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番外16(2 / 2)

千金裘 明月璫 1575 字 2022-07-22

所以為什么好姑娘都愛壞男人,就是因為他們總能第一時間給她帶來緊張感和刺激感,讓她們產生了這就是愛情的錯覺。至於陳士安這種人,為何無法打動衛蘅,那正是因為平淡和安全感,並不能讓人產生那種愛情的關聯。

老太太點頭同意了衛蘅和陸湛的親事後,陸家的人很快就派媒人上門行了納采禮,合過八字之後,就確定了婚期,在永和十八年的五月二十日。

不到半年就要走完六禮,時間還是頗為倉猝的,但是每一禮都辦得很隆重,尤其是四月三十日過大禮,陸家特地請了四位上京城的全福夫人到衛家送彩禮,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高閣老的夫人,大理寺卿齊夫人,安國公老夫人和平寧侯關夫人。

這全福人的陣容不可謂不強大,尤其是高夫人,出了名的難請。

至於陸家送來的彩禮,何氏粗粗地估算了一下,折下來也有兩、三萬兩銀子。這樣的聘禮在上京城來說都是極重的了。

何氏不由就放了心,她真是害怕衛蘅嫁到陸家會受氣,可是陸家的彩禮送得這樣重,想來還是看重衛蘅的。

「聽說,前頭陸家給楊家的聘禮,折下來也就一萬兩銀子。」何氏笑著道。

老太太至今對何氏還有些余怒未消,因而道:「你也別高興得太早,這上京城里誰不知道你嫁妝豐厚啊,陸家這是告訴你,人家不是看重珠珠兒的嫁妝才娶的。他們家的人,一輩子要面子。」

「那回禮咱們怎么定?」何氏小心翼翼地問老太太。

老太太道:「回禮不必貴重,跟他們送的彩禮才不多就行了。你給珠珠兒准備的嫁妝,也不要太豐厚了,你別忘了她們家還有個文安縣主,打聽打聽吧,不要越過她去。還有前頭楊氏出嫁時有多少抬嫁妝也打聽打聽。」

何氏早就把這一切打聽好了的,「楊氏進門是一百零八抬嫁妝,文安縣主也是一百零八抬,不過第一抬是當時先太後留給裕靈公主的一對玉如意,第二抬是皇後娘娘賜的三尺高的珊瑚盆景。」

老太太聽了後直皺眉,「給珠珠兒准備九十六抬就行了。」

「可是……」何氏明顯有些不願意。

老太太道:「畢竟是續弦,總不能讓珠珠兒還沒入門就招人口舌吧?要怪還不是該怪你?」老太太不無咬牙切齒地道。

何氏哪里還敢再說。

衛蘅的嫁妝雖然只有九十六抬,但是何氏還是托木夫人,向木皇後要了第一抬嫁妝,一對玉如意,第二抬是陳貴妃送的一對如意瓶。至於庄子、鋪子更是無算,衛蘅看了嫁妝單子之後說什么也不肯要,只意思意思地挑了兩處京郊的庄子和四處鋪子。何氏不得已,硬塞了十萬兩銀票給衛蘅壓箱底。這些還只是列入了嫁妝單子的。

至於姑娘嫁人用的床、帳、被褥、衣櫃、妝奩等等,細致到唾盂都是何氏替衛蘅從小就攢好了的。當初衛蘅倉猝地在杭州出嫁時,這些嫁妝來不及送到杭州,而何氏回上京時,衛蘅就已經知道她和何致是不可能做一對真正的夫妻的,便告訴何氏不用將嫁妝千里迢迢送到杭州,哄著她指不定她和何致會回上京。何氏也就應了。

這會兒何氏只慶幸這些東西沒送到杭州去。一個母親從小就替女兒積攢的嫁妝,那深深的心意,如今卻被辜負,何氏只怕想起來就會吐血。

五月二十這日,陸湛按俗,穿著鮮紅的新郎服,頭戴金冠,騎白馬在前為引,衛蘅所乘的花轎需要繞上京城一圈,嗩吶四起,鑼鼓喧天,這是一個女人一生里最隆重的日子。

上京城里看熱鬧的人極多,老百姓只覺得騎在白馬上的新郎倌長得實在好看,也不知道什么樣的新娘子能配得上他。

而到男方和女方家里吃酒的知情人,心底又有另一番感嘆。

之前可沒幾個人能猜到陸子澄續娶的妻子會是衛家和離歸京的三姑娘。盡管衛蘅在女學結業禮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對於二嫁婦人來說,那就是穿舊了的衣袍,曾經再華貴、再漂亮又如何。

男人們雖然暗喜於一直壓人一頭的陸子澄居然娶了和離女,可是又不得不羨慕,衛蘅長得多美啊,昔日的京城第一美人,又是靖寧侯府衛二老爺的掌上明珠,嫁妝也極其豐厚,說實話,換了他們如果喪了妻,只怕也是願意娶衛蘅的。

至於女人們,則是覺得,衛蘅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啊,和離之後居然能嫁給陸子澄。楚夫人怎么能同意?

而衛蘅的臉藏在蓋頭下,拜天地時,臉上的笑容一直不散,連餓了一日的飢腸轆轆之感都忽略了。夫妻對拜時,臉蛋更是比紅蓋頭還要紅。

送入洞房時,喜娘說了好大一通喜慶話,她說一句,女家就給一個厚厚的紅封,弄得她笑得合不攏嘴,好話不斷,只除了在看到新郎倌那張俊美卻面無表情的臉時,聲音會微微地打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