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唯物論和太陽中心說(1 / 2)

墨唐 將臣一怒 2743 字 2023-04-07

「月圓之夜,紫禁之巔!」

三天後,長夜降臨,一輪明月緩緩升起,長安城無數百姓仰頭望月,心中激盪。

他們原本以為武林大會之後,紫禁之巔已經落下了帷幕,可是沒有想到武力對決雖然落幕,紫禁之巔又迎來了思想上的巔峰對決。

唯識論vs唯物論。

兩種思想單單從名字上就能看得出來爭鋒相對,更別說他們一個是威壓天竺佛界高僧玄奘的開宗立派的理念,一個是大唐一己之力挑起百家爭鳴墨家子的理念,分別代表佛家和墨家兩派的智慧結晶。

「你們說,墨家子和金蟬子的辯論誰會贏。」長安城中,所有人都議論紛紛,猜測誰能夠贏得這場辯論。

「依我看,玄奘大師的贏面很大,據說玄奘大師曾經在天竺召開無遮大會,守擂台十八日,無人能敵,回到大唐之後,更是接連挫敗諸子百家,造就了佛家的如此聲勢。」一個佛家信徒篤信道。

「那是玄奘沒有遇到墨家子,墨家子自從帶領墨家出世之後,未嘗一敗,其矛盾論更是被無數學問之人奉為經典,唯物論一出,單單從名字上就知此乃墨家子一貫的觀點。」百家之人紛紛站在了墨家子這一邊。

而長安百姓中,更是陷入了糾結,佛家給了他們心靈的天堂——西方極樂世界,而墨家子給了他們人間天堂——廣廈千萬間,最終大多數長安百姓還是遵循了身體的需求,選擇支持墨家子,但是支持佛家的依舊不少。

紫禁之巔中,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無數人涌入紫禁之巔,爭相目睹這場巔峰對決,就連洛陽城的百姓聞訊也快馬加鞭趕來,准備聆聽這當世至高學問。

「玄奘大師來了!」

隨著一陣喧嘩,紫禁之巔的通道中玄奘大師帶領佛家眾人聯袂而來,頓時引起了不少佛家信徒的歡呼。

「玄奘大師!一定要當心墨家子,墨家子伶牙俐齒,不但曾經力壓長安佛門,更是曾經用矛盾論擊敗過陰陽子。」辯機一臉擔憂道。

玄奘搖了搖頭道:「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今日之論乃是我佛家的劫數,此戰佛家不可退避。」

玄奘抬頭,看著能夠容納近兩萬人的紫禁之巔,不由心生感嘆,就是他心目中大雄寶殿恐怕也不過如此吧!而這一切乃是不信佛,堅信唯物的墨家子所建。

曾幾何時,他在戒日王的無遮大會上風光無限,然而當時的情況卻和現在相比不值一提,如果能夠在如此恢弘的大殿之中,弘揚心中的佛法,真正征服長安城。

玄奘平復心情,緩緩走進這恢弘的紫禁之巔,在論台中央盤膝而坐,口誦佛經,等待墨家子的到來。

墨頓並沒有讓玄奘久等,很快也出現在紫禁之巔。

「墨家子來了!」

「墨侯!」

「墨大人!」

整個紫禁之巔掀起了一陣陣聲浪,長安百姓人人歡呼,紫禁之巔乃是墨家子所建,然而這確實墨家子第一次出現在紫禁之巔。

哪怕當初的武林大會,墨家子並未出現在紫禁之巔的舞台,而這一次,墨家子終於站在了紫金之巔的舞台,而且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現。

「墨大人!」

「玄奘大師!」

墨頓和玄奘對視一眼,佛家和墨家紫禁之巔的決戰正式開始。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佛家無意於墨家相爭,兩家何不就此罷手。」玄奘大師嘆息道,一副與世無爭的高人風范。

墨頓卻哈哈一笑道:「慈悲可不是喊幾句口號,慈悲在於行動,今日紫禁之巔所有的收益全部都捐給紅十字會,以用來救助天下貧苦人士。」

墨頓一開場,立即拋出一個勁爆的消息,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歡呼,不得不說,墨家子做事就是大氣,紫禁之巔座無虛席,單單這個門票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看著墨家子一出場就先聲奪人,佛家眾人不由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無他,墨家子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行事極為大氣。

