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5 與你偕亡(1 / 2)

漢祚高門 衣冠正倫 1593 字 2021-06-16

這話說的不算客氣,等於直接質疑了譙王報仇之心,但也顯示出沈哲子心情之郁悶。這譙王真是一個豬隊友,今次若不能收拾了王家人,自己也算是枉做壞人一次。

聽到沈哲子這話,庾條亦在旁邊冷笑道:「似勇實怯,這話真是不錯。王門勢大,譙王孤身一人,血仇既難報,作勢苟且,亦在情理當中。」

被這兩人言語擠兌,譙王已是勃然色變,怒吼道:「你等亦要試我劍利或不利?」

你的劍利不利跟老子有屁關系!

看不成熱鬧心情已經很郁悶,沈哲子聽到譙王這耍橫之語,神色亦是一沉:「譙王是要舉世皆敵嗎?」

譙王終究還是沒有被憤怒沖昏頭腦,又怒視這兩人一眼,然後便匆匆離去,要在園中搜索王氏兄弟。

看著譙王匆匆離去背影,沈哲子心內不禁嘆息一聲。像這種遠支宗室,但既非西陽王、南頓王那種宗室老資歷,又無東海王這種政治意義,亦非親厚帝裔,不過一個虛名王爵,真的是看得起稱一聲王,看不起又算個啥?哪怕王氏已經勢衰,區區一個譙王也不值得過分重視。

若是這譙王能沉得住氣,出其不意的難,尚有幾分報得血仇的機會。但若對方已經警覺,又豈會讓他得手。

甚至不需要跟上去看,沈哲子亦知譙王今次必是徒勞無功。這卻是他不能忍受的結果,心內先是嘆息一聲,暗道又不是自己死了老子要報父仇卻要比譙王這個當時人還要操心,繼而才又思考起王氏兄弟或會做出的反應。

因為對此事尤為關注,庄園門庭以及幾個出口都有人手安排在那里,倒是可以確定王氏兄弟此時尚未離園。

先既然王家已經得知譙王要報父仇這件事,已無隱瞞的必要,索性不如將事情鬧大。於是沈哲子便將這想法與庾條與任球略作交待,這兩人亦意識到此事宣揚出來後沈家能直得的好處,最起碼在選帝婿這件事情上,王氏將要不成對手。

對於這種陰謀事情,庾條亦是頗有心得,不忘叮囑任球一聲:「王門勢大,哲子郎君先前所言譙王似勇實怯一節,任君與人論及此事時不妨倍言此節,如此才可迫得譙王與王氏不死不休!」

任球聞言後亦是一笑:「庾君所言正是,不獨於此,如今我等都留東海王別業,王氏或要托庇於東海王。東海王是要宗人相親,還是大局為重,亦可略論一二。」

聽這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沈哲子心內不禁感慨,自己大概命格與好人相沖,身邊盡是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貨色,看熱鬧不嫌事大。

不過許多事情,就是要在爆伊始做個定調,日後再扭轉起來才困難。否則憑時下僑門掌握輿論,而王氏在僑門中影響力又無與倫比,避開風頭後稍加運作,此事未必不能大事化小,最終毫無波瀾。

等這兩人分頭去散播消息,沈哲子又開始考慮自己能做什么。他家在東海王庄園內尚有幾百部曲,如果不能揮這個優勢則未免有些可惜。雖然不至於要親自下場幫譙王報仇,但營造一個緊張氣氛,將事情定性更嚴重惡劣一些還是可以做一做。

略加沉吟後,沈哲子便有了決定,喚過劉猛來耳語一番。劉猛聽到這吩咐,不免有些錯愕,稍顯遲疑道:「園中如此多人,郎君亦在園內,若混亂起來,只怕不好脫身……」

「不妨事,園中如此多貴人,都是惜命之輩,或能一時亂起,不會有太大動盪。只是你吩咐他們自己要小心,不要被窺破蹤跡。還有最後那一樁事要安排好,不要出錯。」

沈哲子仔細吩咐一聲,然後示意劉猛去安排。為了幫譙王報仇,他也是煞費苦心。

做完這些之後,沈哲子才又帶著幾名隨從,循著譙王去路准備看看熱鬧。雖然已經篤定譙王此行不會有收獲,但沈哲子心內多少有期待,想看看王氏吃癟,否則自己便是枉做一場壞人了。

此時園內尚是一副波瀾未起的樣子,許多昨夜通宵達旦宴飲歡慶的賓客此時精力多少有些不濟,多去覓地休息。剩下的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散落在園中各處,各自為樂。

但是當沈哲子越過昨夜那大殿行入庄園中心時,便感覺到氣氛有了異常,左近巡邏警戒的甲士變得多了起來。

一隊王府衛士自另一個跨院疾行而過,為者正是昨日入園時沈哲子曾見的那名小將,神態頗為凝重,看到沈哲子立於道中,他腳步頓了一頓,轉而行過來行禮道:「不知沈郎要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