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緩手」是會傳染的(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圍棋夢最新章節!

申城,某圍棋比賽的賽場。李小強和眾多棋界人士一起,他們在關注著一場比賽。

由於有好幾個國內賽事都在這個時間段內進行,因此申城棋壇顯得非常熱鬧。現在大家關注的,就是楊似海三段和常韌聖二段的比賽。

從這個比賽的規格和檔次來說,這場比賽當然比不了前幾天「名人戰」的決戰。但這場比賽依然引起了比較大的關注。因為從其他角度來看待這場比賽的話,還是能找出很多看點的。

首先這是一場決賽,更是一個全國性比賽的決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國個人賽」都是國內最高等級的賽事。也就是說,只有拿到這個比賽的頭名。才被認為是貨真價實的「全國冠軍」。這場比賽的性質也是類似,誰贏下這場比賽,誰就是國內的「青年冠軍」。

第2個看點:本場比賽,有點「地方隊」對抗「國家隊」的意味。在這樣一個年代,「地方隊」和「國家隊」之間的差距之大不可想象。由於比賽的機會太少,就那(么一點有限的比賽資源,往往也要向國家隊傾斜。這樣一來,地方棋手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楊三段今年是17歲,而常韌聖是12歲。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這應該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是什么彌補了這5歲的差距呢?也許常韌聖的圍棋天賦要高那么一點點,但他所處的環境,他享受更多的資源。可能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這樣一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想要提高圍棋水平的話。周邊環境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拿這兩位棋手打個比方吧。例如楊三段和常韌聖學習同一張棋譜。常韌聖的收獲可能就要比楊似海大一點。楊三段如果碰到什么困惑,他基本沒有辦法向其他人請教。因為他舉目望去,周圍人的水平,可能還不如自己。想在比賽中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呢?又沒有多少比賽機會。這樣一來,想快速提高自己水平的話。那肯定是千難萬難。

而在國家隊就不同,常韌聖如果碰到什么問題。只要他肯去想,只要他能提出來,由於周圍存在一幫水平比他高很多的棋手。他可以很輕易的解開自己的迷惑。甚至由於其他高手有不同的風格,他可以得到不同版本的解答。這樣一來,他對自己的這個迷惑,就會了解得很全面。認識就會很深刻。

這樣一點點累積下來,常韌聖在國家隊呆1年,比得上楊似海在地方隊呆5年。

當然,這樣的效果。只在職業低段水平才有效,到了職業高段水平,更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天賦和修行了。

以上的看法,應該是圍棋界普遍的認識。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共識」。大家才會覺得,李小強實在是太神奇了。他在這3年多來,雖然在國家隊也呆了不短的時間,不過他也經常回家。真要算起來,他在地方上呆的時間還更長。可奇怪就奇怪在這個地方,好像無論處在什么環境。都不會影響他的進步速度。甚至他到老家呆一段時間,反而能下出更好的棋,能讓人清晰感受到他的成長。這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

很顯然,這種反常的現象是無法用「一般規律」來解釋的。碰到這樣的現象。當所有人都無法解釋的時候,大家也只好歸功於李小強的「天才」。只有李小強自己知道,這根本就不是什么狗屁「天才」。因為自己和其他人相比,不是資訊太少了。而是資訊太多了。別人在為找不到答案而發愁,而自己是苦於「答案」太多了。不知道哪個才是最佳答案,或者說。不知道哪個答案最適合自己。

這些藏在自己腦子里的「答案」,由於自己剛重生時候的水平不夠,或者說那時的「功力」不夠。自己只是「知道」,而無法「理解」。因此李小強需要經常花上一段時間,靜下心來思考,靜下心來消化和理解。在李小強自己看了,這樣的思考,可能比多下幾盤比賽更為重要。等自己真正吸收和消化一部分「答案」後,那自己的圍棋水平當然也跟著提高。

說到底,李小強只是找到了一條最適合自己修行方法而已。他可不認為自己是什么天才。當然,這樣的修煉方法是獨一無二的,只有重生者才適合這樣的方法。因此李小強無法在這個方面和別人交流。既然這樣,那也只好繼續被別人稱為「天才」。

「老大,現在大常的形勢是不是不錯?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的話,恐怕他也可以在擂台賽上露面了。」

國少隊其他幾位也破格參加了這個比賽。因此他們都在現場。由於賽場的人比較多,等李小強過來後,幾位同齡人自然而然就聚在一塊。大家一邊研究整個棋局,一邊在那竊竊私語。

今天的比賽,不僅要決出中國圍棋的「青年冠軍」。這其實還是第5屆中日圍棋擂台賽的選拔賽。這場比賽的勝者,將作為中國隊的先鋒,在擂台賽上出場。這也是本場比賽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

真要說起來,這個決定本來還是個「秘密」。不過整個圍棋圈就這么大。到了這個時候,別說其他人,就連國少隊的幾個孩子都知道這個「秘密」了。李小強估計,今天的兩位參賽者,應該也早就知道了這件事件。知道這場比賽對自己意味著什么。

由於新鮮出爐的圍棋「名人」來到賽場。李小強自然引來很多關注。棋局已經進行到後半盤,最後的結果也很快就能見分曉。當國少隊其他棋手給出自己判斷後,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小強,想看看年輕的「李名人」是怎么判斷的?

李小強看著面前的棋盤,特別是看著剛剛擺到棋盤上的那幾步棋。他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你們都認為大常的形勢不錯嗎?不過在我看來,大常想贏下這盤棋的話,贏棋的道路恐怕比較曲折吧。」

常韌聖的年齡雖然小,不過他的個頭卻一個勁的往上竄。最起碼在這一屆的國少隊里,他的個頭是最高的。因此大家平時都叫他「大常」,本來他還有一個叫「鴨子」的外號的。不過當他在李小強這里。了解了「鴨子」的另外一個涵義後,他堅決不准別人叫他鴨子,誰叫跟誰翻臉。因此大家只好叫他「大常」。

雖然貴為「名人」,但李小強的判斷,顯然沒有得到大家的響應。的確,目前棋局已經進行到100多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執黑的常韌聖都是優勢明顯。屬於典型的「空多棋又厚」。更何況,也正是因為李小強的出現。讓常韌聖他們的水平,較之他們前世的這一時期,水平都高出了很多。

在比賽現場。除了國家隊的棋手外,還有很多地方隊的棋手和教練在觀摩比賽。他們甚至覺得,單純從圍棋水平上來說,12歲的常韌聖,甚至要比17歲的楊三段高上一籌。

水平好像比對手要更高一點,目前的形勢,好像也比對手要好上一點,因此比賽進行到這樣一個時候,大家沒有理由不看好常韌聖。因此也沒有人認同李小強的判斷。當然。大家出於禮貌,也沒人出聲反駁李小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