「心懷慈悲心,人人皆可度,心中慈悲,方可行慈悲之事,重心不重跡,心中慈悲,勸人向善,亦是大功一件。」玄奘毫不猶豫的用佛家慈悲反駁,一時之間引起了不少人的歡呼,畢竟能夠和墨家子財大氣粗相比的沒有幾人,更多數人還是心懷慈悲,而沒有能力做慈善。

二人剛一開始,就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而且各有一批追隨者。

墨頓卻搖了搖頭道:「憐憫、同情、慈悲之心,百家皆有之,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墨家有共同富裕之願望,醫家懸壺濟世之心,諸子百家心有所願而皆為各自的理念而奮斗,用自身的能力來幫助世人,而佛家卻僅僅將慈悲掛在嘴上。」

「如今墨某將今日紫禁之巔的收益全部捐出做慈善,據我所知水陸法會佛家更是得到了不少的善款,而且佛家寺廟有功德箱和香火錢,同樣受益不菲,不知佛家是否會捐出做慈悲之事。」

「墨家子好歹毒的用心!」辯機心中一顫,如果玄奘大師受激,一沖動之下捐出善款,那佛家將徹底失去了財源,只能繼續沉淪。

玄奘卻不慌不忙道:「這些善款乃是信徒供奉佛祖的香火錢,一部分用來共奉佛祖,一部分佛家會用其救濟世人,用來幫助來寺廟尋求救濟的百姓。」

「恐怕還有一部分是佛家自己用吧!」墨頓直接揭開玄奘的隱藏的機鋒。

玄奘卻臉色不變道:「佛家唯有保留臭皮囊,方可侍奉佛祖,弘揚佛法,普度世人。」

「佛在何處?」墨頓追問。

「這世上若人人眾行奉善,常懷慈悲心腸,那么人人皆是佛,心中若有佛,人人皆是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在心中。」玄奘口誦佛經,宣揚佛家至理,頓時引起了全場的掌聲。

「非也,墨某認為天下唯物,物質決定意識,大唐地大物博,人傑地靈,地處四戰之地,方可誕生諸子百家,強國強民。

而天竺則地處半島,北部則是崇山峻嶺阻擋,猶如並無外敵之憂,內部卻等級森嚴,推行種姓制度,普通百姓水深火熱,這才讓佛法盛行,尋求心靈上的一絲寄托。」墨頓伸手一揮,只見一個巨大的地圖投影而來,赫然是天竺和大唐的地圖,而顯然天竺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根本沒有什么外敵。而大唐周圍西突厥、薛延陀,吐蕃、高句麗強敵遍地。

百姓一片嘩然,誰也沒有想到墨家子竟然唯物論解釋大唐誕生諸子百家和天竺誕生佛家的原因,而且看其大唐和天竺的地圖,貌似還真的如此原因。

「天竺之地人人信佛,不動刀兵,人心向善,這也是貧僧立志要在大唐弘揚佛法之原因。」玄奘宣揚佛家戒殺生的理念,

「天竺之地的確人人信佛,佛寺遍地,那敢問大師,天竺之民可有大唐之民富?其城有我長安城之雄偉?其國可有大唐之國強?我大唐一人就可在天竺滅一國,可見天竺國力之弱,既然如此,我大唐為何要學弱國之法。」墨頓直接拋出唯物論的理念,以最基本的的事實給予玄奘還擊。

「好!」

而整個紫禁之巔頓時掌聲雷鳴,乃是諸子百家締造了大唐的無敵,創造了大唐的盛世,如果要真的如天竺一般,一人可滅一國,大唐恐怕根本擋不住如狼似虎的游牧民族,恐怕那個時候,唯有滅國一道,如此看來,諸子百家反對佛教乃是再正確不過了。

玄奘有心反駁,然而天竺弱於大唐卻是不爭的事實,更別說還有王玄策一人滅一國這個驚天丑聞在。

「佛法無邊,佛家願意東渡前往高句麗等國,讓其息兵止戈,如此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豈不是人間佛國。」玄奘一咬牙,為了佛家再次許下宏願。

「東渡!」佛家眾人心中一凜,然而如今佛家的形勢岌岌可危,也只能咬牙硬頂。

墨頓搖頭道:「正如墨某所說,物質決定意識,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佛家認為佛祖無所不能,然而真的到矛盾爆發之時,佛祖什么也做不到,大唐不可能將國運寄托在虛無縹緲的佛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