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1 / 2)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重生明朝當皇帝最新章節!

現在,更加惴惴不安的不止是祝世昌,對於這些建奴的漢奸走狗們而言,在外是大明錦衣衛暗殺行為的咄咄逼人,在內則是皇太極越來越高強度的鎮壓。

以致於,現在這些為建奴服務的漢奸走狗們已經沒法再有心思去為這個所謂大清的盡心盡力,為了不被自己的主子當做奸細輕易殺掉,他們只能比以前更加卑躬屈膝,變得沒有半點主見,唯旗人馬首是瞻,只求能通過賤賣自己人格尊嚴的方式來求得一個苟延殘存的機會。

而且這皇太極的高壓政策並沒有遏制住這些漢奸走狗們對故國大明的向往,他們開始更加活躍的尋找上跟錦衣衛的聯系方式,即便昔日對於鏟除盛京城中錦衣衛眼線很積極的祝世昌也開始有意放過一些看上去可疑的人,以此希望能給這些錦衣衛們留個好的印象。

如此一來,這皇太極的大清洗使得看上去依舊平靜似水的滿清政權變得更加微乎其微,至少已經沒辦法在重新整合力量,再與大明一決雌雄。

畢竟現在這些要大清統一天下最積極的漢奸走狗們已經沒心思來想著和皇太極一起開國建元了,而滿清的貴族們也本就沒有要逐鹿天下的心思,他們本就是漁獵民族對於關內的農耕文明並不是很感興趣,而且現在漢人奴隸給他們帶來的生活也已經讓他們很滿意,所以在大明越來越表現出強硬的姿態,在沒有漢奸走狗的積極挑唆後,這些滿清貴族的越來越趨於保守和故步自封。

或許這些滿清貴族本質上就是故步自封的,即便在原本歷史上,他們後來坐了江山,成為整個神州大地的主人,他們也只知道享受這個地盤帶來的福利而忘記了自己作為統治者的歷史使命,並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用在了如何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上,甚至不惜對自己進行嚴苛的要求。

當然,皇太極和多爾袞等滿清政權最高統治者們還是有覬覦中原的野心的,在范文程等漢奸的影響下,再加上他們本就屬於有一定漢化程度的建州女真,他們的戰略眼光自然要比保守的滿清旗主貝勒們要看得長遠些,他們知道在這片土地上要么成為整個神州大地主人,要么就只能成為被統治的順民。

而要想保守住現在擁有這遼河以北的廣袤肥沃土地的利益根本就是一件不現實的事,大明是不會允許任何一個有實力甚至會挑戰自己統治地位的。

這一點,皇太極和多爾袞等滿清最高層統治者們認識得很清楚,所以他們在不得不進行高壓政策的同時也依舊盡量維持表面上的滿漢平衡,心情也很是苦惱,希冀著能早日打破目前的僵局。

朱由校對於滿清現在因為自己內部各種問題而難以再形成合力對自己大明在關外的統治發出挑戰而很是滿意,雖說現在還沒有足夠充裕的力量一鼓作氣的將這滿清直接除掉。

但是,對於朱由校和大明而言,卻可以騰出手來徹底解決海疆的事,只要北面沒事,朱由校不介意和鄭氏海盜集團大打一場,以徹底清除海上私人武裝。

事實上,即便是李明睿去了泉州,並且逼得鄭芝龍承認自己挑釁朝廷威嚴的錯誤行為,但也沒有辦法徹底治這鄭芝龍的罪,因為鄭芝龍打死不承認是自己授意鄭芝虎做的,而對於歸附的事宜,鄭芝龍也是含糊其辭,且暗中隱約有將各處鄭氏船隊集中的跡象,同時還在其日本、呂宋、雞籠等地大量收購糧食與其他戰略物資。

即便是瞎子也看得出來,這鄭芝龍也是在兩手准備,一面與朝廷虛以委蛇一面也積蓄力量准備要與朝廷做最後的決戰。

「無論這鄭芝龍是怎么想,是真的想歸附朝廷而暗中集結力量是為了防止我北海艦隊吃掉他還是真的想我北海艦隊再大戰一場以保住他的海上霸主地位,

朕都沒有耐心再和他耗下去了,我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這些皇家資本今年必須要打開海外市場!

若不然,我大明國庫就會再次陷入虧空狀態,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立即擬道旨意,將李明睿給朕召回來,就讓熊文燦一人先跟這鄭芝龍耗著,犯不著讓一個堂堂內閣大學士在泉州陪他鄭芝龍喝茶!

另外,著兵部左侍郎楊嗣昌和徐光啟親自去一趟津門巡查北海艦隊和大明船政局,問問他們還有何需求,尤其是戰備資源和技術改進方面。」

朱由校很果斷的向在西暖閣值班的幾個司禮監和內閣的人吩咐道,語氣顯得有些著急和氣惱。

這也沒辦法,朱由校實在不願意再這樣與鄭芝龍耗下去了。

雖說皇家工業公司和皇家織造局等為朱由校賺了不少錢,而朱由校也抄了不少人的家,並靠著皇家銀行也圈了不少錢,甚至還通過在鳳陽地區實行商稅改革收了不少的錢,但朱由校花出去的更多!

皇家工程院、皇家科學院、大明船政局、皇家軍事學堂、大明海軍學堂、軍械司等機構幾乎每個月都需要朱由校砸無數的錢進去,不但如此朱由校還讓工部做了不少的水利和交通大工程,這些浩大且需要不少人力參與的工程是需要大量的財力的。

不但如此,朱由校還直接免除了徭役,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減免賦稅,然後還把大量的士子文人趕到西部去搞教育搞開發前期也發了不少的錢,同時滅掉了科爾沁部和喀爾喀部卻不再像當年的明成祖朱棣一樣直接回來,而是非要將漠南蒙古也變成大明的一個承宣布政使司,這樣一來,基礎設施建設和行政體系建立都花了不少的錢。

朱由校現在就跟隋煬帝一樣,到處搞工程,到處搞建設,同時還拼命的擴充軍隊,普及底層百姓的教育度。

只要財政收支這條鏈有丁點的失衡,那整個大明的社會秩序就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社會矛盾就會突然回到天啟七年時的激化狀態,甚至比天啟七年還要更嚴重!

或許如此一來,朱由校還真的會成為一亡國之君,甚至還會跟隋煬帝一樣,本來是想改動一下僵化而沒有任何生機的社會格局卻落得個好大喜功的罵名。

為了避免這種的情況的出現,所以朱由校不得不著急地要打破目前的僵局。