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生明朝當皇帝最新章節!

因大明太祖高皇帝是九月十八日的誕辰,且今年又剛好是整整三百年。

朱由校因此便下旨要親自去祭祀孝陵,想著借此機會向天下士民宣揚大明朱氏王朝的正統性。

隨著皇權被文官逐漸架空,以及多年來的階級矛盾積累導致朱家王朝的民心基礎已經開始動搖。

也正因為此,使得不少投機取巧或只注重個人功名的漢人開始背離自己的統治,甚至還投靠韃子。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通過這次祭祀孝陵來告誡天下士子,他們真正該效忠的君王只能是大明的皇帝,也就是朱由校,因為只有朱由校才是華夏最正統的君王。

誰若是背叛朱由校就是背叛就是背叛整個華夏正統,是不忠不義之徒。

既然要祭祀孝陵,那就算得上是南巡,朱由校並不是想簡單的去一次南0京。

朱由校發現隨著大明歷代君王被裹足在京城的日子一久,現在的南方的士民幾乎已經忘記了他這個君王的存在。

這些士民似乎已經不知道是誰守在燕山之下,無數次以天子之身守著國門,從而抵擋住胡騎,使得他們有了現在紙醉金迷的生活。

不能讓南方的人忘記了是誰打下的這太平江山,是誰庇佑了他們數百載。

因而,他要以一個君王的姿態去一次江南,去這個反動勢力最強大卻又是大明生產力最發達,社會經濟形態最具有活力的地域。

朱由校在此之前就已讓工部尚書霍維華疏通漕運和整改天下馳道,如今建立皇家工程院後,在進行京城改造後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對南方水陸要道進行全面擴寬,這既是為了方便南北經濟流通和為日後迅捷地軍事調度打下基礎也是為朱由校日後南巡鋪好路子。

且朱由校嚴令,不准地方各省州府以自己南巡祭祀為由進行攤派,一切行程安排由禮部負責,而道路整改和行宮建設則由皇家工程公司全部負責,銀子則也由朝廷出。

因朱由校啟程去江南的時間在即,所以在朱由校從軍事學堂回來後沒多久,負責此次行程的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右侍郎李明睿和負責此次道路交通管制的工部尚書霍維華就遞牌子求見,向朱由校稟報此次南巡安排。

聽了兩人的安排後,朱由校倒也沒覺得有什么大的問題,李明睿之前在底層蟄伏多年,心性早已磨得沉穩內斂,如今即便已入閣,一國執宰,也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得意之色,做事依舊是親力親為,考慮周全且細致入微。

而霍維華也算是老成持重的三朝元老,且做事並不呆板僵化,如今管著幾乎等同於國庫半年收入的工程款倒也沒出現虧空之象,也奇跡般地只用了不到兩月的時間完成了御道整改和行宮建設的任務。

不過,朱由校還是提出了一些補充的建議,並道:「此去江南,不單單只是祭祀孝陵,為教化地方,除了孝陵,前朝的忠臣良將尤其是抗擊外侮有功的英雄,朕也會去他們墓前觀瞻一番,如西湖邊的岳武穆公和於少保的墓,還有戚少保與俞武襄等,工部和皇家工程公司得對這些忠臣良將的祠堂和陵墓好好整修,找專人守護打掃。」

霍維華應了一聲,道:「陛下聖明,以敬重忠臣來教化士民實乃善政之舉,如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微臣想著是不是干脆就在西湖這等既埋有忠臣硬骨又葬有奸臣賤骨的風景優美之地,再建一忠臣祠,集合古往今來之英雄,特別是一些下落不明,被人忘記之英雄,以供天下百姓敬仰。」

「准奏!不要怕花錢,這些事比給朕多修幾座宮殿前」,朱由校這么一說,霍維華不由得地有些感動,朝朱由校深深地鞠了一躬,在他看來,一個君王能有這覺悟,自然是江山社稷之福。

這邊,朱由校也向李明睿囑托道:「你們禮部也得趁此鼓勵天下士民用詩詞、話本、戲曲等方式多多的去謳歌這些忠烈之士,報刊也得多宣傳這些人物的正面故事,另外,對於那些詆毀前朝忠臣如王安石王等的,你們禮部也要嚴加懲處,嚴重者可直接報給刑部或東廠。」

「微臣領旨,且微臣已著禮部會同翰林院准備在這段時間內對歷朝歷代忠臣良將進行一次家譜修訂和其英勇故事整理,凡是失落無考者,則著人訪查務必使得檔案齊備,以供天下士民領略他們昔日的風采。」

李明睿說後,朱由校連忙點了點頭:「很好,翰林院的老學究們也該做些正事,不能只去對那些四書五經追根問底,哪怕他們讀的再深,也成不了孔老夫子,倒不如去多學學先賢們踐行的故事。」

通過對忠臣良將的宣傳和敬重來強化忠君思想,是朱由校此次南巡的重要目的,特別是在他即將實行改革之際,通過思想去束縛士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措施,當然,朱由校也不能指望靠著這個去讓那些既得利益者心甘情願的把蛋糕分出來。

隨著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銀行的發展,朱由校現在已經開始逐步控制著特別是整個北方的商業經濟,財政基本上擺脫了靠著可憐兮兮的農業賦稅來維持軍事和民政開支的窘境,同時隨著禁衛軍在各地的募兵擴充,以及軍事學堂的培訓開始進行,朱由校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軍隊做保障。

對於改革,朱由校在此之前就已經秘密召見了保皇黨的重臣,商量了如何改革,即如何朝這天下士紳們動手,如何讓強制或威逼這些特權階級放棄自己的特權地位,並同樣為大明王朝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