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1 / 2)

大易識階 未知 3027 字 2021-04-15

兌住肥輩拍芄懷鋈胱雜傘?br /

《易傳》的理論主要給我們提供了兩個方面。第一,揭示了自然世界和我們生活中對立統一的規律,並提出一個具有唯物主義趨向的本體論,即以誰為體、以誰為用的象數本體論。此外,它還提出了以剛健為宗旨的人生觀。這些都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中國,講經通常有三個原則:

第一,總釋名題;第二,譯注;第三,別解文意(用其它的思維方式來解釋文章的大意)。

今天我們不完全按照這個程序來,而是重點對《易傳》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成句來加以講解。在講解之前,我們先介紹一下《易傳》。

《易傳》是解釋《易經》的,是講如何學習「易」的文章。傳者詮也,也就是對「易」加以解釋。那么談到「易」的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易」?這在《易傳》里面講的很明確:生生之謂易!即,生生不息之意。

《易傳》反映了三點:1、《易經》的結構;2、《易經》主要含意。3、中國文化的神韻。

我們將三者貫穿在一起講。

《易傳》的結構中心是六十四卦。

八卦,亦稱為八「經卦」,將八卦兩兩相重,就組成了六十四卦,《周禮》稱之為「別卦」。

八卦自身相重,名稱不變,其余五十六卦均有別名。

六十四卦每個卦下面撰系文辭,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即「卦爻辭」。《易經》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爻各有其文辭,而乾、坤兩卦分別多出「用九」、「用六」文辭,因此,爻辭有三百八十六則。爻辭多用「假象寓意」的譬喻方式,使隱藏的義理較為生動具體地顯示出來。它是文字象征,卦象是符號象征,兩者融會貫通,相互依存。

六十四卦的卦象,以特殊的象征形象,分別預示六十四種事物、現象的特定情態,包含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種種認識,顯示出各種事理的發展規律,也構建了以八卦物象為基礎的完整的符號象征體系。從整體排序來看,其相承相受的全過程,體現出事物產生、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遞進、轉化程序。

《易傳》的結構(1)

《易傳》分為十篇,稱為「十翼」。十翼各有其內容和性質。

一、《序卦》

六十四卦是有序理的,《序卦》即因之而起。

《序卦》是對通行本六十四卦的排序所作的解釋和說明,闡述了六十四卦排列順序的意義。具體來說,就是以「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的觀點來解釋乾坤兩卦居於首位;以因果聯系,物極則反,相反相生的觀點,解釋其他各卦之間的相互聯系;以「物不可窮」來解釋最後一卦未濟,表示事物的變易是一個不封閉的體系。

在《序卦》中,乾、坤兩卦居首,既濟和未濟兩卦居末,這種排序體現了比較深刻的哲學思想。眾所周知的「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講的就是乾、坤兩卦的精神以及它們本身的意義。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事物的發展,既沒有絕對成功也沒有完全的窮盡,更沒有所謂的一敗到底的時候。成功和失敗都是相對的,是相輔相成,並列存在的。它們只是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產物,沒有固定性。而既濟從概念上解釋,就是已經達到最終目的。相反的,未濟是沒有完全達到目的,還差那么一點點,尚需努力。二者直觀地闡述了y陽對立的觀點,體現了我們常說的「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的現象。因此,我們也就知道為什么《序卦傳》把既濟卦和未濟卦排在最後了。

六十四卦的排序,主要有兩項規律可循:

1、卦象互為顛倒,如屯、蒙;師、比;等等(詳見《序卦傳》),其余類推。其方法稱為「反對之卦」(孔穎達稱之為「覆卦」,來知德稱之為「綜卦」),共有五十六卦相符。

2、其余八卦皆為卦體顛倒而形不變(乾、坤;頤、大過;坎、離;中孚、小過),它們是兩兩六爻互為交變,稱之為「正對之卦」(虞翻稱之為「旁通」,孔穎達稱之為「變卦」,來知德稱之為「錯卦」,端木國瑚與尚秉和稱之為「伏象」或「伏卦」)。

