齒。」

杜幾點點頭,又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說道:「韋兄此言差異,縱有禍事,亦為自取,又怎可怨及他人?若說手段,長安周邊本無陵邑,又是何人手段?」

這個事情,等於就是一個大坑,而且還是擺明了挖出來的大坑,問題是三輔左近的士族豪右都必須要跳上一回,這才是韋端最為生氣的地方。

但是要指責又沒有什么可以指著的地方,若是老老實實的,也不會有多少事情,但是人總是這樣,總有些人覺得自己最為聰明,別人都是笨蛋,然後會想方設法的去占便宜,殊不知這些便宜當中有些就等於是致命的誘餌。

漢代從劉邦開始,就有割各地韭菜的習慣,但若是地方豪強乖乖配合,也未必全數都會上韭菜的黑名單,因此龐統現在的舉措,雖然多少有些坑死人不償命的節奏,然而也沒有太離譜,新官上任還有三把火呢,更何況當下龐統年幼,許多人還沒有將龐統當回事,但是經過這一件事情之後……

簡單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