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春節進行時(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在不正常的地球開餐廳的日子 !

在亞洲的大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一場現代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行進入了中場休息的階段,在二十天的上半場遷徙活動中,超過二十億人次的中國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從四面八方趕往自己的家鄉,為了參加一年一度最大的聚會:春節。

人們乘坐火車、汽車、飛機各種交通工具縮短自己旅途的時間,只為了能早一點回到自己的家鄉。而從廣東福建等地出發的回鄉摩托大軍也掐著時間緊緊的趕往川渝家鄉。

中國,世界第一大經濟增長體。

支撐著這個國家發展的除了消耗著世界百分之六十的混凝土、百分之五十的鋼材、百分之四十五的煤炭、百分之二十五的電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國家有著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一支產業工人隊伍:一支4由.5億人組成的產業大軍創造、生產、制造、銷售著占據著全世界近乎一半以上的民生用品。

他們幾乎全都接受過初等教育,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接受過中等偏上教育,其中百分之三十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

他們用低廉而專業的技術支撐著這個國家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放緩了全世界的通貨膨脹。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能快速的提升全世界人民的幸福感,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用得起iphone,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消費的起阿迪納克。

莆田制造的運動鞋讓人均收入每天只有一美元的馬達加斯加平民能穿上合腳的鞋子。

mi、vivo等中國公司制造的低價智能手機讓月均收入只有一萬三千盧比(約合人民幣一千二到一千三)的印度平民第一次用上真正的智能手機。

中國虎門(包含長安)擁有超過兩萬家模具生產廠,生產著全世界近乎百分之二十五的模具。這里只需要全面停電斷供一天,全世界的制造業就要蒸發數百上千億。

這支專業的產業工人隊伍是其他任何一個世界都無法取代的,不論是所謂新興產業地的越南、印度、印尼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地方。

因為比中國人工費用低的國家受教育程度要低到可怕,認識三百個字會四位數之內的加減法就算接受了初等教育不算文盲。不要指望這些人去操作數控機床去生產零件,除非想把價值不菲的機床弄報銷。

因為他們不會懂三維坐標系xyz在加工中的含義,也永遠弄不清楚g指令的使用方法。他們只能當一個開關工件門上下零件的工具人。

這些國家不會有自己生產、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機床。畢竟他們連最簡單的步進電機都沒辦法好好的大規模可靠的生產出來。

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多接受過中高等教育的人投入第一產業的生產研發之中。

所以他們不會有自己的jier、bj精雕。不會有這些在工程方面稱雄一方,並且反攻全球重機工程重新制定行業標准的核心企業。

而任何一個比中國產業工人更專業的地方,那里的人工費都能嚇退資本的大規模進入。

這支龐大的產業軍隊如候鳥一般來自全國四面八方,他們如同造血干細胞一樣撲向大城市與工業密集區域為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輸血,而現在是倦鳥返巢的時刻。

川渝地區出去打工的很多夫妻都是騎著摩托車背著行李出門的。而現在他們又一次騎著摩托車背著行李回家。

從廣東出發,浩浩盪盪的返鄉摩托車大軍超過十萬人。因為春運票難買,很多人不得不選擇在寒冷的天氣騎著摩托車回家。

騎行上千公里,路上消耗兩到三天,很多人只是為了回家看一看父母。把從大城市買的新衣服帶給孩子。這一路上的寒冷和艱辛變得不再那么難捱。

從江愛國的家中出來,江建民沒有跟著江華去他三叔(江華父親)家,反而是帶著江華和張桐前往了進入雙慶的最後一個返鄉摩托大軍志願服務點。

「我之前查了,今天會有最後一批返鄉摩托車大軍經過這里。然後回雙慶下面的各個鄉鎮。應該是最後一批,有一千多人。今天大年三十,這個志願點人手不夠。我在這里幫會兒忙。等會去姐家。」江建民說的志願服務點就是幾個搭在路邊的大帳篷。

江華看了眼張桐:「嗯?」

「看我干啥。你想留下來幫忙就說唄。」

「怕你不樂意唄。」

「有啥不樂意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因為返鄉摩托大軍的特殊性,每年返鄉摩托大軍路過的地方當地一般都會准備一些服務站,用作給返鄉工人的歇腳點。主要就是提供一些熱開水和上廁所的地方,條件好點的地方會提供熱湯和簡單的免費飯菜。好吃說不上,但不難吃能吃飽。

這個下高速後的服務點是進入雙慶後的最後一個服務點了。到了這,距離回家的路就不遠了。

在廣東工作的楊寧騎著自己的豪爵150帶著自己的媳婦在寒風中騎行了兩天了。雖然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但妻子還是有些鼻塞感冒。

沒有辦法,因為春節的火車票太難買了,尤其是廣東作為人口導入大省,每一次過年搶票就像是一場戰爭。運氣好就搶到了,成為了幸運兒。運氣不好,那就只能是想其他辦法了,或者干脆就不回去了。

但是今年一定要回去。

「娃兒明年要讀書咯!過年要回去,跑跑關系看能不能去市區的好學校讀書。」妻子從年前就開始叨嘮這事,想不上心都不行。

在虎門一家工廠做四軸聯動的高速雕刻機操作編程的楊寧一個月也能賺到一萬一千塊的薪水。放眼全球同行,楊寧的薪水可以說低廉。但是在許多同鄉和同學比較來說,自己卻可以說不錯了,比很多讀了大學的同學拿的薪水還要高。

楊寧本人很知足,十八歲高中畢業去廣東打工,進了工廠學數控銑床的技術。一學就是三年,出師後就在工廠獨當一面的干活。認識了隔壁工廠的同鄉女孩,兩人就如無數打工夫妻一樣,相識相戀結婚,平淡的不需多費筆墨,但卻是東南沿海地區無數打工者的人生寫照。

二十二歲生了孩子,人生風波不起,最大的變化就是自己多學了四軸聯動的技術,然後工資多了幾千塊。明年應該還能每個月多加一千塊,二十八歲的楊寧覺得人生過的不錯。

自己在老家的鎮上買了套大房子,在工廠成為技術骨干。他計劃著明年存錢買輛二手車,這樣過年的時候買不到車票就不要這么狼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