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大明考績(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27 字 2021-04-15

對於李向前來說,使用類似於紅會這樣高大上的口號為自己增加話語權,簡直就是最最美滋滋的選擇啊。

李香君想了想,說道:「慈航普度……」

李向前說道:「啊,太宗教的總是不好的,畢竟這個世上也有道教,你也得考慮下,我們大家絕大多數都是無神論者。」

李香君在蘇州,自然被無數人討好,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各種的算命先生和禿驢牛鼻子,不過李向前幾句話就可以拆穿他們的把戲。

當然了,李香君的個人傾向里,還是向著佛教多一些了。

「好吧,我們新的慈善機構,需要的是普適性,簡單方便,還得四海皆准,不能搞小眾化,嗯,就叫她仁人會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仁者無敵的意思。」

「那我該去干什么呢。」

「應該說的是,你希望在人民群眾之間,樹立什么樣的人設形象,賣人設啊。」

「人設?」

李向前笑道:「其實就是一個術語,本人未必是這個樣子的,但是為了賣電影票,於是就強硬的把自己往上靠,各種水軍也洗地,你知道宋江吧。」

「水滸傳里的及時雨,當然得知道,我還唱過呢。」

「及時雨就是一個賣人設的行家,公明哥哥,義薄雲天,出手大方,其實真正受過他好處的能有多少,一個縣里的小押司,本身能去那縣里的人能有多少,所以,還是在於有人傳言他的各種話,所以,要的不是做好事,而是形成一個喜歡做好事的人設啊。」

後世這種人不在少數,大半日子在歐美自家的地方吹空調,到了需要的時候,就在聯合國或者其他組織安排的地方刷個臉熟,混個熱愛慈善的名聲。

其實這些貨少買一件奢侈品,就足夠當地的窮孩子吃十年了。

中國這里面做的最好的,自然是白蓮教。

每次有災荒,我大清的官員不是准備賑災救濟百姓,而是調集最凶狠的殺手,去搜捕可能的白蓮教的人,防止他們在災民之間發展教眾,挑選童子童女養大了作為爪牙。

當然了,白蓮教的失敗也在於此,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到處流動作戰,不迎戰,不走平原,唯數百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這種戰術確實讓他們的隊伍迅速壯大,他們走過的地方,社會秩序崩潰,因為無論如何他們是要吃飯的,地主們情願也好,不情願也罷,都會被席卷一空,不但地主們沒吃的了,貧民更沒吃的了,就只能跟隨他們。贊同白蓮教的說他們是吸納群眾,不贊同他們的說他們是裹挾。

當然了,本質上,還是在於,我大清的德政滿滿,好事做盡的關系。

但是不得不說,白蓮教之所以無法建立穩固的基地,也是與這個時代背景有關,哪怕王聰兒再睿智,也很難組織起真正的正規軍協同作戰,注定了只能是裹挾一堆烏合之眾的戰爭。

原因很簡單,我大清要搜捕白蓮教了,那些官吏可個個都是福爾摩斯級別的高手,善於從各種蛛絲馬跡發現線索,穿白衣服是白蓮教,吃個蓮藕是白蓮教,沒有疑點就是最大的疑點!

挨家挨戶地查問,不管你是不是教徒,都得拿出一筆錢來「孝敬」他們。有錢的出錢買命,沒錢的窮人就被抓到監獄里拷打,甚至送了命。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對兵源素質完全沒有了奢望,只能是堆起性命,把人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精銳才能真正和八旗兵抗衡,但那個時候,朝廷早就反應過來了。

按照原本的歷史,和中國一貫的習慣,本該是:農民起義,八旗抵抗,八旗沒了,軍閥崛起,大清亡了,這才是應有的劇本,但突然出現了搶戲的人。

外國入侵,八旗抵抗,八旗沒了,農民軍抵抗,農民軍抵抗,軍閥崛起,大清續了一秒,大清完蛋。

當然了,外國的商品傾銷使得受損地主不得不團結在了滿門貴族身邊,直到最後全都寒了心,才開始另起爐灶了。

對於李向前來說,希望在南明老百姓心目中塑造的形象是,中國的文化當然是好的,但是現在這屆人民,哦不,是這屆儒生不行,他們把老祖宗的經念歪了,所以老百姓才這么痛苦。

還好的是,對於無官不貪這個思維,對於大明百姓來說早已司空見慣,只不過,讀書人成功的用各種言辭轉移目標,變成了貪污是本分。

於是對於這些家伙的行為,老百姓也只能接受了。

塑造一個來自北方,救苦救難的形象也不錯,不過,如何操作也很難。

南通這樣的大城,收稅自然是不會少,一次幾萬兩都不在話下。

原本大明收稅,也是用的白銀。

老百姓使用崇禎通寶,官府收稅卻是收白銀,老百姓在交稅的時候,需要將銅錢換成白銀,這就造成了一個普遍的市場,支撐起了數量龐大的錢庄產業。

當然了,由於這種東西不具備壟斷性,價值也算公道,所以對大明的老百姓來說,被賺走的這點錢還可以容忍。

但一旦宣布使用共和通寶作為一般納稅收取的金錢,那么提前得到消息手機銀元的人,就可以謀取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