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二章 利益與良心(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風騷重生傳最新章節!

這邊姜坤各種感謝賈鴻漸,在另外一邊,賈鴻漸這腦子里面也在想著相關的事情——其實吧,他這外人對相聲行當里面真的不太能說話,或者說的白一點的話,那就是相聲行業這些年還好點了,但是這小圈子里面還有傳統的規矩,只有圈兒內人才能說一些話,外行人說話那都沒人聽!

所以這種事兒呢,那姜坤來做其實挺合適的。雖然他再業內的傳統圈子里面評價不高,但是怎么說都是有師承的,也算是有「根」的人,也不算是外人——個別的那些個年代改行來講相聲的,很多那都是以為到了新時代,就不講究什么師傅傳承之類的,但是可能成名之後才發現很多圈兒內有師傅傳承的人一點都不待見他們,甚至把他們給當成了外行人了!

這些事兒呢,姜坤來做的話,那算是行內人,起碼很多事兒不至於說有什么太多的反彈。在他這些給姜坤說的建議里面,幾點都是為了傳承傳統的東西,另外就是還想讓這相聲能夠回歸劇場。從某些角度來說,這相聲之所以是脫離群眾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脫離了劇場,因為脫離了劇場,不再靠著觀眾捧著吃飯了,這當然就不接地氣了。

因為相聲如果完全變成了晚會相聲的話,那出名的人那反而就好過了——這就跟中國的音樂界有點像,當網絡和盜版吧音樂市場毀了以後,這已經出名的,那就可以靠著各種演唱會趁錢,但是這沒出名的那就沒有出頭的路了!然後出名的人,那就可以再過氣了之後,什么十六線城市都去走穴,唱的歌那都是20年前的流行歌曲,但是就是能趁錢!這樣的情況下,這過氣的還會想著在弄新歌么?

同樣。相聲界的也是這樣,一些已經成名的人在這個慢慢開始萌發精神文明需求的年代,那一個個的都下去走穴,這賺錢賺多了之後,可是沒了劇場的相聲,這新人沒辦法出頭啊!這新人打個比方,那就跟醫生一樣的,醫生要醫術高。怎么都是要經過大量病人有了經驗才行!甚至說的過一點的話,一個有難度的手術的話,中國的醫生每年都能做上百個的,這當然就有經驗了,美國的醫生一年才能做幾個,這能有經驗的肯定就少了唄!資源就這么一點唄!

所以。沒有了靠著說相聲直接跟觀眾接觸賺錢的機會,這新演員一方面沒辦法總結提高自己的水平,另外一方面也沒地方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總不能新人一出來就靠著各種晚會過日子吧?

因此,反正相聲界現在不景氣,不如把那些以前學過相聲的,但是不怎么出名的那些,給趕到劇場里面,靠著本事吃飯,然後呢在找點老先生什么的。總結一下當年的傳統段子以及傳統的技術,讓他們在空閑的時候可以自學一下,這有上升的途徑也有了生活的壓力,想來應該是能有一條出路的。畢竟啊,這歷史上的事兒證明了劇場化才是相聲復蘇的關鍵——除了郭德剛回歸了劇場之外,像是李金斗什么的那也回歸了劇場了!而且隨著中國的國力慢慢增強,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這歷史上就是一個文化市場逐漸擴大的過程嘛!所以只要做的好,那真能趕上好時候!

賈鴻漸的這番話。那可是太讓姜坤驚喜了。他本來想著吧。就是找賈鴻漸談談什么網站之類的事兒,畢竟這種是高科技嘛。可是誰承想。賈鴻漸提出來的建議卻是這么的傳統。可是傳統歸傳統,卻怎么讓人看怎么都覺得特別靠譜!沒錯!這必須感覺靠譜!哪怕不靠譜,姜坤也覺得靠譜!甚至此時,他都想著要把這種做法給擴展到整個曲藝界!這樣一來的話,他提出這個事兒,怎么弄他都對中國戲曲界有重大貢獻吧?以後說不得能做個曲協主席什么的吧……

姜坤這邊有自己的小算盤,賈鴻漸大概是猜得到的。說實在的,一個人做事兒全靠良心,這太難得了,很多時候吧,還是要靠利益來吸引的人去做好事兒!這就跟孔子的那個「救了人不收牛就是混蛋」的論斷一樣,魯國對於在外贖了淪落為奴隸國人的人會給予一頭牛的獎勵,他的學生有覺悟,不要牛,孔子就說你丫不要牛無所謂,但是你不要牛了,別人也不能要,別人不一定有你這么高的覺悟,到了最後別人可能就不救國人了!所以這事兒吧,要拯救傳統藝術,那還是要給人好處,讓別人覺得拯救了傳統藝術對他有很大的利益,這樣人家才能有動力不是?才能當成一輩子的事業,甚至還能整天挖空心思想這個事兒不是?

「這次太謝謝少賈爺您了,這樣,回頭您要是到了首都了,您找我,到時候我在首都再好好招待您一回,到時候我再找些我們相聲界曲藝界的老爺子過來陪您,您看怎么樣?」這姜坤此時那真是感謝賈鴻漸了,這話說的,那簡直就是把賈鴻漸當大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