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被人研究(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24 字 2021-04-15

王建說道:「哈,我們情報部門不就是為此而行動的嗎。」

「有些事情,官方出手還是做不好的,經濟是大因素。」

梁存厚說道:「最近,那些書生已經開始學乖了,或者說,腦子一頭漿糊的書生已經被我們處理的差不多了,而開始學著唱高調,希望把我們的政策徹底敗壞的,已經開始呼吁什么,要對全天下百姓一視同仁,某地遭災,要求帝都救濟,最可笑的是,大半地方還是在江南啊。」

王建說道:「這不就是明代文人,對上謊稱災荒,撈取名聲,但對下依然收取賦稅,直接進了腰包一樣嗎。」

梁存厚說道:「這就是感覺不同吧,有些文人,就是把這種違反國法的行為當做善行,實際上,這和歐洲的所謂救助集團是一樣的。」

王建聽懂他說的是什么了。

後世的時候,許多國家都有所謂的內耗型產業。

所謂內耗型產業,就是不生產任何商品,不創造任何財富,進行任何服務,而是將各種財富白白消耗掉。

在淪為德意志斯坦酋長國之前,德國的第一大產業,絕非最出名的汽車業或者其他產業,而是所謂的社會救助產業,其從業人員號稱兩百萬,霸氣側漏!

德國人口不過八千萬而已。

這些人數,已經是相當於德國汽車業、建築業、采礦業、鋼鐵業、漁業、飛機制造業及能源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總和了!

德國最大的企業不是大眾或者奔馳,也不是西門子或者拜耳,而是一家名為明愛會的天主教救助組織,旗下雇員總數超過50萬人。其主要競爭對手新教的社會福利會,雇員總數超過45萬人。

德國救助產業每年消耗資金達千億,大部分都來自財政撥款。德國政府稅收的20%流向了救助產業。

既然公民或者福利救助是憲法權利,那么,政府就不能為救助資金設定一個上限,而是只要有符合條件的福利需求,就應該盡量滿足。可想而知,這樣一來,救助機構增加收入的主要辦法就是增加「顧客」,也就是找到盡可能符合救助條件的人,找到一個,就可以去找政府要一份錢。

畢竟,救助公司也不是白做事,對於政府的資金,拿到一份兒就是可以抽成的!

於是,各種救助機構像下網捕魚那樣在各地搜尋。他們反復巡視社區,走遍每一條街道,耐心地尋找、發掘甚至培育下一個救助對象,把他們變成自己的顧客。

一位長老非常精准的對此進行評價:眼鏡蛇效應。

後來王建去查了查,所謂眼鏡蛇效應,說的是當年,印度人一度飽受眼鏡蛇肆虐的痛苦,為此,英國總督頒布了一項法令:向當局提交一條死蛇可以獲得一盧比的獎勵,於是印度人開始大規模飼養眼鏡蛇,換取英國政府的獎勵,而蛇災卻完全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的可怕,經濟學界將這一現象稱為「眼鏡蛇效應」。

想象一下,在長老會治下,也出現了這么一群人,每日鼓噪x命貴,要求政府對其救濟,只不過嘛,這救濟的錢,交給政府的話,可是效率低下,自然是交給我們這些飽讀詩書,道德高尚的儒生來主持。

至於花費嘛,一個窮人一個月給一兩銀子,但是我們這些儒生救助窮人這么辛苦,總要收取一部分的辦事經費吧。

這是合法的**,執法部門幾乎無法阻攔,而一旦這些儒生把持國家,那就一切都完蛋了。

為什么後世的明星們,都喜歡搞慈善活動?一方面是可以忽悠那些腦子不太靈光的粉絲,我家愛豆好有愛心,紛紛捐款,某些明星參加所謂的慈善拍賣會,往往一毛不拔,正如後世寶島上那些明星,基本上面對中國人的任何事情,都從不捐款一樣,一方面借此找借口不繳稅,當然了,大部分明星,是打著借此吞沒各種慈善捐款一樣。

可以說,那些大明星們,如果認真調查他們的財務記錄……

從一開始,長老們真正如臨大敵當做敵人的,就只有一個,意識形態敵人。

到了後世,一個國家的對手,往往不再是各種手持武器窮凶極惡的敵人,而是各種拿著外國基金會資金各種招搖撞騙鬧事的人,其中最出名,被人津津樂道的,自然是烏克蘭那個以全裸知名的抗議團體,男人嘛,他們對於那些女性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懵逼無知,但是青春美好的**誰不喜歡?

而那些烏克蘭女人的抗議活動,基本上是月薪2000美元,而且還是受到來自美國的主人的毒品控制,**控制,基本上不必到30歲,基本上25、26歲就要被弄得油盡燈枯,但後面還有一群被忽悠的小姑娘在後面接班呢,人家是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明里不見人頭落,暗地使君骨髓枯,可是比你們這些早已被毒品和**玩爛的女人受歡迎哦。

當然了,對長老們來說,那只是遠慮,他們瘋狂的拆卸舊有的儒生階級勢力,遭遇的反撲不僅僅是那些不忿於帝都的泥腿子居然敢不優待自己的驚悚,更多的是對自己利益被侵占抹殺後的反擊。

殺父之仇可以一笑泯之,但是破家奪產的仇恨可以記憶十年。

「其實保密問題,真正的漏洞在長老會,這一點是我們自己沒有這個意識,後世的時候,信息完全公開化,你有心的話,連各種危險品配方都查的到,大家對於保密的消息基本上沒有多少警覺心,被外人探聽出去多少消息?最大的漏洞就是女人了,所以我說,還是孤女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