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任務發布(1 / 2)

「我希望你能來點兒好消息,尼亞。」向山一攤手。

「反應路徑還是一團糟。」尼亞古蒂也很無奈,「不知道這些特殊有機物是怎么來的、經過什么了什么路徑,就很難知道是什么基因參與其中……而且有些還未必是基因層面的改動。」

基因層面的改變,不管是優勢還是劣勢,好處還是壞處,都是改造者與後代一同承擔代價。

無法控制的自然突變也就罷了。按照一般的倫理來看,祖先並沒有權力去決定後代的一切性狀。

當然啦,當然,後代也確實是可以通過新的基因改造,去覆蓋掉先祖的選擇。

但是,這終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每一次基因改造,都隱藏著「不可預估」的風險。哪怕是最為優秀的科學家,也不敢斷言自己完全吃透了某一個基因片段在生物體內的作用。轉入一段基因之後,這一段基因有可能與其他片段產生什么從未見過的bo。就好像程序員永遠也不知道引入一段代碼會以何種方式產生何種bug一樣。自然的產物永遠缺乏整體性的「設計目的」。

比如某個大眾化的改造手術,需要往細胞內轉入基因組a。這個基因組a可以產生特殊的神經遞質來提高思維的效率。但是,某個人的祖先做過一個相當小眾的基因改造手術,體內存在基因組b。這個基因組b與a共存的話,會導致細胞內生成有毒物質,且這個有毒物質缺乏分解路徑。這樣的話,這個改造者就有可能被細胞的代謝產物給毒死。

類似的慘劇偶爾會在庇護者士兵中出現。

另外,改造手術也會造成遺傳信息的丟失。而這種丟失,有可能會導致未來人類無法追朔自己演化的起源。

因此,不涉及遺傳信息的神經改造技術,在這個時代依舊有一定的存在空間。

比起基因改造手術,這類神經改造技術的優勢在於穩定與可控。

在這個「你不知道你祖先做過什么改造」的年代,「可控」是相當重要的。

包括用某些信號因子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組,使得細胞在一定時間內改變形態,又或者通過胞吞送入其他人工細胞生成的細胞器,又或者直接在細胞表面嵌入微型的人造晶體,來改變特定細胞的電化學特性。

很久以前,約格莫夫曾告訴過向山,生命的許多過程,都不完全由基因來控制。或者說,「受力影響的占比比較大」。只要微調細胞內的環境,完全相同的基因也能呈現出差異較大的性狀。

即使是在追求性能巔峰的極限爆改之中,這類改造手術也被視作是有意義的。

「要是考慮到這一類的手術存在,你腦內物質就更難推測生成路徑了。」尼亞古蒂搖搖頭。

「一筆爛賬。」向山嘆息,「就沒點好消息?」

「嗯,你與2075年向山的dna信息記錄對比結果來看,你跟2075年的向山相似度……98.98左右。」

「哦。」向山忍不住鼓掌了,「合著我現在法律意義上甚至都不可以算2075年向山的兒子?嗯,還是應該說『法律意義上這個結果不足以支撐我是2075年向山的兒子』來著?改得有這么多嗎?話說為什么是2075的資料?」

「只留下這個了。」尼亞古蒂嘆息:「還記得嗎……你有相關記憶嗎?那個時候我們剛剛開始做俠客的。我們開始探索更加激進的自我改造策略。就連古老的冥想技術都有涉足。那個時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