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游歷 第18章 月姬(2 / 2)

項羽嘆道:「姑娘果然是貴胄之後啊,項某其實也是楚國將門世家,咱們也都算亡國之人吧!」

月姬一愣,道:「項兄是楚國將門世家後人,那不知是哪位將軍的後人?」

項羽道:「不滿姑娘,項某的祖父就是楚國大將軍項燕。」

「什么?!」月姬大驚,叫道,「你……你真的是項燕大將軍的後人?!」

項羽一愣,道:「怎么了?」

月姬激動地道:「太好了,我父昔年曾和項將軍有所交情,我這次實是就是奉了母親之命,前來楚地投靠項家的,沒想到卻在這里遇到項公子。」

項羽一驚,問道:「不知令尊是……」

月姬道:「家父姓韓,單字一個非。」

「什么?!」項羽大吃一驚,道:「月姬……月姬你是韓非先生的女兒?」這韓非在戰國末期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是韓國公子,師從荀卿,但思想的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卻「喜刑名法術之學」,「歸本於黃老」,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韓非身為韓國公子,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采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余萬言的著作,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懣。

後來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了《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贊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嘆。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秦王政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為了見到韓非,便馬上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原本不重用韓非,但此時形勢緊迫,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王政認可了他們的說法,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葯,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王嬴政在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便下令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

當下,項羽知道月姬是韓非的女兒,不禁很是驚訝。

只聽月姬道:「韓國滅亡後,月姬和哥哥、母親流落民間。前兩年,月姬的兩個哥哥因為犯了秦法被殺,韓國滅亡,我們一家在韓國舉目無親,只余下月姬和母親艱苦度日。一個月前,母親病逝,因為我父昔年曾經和項燕將軍有交情,又聽說項家在會稽頗有勢力,所以母親讓我前來投靠項家,並奉上父親的遺作,希望對將來反秦有幫助,誰知道卻在半路遇到強盜,險遭侮辱,月姬只得提出以成親為借口拖延時間,保住清白,本想之後找機會尋死,可誰知強盜看的緊,這才……

項羽聽了這話一愣,道:「你說韓先生的遺作,什么遺作?」

月姬看了項羽一眼,道:「公子,月姬想再確認一遍,你……你真的是項家的後人嗎?」

項羽點頭道:「我敢對天發誓!」

月姬低頭想了想,道:「那請公子轉過身去,那東西小女子一直貼身珍藏,現在需要寬衣取出。」

項羽一聽這話,不禁臉一紅,道:「是是!我不看!我不看!」說著,趕忙轉過頭去,想起後面絕色美人正在脫衣,心中不禁大是煩躁難耐。

等了仿佛有一個世紀那么長,終於,月姬道:「公子,可以了。」

項羽趕忙轉過頭,只見月姬手上拿著一份書簡。項羽拿過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治國治世》四個大字。

月姬道:「此書簡乃是先父當年前去秦國之前交給我母親,說這是他一生所有知識的總結匯集而成,從未傳世,天下僅此一份,讓我母親務必要保管好,希望將來對韓國富國強兵有所作用。」

項羽點了點頭,翻開一看,走馬觀花的了一遍,不禁驚得呆了,原來這本書上所述竟然是一種新的學說派別,是一種新的治國之道,里面融合了儒家、法家、道家三派的的精華學說,旨在以法家治國為主,儒家道家取其長處治世為輔,兵家、墨家、縱橫三家為其附庸,沿用秦朝二十級軍功制,對有軍功者當大肆嘉獎。並且書在後面提出了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等做法,建議在全國開辦培養人才之機構,讓本國的百姓從小學習,將來為國家效力。而在選拔人才上實行問答之制,不論貧貴富賤皆可參加,國家派人自己出題目問這些人,回答的最好的就可以重用,在項羽看來,這就是科舉制度。

想不到韓非這本從沒有出世過的書簡居然包含如此之多的精義,若這些想法在將來一統天之後實施,那可真是……項羽無限意中。

※※※

求票票、鮮花啊!謝謝

本書群號1:195493498

本書群號2:122571423

本人qq:450361260

看小說就上【新第三AK小說】,請記住域名哦:www.shubaol.com ,防止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