二、《雜卦》

六十四卦兩相對照,交互錯綜;故雜卦因之而起。

《雜卦》以相反相成的觀點,通過反對之象,打亂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把六十四卦分為三十二對,以最簡練的語言來描述和解釋每卦卦義和相互間的關系。

《雜卦傳》沒有按照順序講,而是雜錯而述之。以此來表述「雜而不亂」之理,告訴人們《易》有變化,其反對執一不化,以此發揮了《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的思想。

序卦是從時間的層疊上看,雜卦是從空間的關系上看。合起來,就是表象具體世界的辯證現象。

三、《說卦》

所謂《說卦》,就是解析此八卦的根本品德。

《說卦》主要是具體解釋介紹三爻卦(經卦)的意義,陳說八卦的形成以及它們的性質、卦象和卦意,它解釋的是春秋筮法當中對取象和取意的一個總結,也就是《易傳》解易的基本觀點。

《說卦》主要是說明重卦的由來、八卦的涵義、八卦所取的物象和所處的方位。基於天道為y陽,地道為柔剛,人道為仁義,提出重卦合「性命之理」。還提出「天地定位」說,以八卦所象征的八種自然現象的交錯關系。

《說卦》中提出的八卦方位,即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乾西北、坎北、艮東北,成為宋代後天八卦方位確定的淵源。

八卦的取象問題,《說卦傳》敘之甚詳,取象也更為寬廣。這些理論對後來易學中象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朱熹《周易大義》有《八卦取象歌》,曰「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這八句,把八卦的卦形特點講述得十分明白易懂,它說:「乾卦是由三條完整相連的線組成;坤卦是由斷為六截的短線組成,震卦像仰放的罐盂,艮卦像覆置的盆碗;離卦中線虛虧,坎卦中線完整;兌卦上線缺口,巽卦下線中斷。根據數學的組合排列原理,y陽兩種符號三疊所成的結果,只能出現這八種卦式。而《周易本義》附載這首歌訣,能幫助初學者熟記八卦的卦形而不忘,並能體驗到其「廣大悉備」的甚深含義。

《易傳》的結構(2)

另:通行本《說卦》前三節,又見於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系辭》。

四、《文言》

《易經》是以y陽現象解說社會的專書。八卦可以攝諸乾坤兩卦之中,乾坤表象y陽。

y陽是兩種不同的氣,相反而相成的氣。所以,八卦所表象的八種元素,又都可以歸諸於y陽兩氣之中。以y陽的概念統馭一切現象,所以y陽就是終極原則。因此,故於乾坤兩卦中,作《文言》來解析y陽的內在品德,並對乾坤兩卦卦辭和爻辭作專門的解釋;其實也就是解析六十四卦的y陽本性。

根據歷代的解釋,y陽這兩種相反的「氣」,不是靜的體,而是動的用;於動中見之,不能於靜中識之。六十四卦無非y陽所變,也無非就是y陽之氣。須注意的是:y陽二氣不專指人類而言,而是包括人類鬼神以及其他各種動物。由此可知。死生變化非常復雜,如不研究周易,則不能了解。

陽,為流轉恆變之原則;y,為攝聚翕寧之原則;即一種物質之相反的兩種精神。

天地萬物,無非y陽間的關系,而y陽間的關系都是「感」,即「咸」卦的「咸」。感非為感情之意,而是一個動名詞,「情」由「感」起,《荀子?大略》篇說:「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剛下。聘士之義,親迎之道,重始也。」指出咸卦體現夫婦之道。這些都與孔子《易傳》的觀點一致,即解《易》注重義理。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所謂「情」,即是「感」的結果,有感而後有關系,有關系而後有情有表意;感不同,關系也不同,而表意也不同。由y陽之關系,可以見出y陽之本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