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大軍進發(2 / 2)

明末球長 一臉壞笑 2030 字 2021-04-15

所以本來張獻忠打算誓師之後,便先拿歸州祭刀的想法也只有落在了空處,當然了,大軍在他主持之下,對於那些冥頑不靈,既不肯捐錢捐軍餉犒軍,又不肯讓家丁幫忙助戰,因此財產被瓜分也就顯而易見了。

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就打你這不長眼的。

湖廣雖然大,但是南邊的衡山府、永州府、寶慶府,靖州宣慰司這樣明顯彈壓不穩的土司都千難萬難的地方,自然無法對上面形成合力,歸根到底,大明朝的政府結構有很多的問題。

古典式政府的執政動力來自於稅收。

基層官府為了增加稅收,在正常情況下,必然要使用增多人口,墾荒增產,打擊偷稅漏稅的活動,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正向反饋,在任何國家民族,人口繁衍都被視為是執政成功的象征。

但是大明朝,基本上都是反著來,所謂的重農,變成了把國家稅收都壓制在農民身上,而縱容士紳大規模的搶劫土地,使得每年的農稅根本收不上來,而商業稅更是在儒生們與民爭利的口號下,接近被取消,最後,有錢的不納稅,有地的不納稅,光拼命鼓噪窮人納稅。

這一點,與後世的皿煮國家差不多。

後世皿煮國家,也有相似套路,比如某個取向的政黨,最喜歡對選民宣召福利政策,也就是給你發錢,但這是非常危險的。

在這樣的政策下,這個政黨更趨向於或者希望創造大量需要領取福利金的窮人,這樣才能保證他的政黨可以有大量的票源。

反而是,如果一個政黨的基本盤,是中等以上富戶的選票,那么他就必然要擴大這個人口基數的,反而有利於整體進步。

當然了,情況很復雜。

而與此同時,在江陰的李定國軍隊,也在休息了幾個月後,也早已提前在當地財富的輔助下,完成了戰備,作為軍中主帥的李定國親臨第一線,對士兵鼓舞士氣,在將左夢庚的精銳吞並後,其實他的部隊非但沒有受損,其實實力還在,這一下足夠那些懦弱的南明官紳喝一壺的了。

當然了,李定國這個時候出手,可以說是做了相當的思想斗爭,承擔了巨大的壓力的,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長老會派人告訴他,此次南下,是為了拯救那些黎民,如果李定國願意的話,可以任命他為前線的將軍,卻是要在南洋與紅毛人進行一次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徹底把他們趕出天朝的勢力范圍去!

看過世界地圖的李定國還是很糾結的,作為軍人建功立業的想法自然是在的,打內戰怎么說都沒什么意思,但最終還是放下了顧慮,他還是得為手下兒郎考慮,毅然出兵響應張獻忠的號召,開始對周邊州府蠢蠢欲動,並且裝備了來自北方工業的武器,換上了一身戎裝,以大西東路軍總前鋒的名義開始招降納叛,一時間從者如雲,多少失去希望的農民紛紛聯絡響應。

不但如此,張獻忠還在這幾個月之中,千方百計的聯系上了一直被長老會壓制的幾位王爺,還有不少的野心家,都被他以大西皇帝的名義,什么總督啊,將軍啊,招討啊,反正大西軍的軍制混亂,層層疊疊的,這些草紙不如的任命書在內部是沒有用處的。

李定國雖然東征西討能力極強,對部下的向心力也足夠,但這是建立在不斷的勝利之下的。

長老會並沒有名人收集癖,只不過是盡可能的收編有用的人才,這一點長老會絕無人種和籍貫的高低貴賤之分,對於李定國這樣一個耿直果敢而且可以為大明打到最後的人物,他們是非常尊敬的,而且此人雖然是出身北人,卻在南方打了幾場勝仗,可以說,如果弄到南洋,做個剿匪警備司令,專門對付土著,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因此許多北方工業的業務員都知道長老會對李定國的招納之心,所以對於李定國的生意過程中他們也都對李定國很是客氣。

沒錯,生意無分大小,這里有兩塊金錠子,你給我說說看,哪一塊是高貴的,哪一塊是低賤的?

李定國嘗到了軍備競賽的苦果,周圍的州府開始采購來自帝都,打著北方工業徽記的武器,雖然可以通過戰斗奪取武器,但是這樣的想法明顯是把南明軍人當死人了。

李定國很清楚目前自己非常危險,內部分為了老兄弟、左夢庚的手下、在江南招納的流民三股,不同於長老會的現代化的新兵連制度,軍隊的訓練、管理、指揮被分開,在缺乏後方文官支持的情況下,李定國不但要管理軍隊,對於民務也不得不插手,百姓逃亡的速度,在那些有錢富戶跑掉差不多後,所謂貧賤不能移,也就是如此了,但生產效率的下降,使得他對士兵的控制力減弱,除了老兄弟還能維持士氣,其他的就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