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所謂漢人(1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25 字 2021-04-15

中國人的絕對核心,自稱的是漢人。

漢來自於漢朝,而漢朝的漢來源於劉邦的漢王,漢王的漢來自於漢中,漢中的漢指的是漢水,漢水的漢來源於漢水的水流聲。

而漢指男性來自於對漢族軍人的美稱,漢子最早就是形容威武的漢朝軍人。

河漢本身指的是銀河,而漢子的另一個解釋,就是字發生干旱的時候,能引水灌溉農田的人,有此引申的就是有辦法的男人的意思。

而這個稱呼,事實上是被殺的屍山血海的外族的血淋淋的回憶。

漢人,漢兒。

要把士兵當人,而不是好像儒家那樣,將任何不是讀書人的人都看做畜生。

東漢時候,國力恢復後,重新經營西域,復置西域都護府,耿恭來到西域與匈奴作戰,匈奴單於派兵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後王,轉而攻打耿恭駐地,將其圍入城中。此時正值漢明帝駕崩而無暇發兵,救兵不至,車師國又背叛漢朝,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

耿恭只有幾百人,被包圍於疏勒城,被兩萬人包圍,漸漸糧食斷絕,便用水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獸筋皮革,匈奴使者招降,就引誘使者登城,親手將他殺死,在城頭用火炙烤北匈奴使者屍體,匈奴單於大怒後,增兵攻打,最後甚至只剩下幾十人。

就在這個激戰時刻,首都洛陽,皇帝與大臣,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派救兵?

當時的情況是通信不便利,理智派或者說反對派救兵的一幫人的說辭,接到消息的時候,耿恭已被匈奴重重圍困,等到漢軍援兵趕到的時候,估計早已屍骨無存了。

而另一派的支持者說出了在歷史上有名的一段話,可以說是萬古依然:「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這是古代版的「不拋棄、不放棄」了,將士遠征,危難之際,不管他們了,對外是縱容了殘暴的蠻夷,對內是傷了那些忠臣良將的心。現在要是不救他們,以後匈奴再卷土重來,誰還為大漢效命?所以,一定要拯救自己的英雄!

漢軍派去7000人的解圍隊伍,將耿恭救回,最後活著回到漢土的,只剩下13人,這十三個有幾人直接被授予官職,其余的直接編入御林軍。

如果純以利益計算,人家憑什么拿性命幫你打仗?

在古代,無論是東西方,在軍隊制度上都差不多。

王朝前期政令通達時,軍隊大體能能領到足餉,軍紀大體可以貫徹到了王朝後期,什么都亂來。

首先是貪污欠餉,其次是軍內搞層層壓制,將領的親兵能領夠足餉的,能保證操練,跟著老大陷陣,幫忙督戰砍炮灰,當然,大明朝就叫家丁。

然後是領五六成餉的標營操軍,大體上有軍紀,有訓練,然後是領兩三成餉的炮灰兵,只能吃飽飯,武器號衣破破爛爛,平時沒啥訓練也就巡邏當個人肉眼開開視野。打起來沒品的將領還會抓平民,「負土前驅」,走最前面去消耗敵人箭矢,用土或者自己的屍體填對方挖的溝壑。就是一個層級的士兵,還要以地域或者宗族分幫派,大打出手。

欠餉的軍隊軍紀自熱無從談起,如果是平時在駐地那還好,每當要開拔御敵,要這幫人餓著肚子給你賣命,那就要先籌錢補餉,補肯定是不會補齊的,也就是補個兩三成意思一下,然後就開拔了,更狠一點的,派來個儒生或者太監做監軍,那可就是剝皮拆骨的直接勒索了。

等到離開駐地,離開家鄉成了客軍,那可就無法無天,別處地方長官對該軍隊沒有管轄區,殺人放火乃至有組織的劫掠屠村都沒人管,而且也不會管。否則本來就沒領足糧餉的大頭兵們一個鼓噪,就兵變了,典型就像崇禎三年的吳橋兵變,孔有德部的遼東兵在山東地面上本來就不受待見,孫元化讓孔有德去大凌河,孔有德磨磨蹭蹭不想送死,半路上士兵偷雞偷到了大戶王象春家,王象春之子不依不饒,最後當地縣令嚴懲了孔部士兵,最終釀成兵變。事後吳橋縣令和王象春以處事不當為由被崇禎處罰。孔部很快串聯在山東的遼寧兵一起叛變,攻破登州,席卷多半個山東,崇禎花重金命孫元化編練的新軍在這次兵變中相互攻伐全軍盡墨,余部隨戰敗的孔有德坐船降清。

也許那些士兵不是好人,但弄得士兵連軍餉都拿不到,餓著肚子長途跋涉去遼東拼命的東林正人只怕更不是東西。

手下的兵將都快餓死了,一旦到了這種時候,由不得你不當王八蛋,由不得你不變得鐵石心腸,由不得你不去劫掠平民。你愛別人,誰他娘的愛你呢?自己都是餓著肚子拿著破爛武器給外族的騎兵屠殺,你還會管平民如何如何?近現代軍隊軍紀提升,那也是得益於整個政體和後勤系統的近代化現代化,古代那種主官一手遮天的粗放式管理下,就是這個熊樣。

亂世對生產的破壞是十分巨大的,一旦沒了原有秩序的管束,不僅外族人會殺人,官軍會,土匪會,地主的團練也會。你不殺不搶別人,你就挨餓,你當老實人不造反就會被人接腦袋領軍功。在基本沒有外族入侵的東漢末期,人口急降到不足800萬,相當一部分拜諸軍閥混戰所賜。

在長老會的權力序列中,對於士兵的關懷是非常優先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政權對於地方上影響力,目前來說就是依靠鐵路和軍隊,另一方面,這些人在長老們的領導下進行了現代化教育,學習了現代化的時間觀念的紀律,可以說,絕大多數人讀有脫胎換骨,從大明的人變成現代化或者說近代化人。

這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後世的中美兩國,退伍兵作為一個群體,在創業發財方面確確實實做出了不少成績。

其原因卻也不難理解,軍人得到的訓練,固然有暴力的技戰術練習,但是對於現代化知識,以及個人心性的磨練,卻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

對於完成3個月的新兵營訓練,即將分發各部隊的新兵們來說,他們得到的慰問物資幾乎是僅次於那些受訓的工程師們的,比起那些初入的公務員都強的多,起碼在物資的調集優先級上要強得多。

梁存厚嘆息一聲,他實際上也很疲倦於此,對於新兵的結業大會,他已經主持了超過十次,從最初的權力的感覺,凌駕於其他人類之上的虛榮心,到現在的麻木,演講稿已經磨合成型,甚至都快背過。

現在來說,新兵的兵員質量已經提升了,事實上,比起前些年的戰亂時刻,什么樣的老弱都被李自成或者官軍拉進來做炮灰,目前來說,基本上都是覺得種地沒什么搞頭,又知道帝都的兵吃的好穿的好軍餉足,於是就趨之若鶩起來。

在這樣的優勢下,新兵營里原本需要先把那些飢寒交迫飢腸轆轆的可憐人的身體養好的程序也就可以取消,目前來說,河北本地最精壯的小伙基本上能入伍的都入伍了,當然了,這也與過去十幾年在我大清的屠殺下人口削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